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学名东方香蒲,俗称蒲子、蒲草,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喜生于湖泊、池塘、沟渠、沼泽及河流缓流带,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向上渐细,叶片条形,叶鞘抱茎,雌雄花序紧密连接,雌花称果棒,种子褐色,微弯。花果期5-8月。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称蒲黄,晒干后碾轧,筛取其花粉入药。性味甘、平,归肝、心包经,具有止血、化瘀、通淋功效。
这菜三千多年了
可别小看了香蒲,每年的5~7月香蒲中的带有部分嫰茎的根茎是一道名菜,叫蒲菜。食用蒲菜始于周朝,《诗经》里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意思是“(招待他)用的什么蔬菜(如此鲜美),有芦笋有蒲菜”。
蒲菜的吃法很多,或炒或烧或烩或汤,都很相宜,总以清淡为好,吃的是它本身的清香味。剥去蒲的外皮,那初生的茎白皙如玉,鲜嫩无比,仿佛一触之下即可迸溅汁水,水灵灵的,娇贵得很,是酒店里的传统名牌菜。
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其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水、凉血,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小便短少赤黄、乳痈、便秘,胃脘灼痛等症。久食有轻身耐老、固齿明目聪耳之功;生吃有止消渴、补中气、和血脉之效。
香蒲中有四处可食,除了蒲菜外,蒲黄嫩时可食,其味道香甜;其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即草芽、蒲锥)可以食用,味道清脆可口;割取蒲菜后,还有淤泥中一段粗茎及块根,俗称老牛筋、蒲疙瘩,深棕色,外面长着短短的毛须,将其蒸熟后,削去外皮,其色雪白,又甜又面。若蘸白糖吃,其味赛过栗子。
现在,生活衣食无缺,除了蒲菜成了酒店的高档菜肴外,诸于蒲黄、蒲锥、蒲疙瘩是不会有人费力去挖、去吃的,然而,在59至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盐碱滩里的黄西菜吃光了就吃树叶、扒树皮,树叶、树皮吃光了就掘地三尺,地堰上的茅草根、沟底里的蒲锥、蒲疙瘩不知救活了多少人。若在好年景,只要人们能填饱肚子,是断不会挖掘蒲根的,因为香蒲是这方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勤劳的这方人民会在深秋里不惧天有多寒、水有多冷,都会把香蒲收割回家,然后利用农闲的冬季编蒲草,或送到供销社,或卖到集市上,赚点零花钱。
香蒲根部以上分蒲茎、蒲叶和蒲莛三部分,都可做为编制材料。蒲茎常年生于水中,纤维好,拉力强,耐磨、耐压, 还具有蓬松、柔软、保温性强的特点,可编制地毯、蒲团、鞋类等;蒲叶露于水面之上, 具有质脆、骨性强的特点,可编制蒲包、蒲扇、蒲席等;蒲莛具有挺拔、坚硬、色泽乳白、表面光亮的特点,可编制盖垫等制品。
在蒲草编中,蒲包的用途最广、用量最大。一般是用蒲草编织成形状像篓子的盛物用具,其大小随用途而异,可盛鱼虾、蔬菜、瓜果等。用水洇过的蒲包,柔韧结实,可折叠掩口,较长时间保持盛物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在没有现代保鲜设备的时期,多用蒲包储运食品、蔬菜、瓜果等,还可作盛泥土器物,修掩体,筑堤坝。
秋后香蒲上那只棕色的果棒(俗称蒲棒),晒干后点燃,其烟雾可驱蚊。小时候夏日纳凉时,曾经或躺或坐在蒲草编的蒲席上,手摇着蒲草做的蒲扇,旁边点燃着蒲棒熏蚊子。
臭 蒲
臭蒲,又名菖蒲,学名石菖蒲,有芳香味,叶片薄、具细纵皱纹,根肉质,全株有毒,根茎毒性最大,可入药。
中药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的功效。
香蒲与菖蒲的区别
香蒲与菖蒲都喜欢在水边生长,都有绿色狭长叶子,不过香蒲叶片厚、青绿色;菖蒲叶片薄、浅绿色,有细纵皱纹。香蒲花期在夏季,正常茎会在植株成熟时,快速抽长,并于顶端生出穗状花序,而菖蒲并没有,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入菜的不同,蒲菜是选5~7月香蒲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而菖蒲全株有毒不可食用。
入药的不同,香蒲是选上端的蒲黄入药,菖蒲是选根茎入药。
好了,香蒲与臭蒲,一个是美味佳肴,一个是苦口良药,而全株有毒的臭蒲却有芳香味;香蒲虽无香味,却很实用,想当年它拯救了多少灾民的饿肚问题,又奉出自己的柔软身躯解决了多少农民的经济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香蒲、臭蒲,作为昌邑双台湾塘的盛产作物,帮当地人度过挨饿的年代,为当地人提供源源不断的草编材料,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