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暖阳高照,天高气爽。坐落在昌邑市卜庄镇夏店社区西北1公里处的庙头村充满了喜庆气氛。应村支书姜洪运之邀,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驾车从城里回到老家和乡亲们一起迎接阔别50年的青岛知青——我心中仰慕的大哥哥大姐姐们。
来到村委大院,但见村办公室屋檐下挂着“热烈欢迎青岛知青回到第二故乡”的大红条幅,村支部村委会新老班子成员和知青房东数十人早已在此等候,村办公室内窗明几净,茶几上摆满了新鲜的香蕉、橘子、萝卜和瓜子花生等茶食,茶壶茶碗铮亮,电热壶冒着热气。一看便知,为迎接知青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
上午9时许,迎接知青的轿车开进了村委大院,车门一开,知青宋光晓、宋瑞平、王宝亮、杨圣华(女)、孙迎春(女)、苏振华(女)、生美芳(女)、李欣荣(女)、王怡华等9名知青的双手便和亲人们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嘘寒问暖,言语中透露着多年的思念之情。
村两委为知青的到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村党支部书记姜洪运郑重致辞: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举行“重温岁月梦,重拾故乡情”回乡知青欢迎会,在此我代表庙头全体村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遥想当年,感慨万千。在座的各位知青从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当初你们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从繁华的大城市一路风尘来到庙头,与乡亲们一起并肩战斗,把人生最美好、最壮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在插队的岁月里,你们与乡亲们同甘共苦、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天,庙头变了,路更宽更平了,群众富裕了,庙头的发展有你们的一份功劳。今天,你们回到第二故乡,我们真诚地欢迎你们,欢迎大家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看看当年的父老乡亲,感受一下庙头的发展变化。
庙头就是你们的家,这里有你们的亲人,衷心希望知青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庙头的发展,不忘父老乡亲!常回家看看!
知青代表宋光晓代表全体知青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1968年11月16日,我们从青岛38中来到昌邑县夏店公社庙头大队落户,至今已经50年了,从当年的帅哥靓妹,如今变成了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
回想起来,青春的起点,最珍贵的回忆,竟然还是在昌邑。青春的岁月,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担他使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学会了感恩,懂得了付出,以勤为本,以俭养德成为我们的品行。
难忘的岁月,是乡亲们的帮助,无私的奉献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这也是我们人生关键的起点,老了回忆过去,庙头的乡亲们是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欢迎仪式结束后,知青们带着酒茶鸡等礼品,在村干部们的引领下看望了老房东。然后召开了茶话会,知青王怡华说:当初我们一起到庙头下乡的知青共有12人,春节后我们就积极组织筹划,准备在我们下乡50年之际回故乡探亲。离开这里之后,我们分配到不同单位,天各一方,平时也很少见面。现在有1人已经故去,还有2人路途遥远回不来,能来的9人全部都来了,这次回来很高兴,圆了我们的探亲梦。
知青生美芳回忆说:我们下乡时,开始是女生住在当时的第三生产队姜在丰的叔叔家的闲置房子里,男生住在七队一对老夫妻家里,后来村委会把我们12人分到4个生产队,我们就各自住到自己的队里给安排的户里住了。下乡时,我们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庙头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淳朴善良,对我们视如亲人,平常我们也很思念这里的众乡亲。
推心置腹的表白,热情洋溢的话语,温暖着大家的心,特别是生美芳一曲“父老乡亲”把茶话会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