首页 新闻动态 骑行高原之二——西安印象

骑行高原之二——西安印象

妻:

201476   星期日  天气 多云见晴

昨夜睡的不好,总是醒,望着身旁空空的枕头,心里空落落的再有不到三小时他们就到西安站了。我先给爱人发了个短信,想想又给儿子发了个,内容是这样的:“儿子,让你爸爸起来准备好东西下车,你帮他好好看看,别落下东西。祝我们有担当的好儿子,西安玩的愉快!帮我看看大雁塔歪的还厉害吗?专家是如何让它每年恢复1mm的?照个相片留念吧!

之所以这么做、这么写,我是想让儿子有主人翁的感觉:“看,我也能行”。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帮爸爸分担了。且鼓励他带着问题看,让他多动脑,帮妈妈看,给妈妈当眼睛。我不知道儿子可否理解我的一番良苦用心。

另外收到儿子一条得瑟的短信,内容是:“我安排的午饭,我好得很,吃羊肉泡馍。”我可以想象的到儿子见了美食之后满脸笑容的样子,但我又担心儿子的体重,我不放心,又给爱人打电话嘱咐不能让儿子多吃,不知道我的苦口婆心能否管住儿子贪吃的嘴。


夫:

川藏骑行之二——西安印象 


76

一夜未成眠,到西安了。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啊!下火车装好车子就花了一个小时。一出站,就看到老城墙,这个迎客的东西真地道。


天热,我们按网上介绍的到了钟鼓楼区。本来想先吃点,可是太热,只好找了一家店住下,住得不便宜。转了几家吃的,本来以为这里面食应该便宜,哪里知道一碗biangbiang面35,我的天。

好不容易找来找去就这个价。羊肉泡馍?味道可以,就是几小块羊肉泡碎碎的火烧啊。旅伴说要喝糊辣汤 ,糊辣汤好啊,8块钱一大碗,还给一块大饼。我和儿子又合吃了一碗就饱了。

吃饱了抓紧补觉,本以为能睡一下午 ,哪知两点多就醒了,赶紧出门,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雁塔。地图上看起来很近的地方,要跨越南北城,这倒难不住我们骑士。顶着烈日,到了历史博物馆,想着毕竟陕西,老东西应该多点。哪知建得太早,技术手段一般,效果不是太好。

印象最深的是兵马俑。历史博物馆里有,仿的?为什么那么有名?我看来那就是形象鲜活,一颦一笑,恍如昨天,亲切,有的就像临村的二傻,刚吃了两个包子,准备去干活。雕塑天才啊,而且一人一个样,生活中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穿越几千年,似乎我们一起赶过集,经常碰到。

走出兵马俑,大雁塔看出古朴来了,毕竟岁月在那放着。旅伴却不愿进去,我也乐得省钱,拍照留念去吃面。

回到钟楼小吃街,北区,这边吃的便宜,好像那些贵的是专供旅游的。biangbiang面才十几,啥?就是那个特难写的字,我也会做,烂面片子大杂烩,芹菜西葫芦辣椒土豆红萝卜有啥放啥。 我和儿子干脆要了两个大碗。悲剧了,吃不完。

这就是那面

天热,渴,我一气喝了九碗面条汤!太爽了,从来没有。

回到住宿地,想到还有古城墙没看,下午经过,天正热,儿子也不愿去。趁着夜色,是不是再去体验一把千年的沧桑呢?带上单反,下午因为没带单反,可惜没照下兵马俑灵动的神情,这回不能耽误了。

出门,门外像潮水一般涌动的人群。真的,像潮水,也不知哪冒出来的,白天没见这么多人啊。

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biang

两边各色小吃摊竞相绽放。特别是一个甩糖的,刚开始以为拉面呢,特别好看。

后来又看了一个捶糕的。



抬头处已是鼓楼,与白天的满面灰尘相比,夜晚的鼓楼显得华丽细腻,仿佛转眼间成了白富美,那种沧桑是很少了,精致、温润、可爱,檐间有蝙蝠怪叫连连,衬着槐树的枝叶,心也加重了几分历史感。 

再走就到了钟楼,过地下通道看见了 古城墙,要钱的,门口看看吧。门洞很不错的,大红灯笼愈发照得墙壁斑驳。

    单是这钟鼓楼、城墙夜景,也不枉我带单反出门了。


妻:201476  补记

晚上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是生气的事情,爱人去逛夜景及老城墙。而儿子说累,独自在旅馆用手机看小说,当我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把儿子劈头盖脸训一顿,且给爱人发了以下内容:

“修修他爹是怎么引导鼓励修修的,他付出多少?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就行的,要因材因地因时因事而引导,这就要付出百倍千倍乃至万倍的精力,要有长期思想准备,而不是放任自流。你在去西藏圆梦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临走之前的豪言壮语,不要忘记你还带着一个有问题的儿子,主要是解决儿子的性格品格等问题。而不是让你随性而为,却对孩子放任不管,那样我还让你们去花那冤枉钱受那洋罪干什么?儿子问题迫在眉睫,请用心对待。希望一个月后带回一个品格、性格、身体均健康的男子汉,也不虚我在家担惊受怕了。你的压力大,担子重,前途迷茫,以身作则,改变亦是从你开始。请动用你睿智的大脑,三寸不烂之舌,与你儿子斗智斗勇吧!我们所有关心你俩的人均在煎熬中期待一个像修修一样的男子汉出现!”

“今夜难眠,我又开始早搏了,对于你们行为的宽容我开始后悔了。”

当我发完短信后,气也消了,觉得有些过了。有时候一样慢慢说会更好,也知道。但儿子总会顶嘴,我很无奈。无语问苍天。



相关链接:骑行高原之一:川藏两地书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