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打扫卫生找出了一个旧笔记本,读之依旧动人,思绪回到了2014年的那个夏天。不觉时光竟又过去了五年,感慨有一天我们终将离去,赵老师曾说谁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而那些情绪,那些心情终将灰飞烟灭,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又散开,不曾留下什么痕迹……
于是我还是拿出一点时间,把它放在浩渺无垠的网上,让它随风去吧。
夫:
现在回想起来,折多塘就是一个温柔乡,藏漂单骑尤其如此。如果有时间,在这里住上半个月绝对是享受,而且后面要面对的是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高反如何尚不可知,单是那耸入云天的山路已经让我们这些海边长大的人们望之色变。更何况往后几乎每天都得翻山了,要知道那几乎算不上什么山的二郎山哥都是一直推上来的。
别了,我亲爱的折多塘!我将一去不知此生还能否归来 。为什么没有留下一张回望折多塘的照片?为什么我们的脚步是如此匆匆?只有山路弯弯,蔓延在骑行的长路。
水力转经筒也在读着大山的岁月吧
草原,平坦,水草丰美
海拔高了,向4k挺进
山路
满山的牦牛
看到那些光秃秃的山顶了吗?其实布满风化滚落的碎石
曲折蜿蜒的山路
和山路上熊淡的儿子。
折多山,其实就是折磨人很多的山。折多,是因为山高而陡,所以不能修成直路,要盘旋而上,这就拉长了痛苦。我倒宁愿它直上,痛痛快快的,不要来来回回反复折磨,就像爬山途中最怕下坡,因为下了多少最终肯定还要再上多少。
图中可以看出海拔对比
话说好多四千米以上的山,哪一个也不是折少的,为什么偏偏这一个叫折多山?那是因为这是进藏第一座四千米以上的山!第一次上高山高反厉害,过了折多山没有问题,后面的高反就不是问题了。本来前面的二郎山是第一座,很多人在二郎山就败下阵来,可是二郎山隧道早就修了,所以二郎山在我们去的时候就不是困难了。那这个折多山据说现在也早就修了隧道。
头疼、头晕、恶心。不要说骑,推着都费劲。人晃晃悠悠,是不是倒下后就可以长眠在这里了?山上冷风嗖嗖。儿子已经草鸡了好几次,我已经和儿子磨破了嘴皮,坚持,坚持,也坚持了多少次,最后只给儿子一道选择题:要么走,要么死在这里。
今天想想,可能我当时受《明朝那些事儿》影响有些深,表达太急太直接。这对于儿子可能不是好事,毕竟这有些超出他的年龄和能力,有些东西不是困难越大效果就越好,不是磨难越深精神就越强大,可能适得其反。
但当时为了完成翻山的任务,实在没有好的办法了。对于我,我觉着可能是一种成长,当人处在生死的边缘,经历了大山大河大悲大喜的洗涤,是一种人格的圆满,借用武侠的词语,类似于洗髓的效果。
终于,我可以和群峰对视,
山无语。
但我认为,他一定读懂了我。
因为,看到他峰顶披覆的碎石,是那样的亲切可感。
他说,你终于来了。
是的,我来晚了。
你一定等待了数千年。
你的鳞块和盔甲已经灰尘满面。
——这是我在折多山顶的思想
第一次登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峰,不知儿子心里有怎样的激动?
现在想来,儿子未必如我所想就是激动,就是高兴,就是震撼,可能他所想的要比我理解的复杂得多,因为从他复杂的情绪上看,肯定还有一些他也未必准确表达的东西。 忘了说了,从康定开始同伴就受不了我们慢腾腾的节奏,开始单飞了。也就是说从康定直到结束回家,我们就是真正的四十和十四了!
再无喧嚣
再无喧嚣,也是我的一厢情愿,可能他在我安排下,在山顶又匆匆爬到一个高高的土台子上留个影未必是感受到了宁静和庄严,也许就是到此一游也未可知。
真没想到,我们爷俩累死累活的一天,在老婆那里竟是如此的风轻云淡……
妻: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 晴转多云
今天是爷俩在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一天都揪着心,怕高反怕儿子不舒服。傍晚时分,儿子打电话说:“高反啦,爸爸买药去了”。问他怎么样,他说我们俩都有点感冒了。今天头疼,特别是在山顶时厉害,到新都桥时好多了。我的心立刻揪了起来,干着急也没办法。走之前也准备了高反的红景天,看样效果不明显啊!只有殷殷的叮嘱爷俩吃饭后半小时吃药,多喝水,早休息。适应一下,应对明天的硬骨头——高尔寺,海拔4412米,也许明天症状会轻。
夫:
诗情画意新都桥
爬上折多山, 难受得要死,头昏脑涨。可是翻过垭口一路下坡,感觉立刻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就如一颗流星穿越在美不胜收的风景里。去他妈的头疼,值了!
这回,儿子倒精神了,总催着走走。可是我走得了吗?
这他妈就江南,不,比江南还江南!有人说某某摄影协会就在这里组织比赛,还真会找地方。自然如此,就不要再搞些苍白的语言了。
新都桥风景美,到镇上却是一个小地方。藏漂很不错,他联系的一个给我们带行李的旅店却比较将就。后来才知道,不是他联系的不行,而是过了折多山,就没有大行的地方了,折多山是传统意义上的藏汉分界线。越往西走,条件越差,价格越高,不能和内地比的。
儿子累的,或许是高反的,啥也不想吃。我又去买了高反药,镇卫生院非常简陋,好像是在政府院里面,很难找的一个地方。院长亲自拿药、收钱,这个待遇级别倒蛮高的。就是问啥啥没有,APC?没有。我以为院长没整明白,就是乙酰水杨酸片?没有。感冒胶囊?没有。很难想象这就是镇医院的水平,我以为起码有大夫,有护士,有药房,红景天却开始贵起来了。这高反,在折多塘喝了不少酥油茶也未必有太大作用,总得适应。
骑行高原之一 ——川藏两地书
骑行高原之二——西安印象
骑行高原之三——宝成铁路到成都
骑行高原之四——踏上征程
骑行高原之五——推上二郎山
骑行高原之六—–泸定到康定
骑行高原之七——难忘折多塘
昌邑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