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九月,我的一篇“往事悠悠——追忆我的围子高中生活”的文章将围子高中的广大校友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几位初中同学看过之后给我发微信,说高中生活值得追忆,宋庄初中的生活也应该追忆一下吧,劝我再写一篇宋庄初中的文章,唤起同学们青春的回忆。同学们的几句玩笑话让我沉思了许久,也让我觉得确实应该追忆一下自己在宋庄初中三年学习的点点滴滴了。
1987年,我从本村的小章小学考入宋庄初中,那时宋庄还是一个乡,宋庄初中是乡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当年宋庄乡共有三所初中,分别是辛赵初中、大章初中、宋庄初中,宋庄初中是中心初中,是宋庄乡最好的初中。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三十年中,辛赵初中和大章初中都已经不复存在,我就读的小章小学于前年被兼并到宋庄小学,就读的围子高中被文山中学兼并,只有宋庄初中保存完好,而且是在原址上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宋庄初中能够幸存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宋庄初中校园
我入学的那一年,宋庄初中共招收了6个班的学生,每个班大概有60多人,开学后我被分在了六班,班主任是谭凤起老师。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大量学生辍学,再加上二班纪律不好,学校决定取消二班,把六班改成二班,原二班的学生全部分流到其它五个班级,我的初中二年级就成了初二二班,班主任依然是谭老师。初三时,辍学的学生进一步增多,学校重新进行分班,我又被分在了初三一班,班主任为梁国英老师,一直到毕业都没有再变过。
刚入学的时候,宋庄初中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校园很大,我就读的小章小学只有两排房子,操场很小,可能也就是3、4亩地,宋庄初中则不然,有小章小学十倍之大,这让我这个“小地方”来的人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那时的宋庄初中有前后两个门,南面是正门,大概的位置就在现在宋庄初中的南大门位置。当年南大门外是农田,基本上常年关闭,和现在繁华的市场截然不同。我们上学走的都是北面的小门,北门紧邻宋庄街,进入北门是学校的家属院,穿过家属院便是学生宿舍。说是学生宿舍,其实是以前的老教室改的,住校的学生并不多,只有初中三年级且离家较远的才在学校住宿。学生宿舍的南边是操场,操场的右边是四排教室,教学区的后面是伙房,教学区的最前面是办公室和宋庄教委的办公室。
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是中午晚上骑自行车回家吃饭,风雨无阻,走的是宋庄街。最让我们难受的是下雨天,那时的农村没有硬化路面,一下雨宋庄街根本没有办法骑车,我们戏称“宋庄街下栏崖,不穿靴子出不来,穿着靴子拔掉鞋。”没有办法的我们一下雨就联合走公路再转村北的社道,虽然多走路但是却可以骑车。想想那时再看看现在放学时接送的家长,那个年代的孩子似乎没有现在的孩子金贵,我们真是苦中作乐。与我们这些离家稍近的相比,大官庄等离家远的孩子中午则是自带干粮,由伙房负责给热一下,在学校吃中午饭,三年的状况大概都是如此。
在小章小学上学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是发小,老师也就是那么几个,熟悉的几乎不能再熟悉。进入初中,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班级,课程明显增多,尤其是老师完全是陌生的面孔。
初一初二的班主任是谭凤起老师,给我们上的是代数课,后来又给我们兼上植物课。谭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很严格,甚至会体罚学生,那个时候好象体罚学生是常态,不象现在,从来没有哪个家长因为老师体罚学生到学校里找老师理论。初中毕业之后,我见过谭老师几次,其中还有一次是在宋庄集市上偶遇,但是从来没有专门去看过谭老师。2003年我考研的时候和谭老师的儿子一起在潍坊吃饭,他那时在潍坊上班,和我哥正好是同事,上学的时候他在五班,我问他老师的状况,他说身体还行。现在十七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老师是否一切都好?
初三的班主任是梁国英老师,梁老师最初在小章初中任教,教过我的姐姐。小章初中被取消后她调到宋庄初中,梁老师的家就是我们村前面的梁张村,和我的父母都很熟。梁老师个子不高,教的是英语。梁老师后来调到南逄初中,后来又到了奎聚中学,近年已经退休。前几年在兰州读博士的时候放假还到昌邑专门看过梁老师,这几年回老家的次数少,回家之后加之事情太多,似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梁老师了。前年春天梁老师回梁张路过我们家,我父亲把我写的一本专著送给了梁老师,梁老师给我打电话说看到我今天这样的成就特别高兴。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不会因为你的优秀而对你产生嫉妒,一是你的父母,一是你的老师,梁老师就是这样的好老师。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是邹曰芳老师,那个年代小学不学英语,从初一才开始学习英语。接手我们班的时候邹老师刚刚结婚不久,已经怀孕,教了半年之后休产假,学校给我们找了一位高二辍学的高中生代替邹老师。从初二开学邹老师又重新回来教我们英语。尽管是女老师,邹老师却相当厉害,班级里几位调皮捣蛋的孩子被邹老师治得服服帖帖,相反那位代课的高中生姜老师尽管是位男老师却总是被欺负的对象。初中毕业之后很多年没有见过邹老师,后来听说邹老师去了仓街初中,后来又去了流河初中,2003年邹老师调到石埠初中。听说邹老师前几年竟然经历中年丧子之痛的沉痛打击,还有邹老师的爱人孙志方老师,初三的时候曾经教我地理,但愿邹老师和孙老师能够走出伤痛,今后生活得幸福快乐!
