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文脉流长 | 李士桢与中山大学

文脉流长 | 李士桢与中山大学

康熙二十年 (1681年) , 刚在平定“ 三藩之乱” 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浙江布政使司 ( 后又一度调任江西巡抚)李士祯,风尘仆仆地赴任广东巡抚。李士祯,字毅可,原东莱都昌(今山东昌邑)人,本姓姜,于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归旗辽左,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即始姓李①。李士祯曾任盐运使、知府、太守、布政使司等职,以善于理财闻名当世②。也深得康熙帝赏识③。从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二十七年,李士祯出任广东巡抚,除弊兴利,为清代广东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复苏,付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清初,广州的贡院在洪桥街,但历经战乱蹂躏,已是一片废墟,沦为“烂马房”。后来,乡试的考场一度设在光孝寺,又移至藩署(即今财厅前),又移至旧总兵府(即今拆掉中山图书馆南馆做了停车场处),近五十年里,广东的考生们就这样四处借地,凑合着应考。

贡院“龙门”

康熙二十二年(1683),时任广东巡抚李士桢为改善考场环境,决心兴建一处像样的贡院。他亲自踏勘,在城东南发现了一片宽敞地,“有郁葱佳气聚焉”,这就是在大东门以南,东濠以西,清水濠以北,今广州市越秀中路原广东省博物馆一带。

贡院至公堂

新址既定,遂由两广总督吴兴祚、巡抚李士桢和藩臬司道一众官员,共同捐资,协力共济,“起于癸亥年(1683)九月,迄甲子年(1684)七月工竣。基广五十丈,袤七十三丈有咫。中为明远楼,东西号舍五千间,士子构思属文之所也。北为堂,三进,曰至公,曰戒慎,曰聚奎。”李士桢做了新贡院的第一任监临。他声称半夜看见有黄云缭绕,笼罩于号舍之间,当是“瑞气”降临。(《新建贡院碑记略》)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巡抚李士桢以清水濠粮道署旧址改建,重修濂溪书院(原书院明末毁废无基可考),置书舍供诸生读书。


广州濂溪书院牌坊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于小马站十九号重修濂溪书院,并悬挂李士桢题“光风霁月”匾。

贡院龙虎墙遗址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除,贡院改为两广速成师范传习馆兼练习员练习所。失去了考场的功能,上万间号舍也就成了多余之物,所以在改为优级师范学堂时,把原贡院的大部分建筑都拆掉了,只保留了明远楼(今红楼),另建起了钟楼和东堂、西堂。

在贡院原址上兴建的国立广东大学

1924年,孙中山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把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校址就在原来的贡院。

国民党一大在贡院旧址钟楼一层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钟楼底层召开。钟楼坐落在大学校园内,是大学本部的办公楼。

192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国民政府下令改国立广东大学为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1至于4月,鲁迅在该校任教时曾住在钟楼。

1959年于贡院旧址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大楼

抗战期间,贡院建筑多毁于战火。1946年,中大在原地建起了北斋作为教授们的住房,并与南轩等合成大的四合院。商承祚先生就在这里住过很长时间。还有作家欧阳山、书画家胡根天等人。1959年,贡院旧址建起了广东省博物馆,东堂改建为广东省博物馆展示厅,西堂在1980年代拆建为中山图书馆。


注 释 :

① 何达: 《敦煌学六十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专业讲义) 。

 ②陈寅格: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馆丛稿二编》。

③ 陈寅洛: 《朱延丰突厥通考序》、《寒柳堂集》。
相关链接

李煦家族表

李煦与莱州知府陈谦的往来书信

《李煦行乐图》与红学研究


昌邑之窗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