初中三年印象深刻的还有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也是五班的班主任,遗憾的是已经不记得她的名字,刚刚毕业,身上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给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初二时的语文老师陈百寿,传说会武术,手底下很明白,还收过徒弟,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初三时的语文老师赵福杰老师,家是赵家庄,赵老师是一位特别幽默的老师,也特别认真,在我们班里闹出很多笑话,特别搞笑,初中毕业之后我再没有见过赵老师;初三时的代数老师王老师,是我最好的朋友姚文山的母亲,兼着初三二班的班主任,中考的时候她恰好调到了围子初中,我就住在了她的家里。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也住在了她的家里,她把我当成了和姚文山一样的孩子。后来王老师调到昌邑,退休后跟着姚文山去了潍坊,前年春节见到老人家,身体很好。初三的化学老师是翟国辉老师,翟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化学老师,多才多艺。后来翟老师调到石埠初中任副校长。还有初三时教政治的李春山老师、初一时教植物的李华老师等等,向这些初中教过我课的老师致敬,我永远都是你们的学生,祝福你们!
最后一提的就是我们的老校长陈吉林,这是一位非常严格的校长,每天板着脸在校园里转来转去,哪里有看着不顺眼的地方一定会严格批评。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去得特别晚,上课的预备铃声已经响了,我还在那里停放自行车。陈校长远远地看到一个人迟到便冲冲大怒,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我当时吓得几乎是六神无主,心里想这下完了。没有想到的是陈校长走过来一看是我,态度马上180度大转弯,只说了一句,赶紧去上课吧,转身离去。不明就理的我后来想明白或许陈校长知道我是宋庄初中学习最好的学生而给我留了面子吧!
初中三年匆匆而过,与围子高中三年的生活相比,围子高中三年太累了,累在学习上,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高中三年我们每天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增加资本,生怕落后别人一步,课本、考试、成绩、总结、学习的方法,每一条似乎都很重要。初中则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假期里没有辅导班,课后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初中三年是我们情窦初开的年纪,是我们开始长大的年纪,是我们的感情逐渐变多的年纪,是我们生理上的成长让我们能记住更多事情的年纪。正是在这适当的年纪,又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压力,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后来,当长大的我从大学读到硕士、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博士到博士后,再到今天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一路走来每当面对庞大的压力,每当面对陌生的人群,每当面对虚假的笑脸时依然会不由自主的怀念宋庄初中那段松散欢乐的时光,嘻笑打闹的同学。
在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无论是教育局还是学校抑或家长,对教育都不如现在这么重视。现在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都把孩子送到了昌邑市区的初中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了市里,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那时候截然不同,小学毕业之后全部到宋庄初中接受教育,所以那个时候宋庄初中的生源应该比现在要好很多。我们那一级甚至培养出两位博士,都是我们村的,一位是史德信,中科院的博士,一位则是我,兰州大学的博士。即使现在,我也一直坚信,只要给予好的生源,宋庄初中也一样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初中一二年级,我和五班的付修英是学习最好的两位学生,我们两个包揽了全乡的第一和第二名。进入初三,宋庄初中由我和付修英两人之间的两极格局变成了多极格局,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复读生的加入,另一方面是史德信、姚文山等人的异军突起。那一年由于昌邑教育局在中考前实行划片招生的政策,除复读生之外,我们考入围子高中15人,我们这15人到围子高中之后发展的都不错,除我和史德信之外,很多人现在在潍坊工作,其中姚文山甚至已经成为潍坊市某家银行的副行长,付修英现在则任教于石埠初中。另外,我们班的两位复读生赵旭东和马兆宝当年考入昌邑师范,现在双双成为昌邑两所学校的校长。
近几年,借助于微信的力量,初中同学建起了班级群,很多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面的同学重新建立了联系。从同学们今天的成就来看,当年在学习上没有发展的同学在社会上都闯出了自己的道路,祝福初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幸福快乐!
(作者齐德舜,山东昌邑人,民族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围子高中 | 藏在记忆里的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