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昌邑县在利民街邮电局东邻始建厂房。
1971年8月,昌邑县网扣绣花厂与草辫合作厂迁来合并,成立昌邑县毛巾厂。
1976年5月,抽纱厂从毛巾厂分出。
1997年,组建山东昌邑巾被(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改制,创立山东昌邑美尔雅巾被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改制为山东昌邑家宜巾被有限公司。
毛巾厂生产科李颖老师回忆录:这是我们的毛巾厂利民街厂址旧貌全景,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印证了一段岁月的流逝,更成为几代人永远的回忆。我的记忆大门也随随着照片里的场景打开。
先从第一天到毛巾厂说起,那是1977年11月24日,一辆卡车把我们从下乡的围子东丁大队拉到县委大院,到当时调侃“县委大楼腿朝外”的办公大楼开会,得知我被分到毛巾厂很高兴,接着去报到,随即安排宿舍到纺织公司沿街楼二楼(现在的维客利对面,锦绣华城位置)住楼喽!心里好美。上去一看,从西头一眼望到东头,里边住了有一百多人,上长白、三班的都有。现在可称为“方舱宿舍”那时我们叫它“马车店”。
住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那天是休息日,附近的职工都回家了,就我们十来个离家远的住在这里,记得那天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画皮》,内容很恐怖,到了夜里“女鬼”的影子一直盘旋在脑海,好不容易睡着了,就听:啊!谁?抓小偷!原来一个小偷扮成鬼的模样来偷东西,多亏我们宿舍的灯常年亮着,他怕暴露就逃跑了。从那时起,晚上睡觉就害怕,很没有安全感。记得厂里征反映改革开放十年厂里发生哪些变化的稿子,到现在我还想着我用十六字令形式描写的一段:难,职工身住“马车店”,夜晚间,小偷扮“鬼脸”。在这里熬了近两年我们才住进厂里宿舍。虽然厂宿舍住着我们甲班和乙班24个人,但我们还是很知足的,这里离饭厅和大道最近,曾留下我们多少学习、娱乐、和打羽毛球的身影。
随着厂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工人新村盖起第一栋集体宿舍楼,我们住在四楼,当时的感觉是独揽群芳,周围全是平房和麦田,一眼向南望去就能看到烟潍路。八十年代我们厂的八栋家属宿舍楼拔地而起,在当时成为美谈。
昌邑毛巾厂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曾经吸引了外国友人的来访参观(上图),照片中大道两侧有织巾车间,织布车间,印花车间,整装车间,漂染车间,动力车间,这些已逝去的厂房,它们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也向我们诉说着这岁月的故事。在这里走过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它记载着我们许多难以忘怀的欢乐。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段往事,1990年,革命历史巨片《大决战》中的淮海战役是在昌邑北部拍摄的,得到了昌邑人民的大力支持。完成了拍摄任务的八一制片厂演员为了答谢昌邑人民,特意来到昌邑慰问,其中的一站是到昌邑毛巾厂参观。我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可高兴了,早早的站在大道两旁,看到“毛主席”、“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蒋介石”等向我们走来,目光不约而同的都投向扮演毛主席的演员古月,这时他向我们招手致意,这时张克祥师傅激动的高喊:“毛主席万岁!”大家都跟着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至今没忘。
1990年,为上马装饰布项目,我们厂专门成立了公关科研小组,小组成员有:邓洪波、李春江、吴建伟、徐华平、刘湖州等,通过几个月的刻苦钻研,用最普通的设备织出高端的花色品种,当时填补了省内空白。在我厂的纺织史上记下了重重的一笔。
徐厂长与技术人员研讨新产品(邢宗成拍摄于1995年11月)
装饰布车间
利民街毛巾厂旧址大门
利民街旧址厂区旧貌
职工上街学雷锋旧照
工会学习
车间旧照
染线车间旧照
整装车间旧照
织巾车间旧照
农行楼顶拍摄毛巾厂厂区(2003)
中国家纺协会秘书长孙晓萍来厂视察
毛巾厂研发中心
技术科长张武先组织科员学习
织巾车间甲班保全工友合影
织巾车间与织布车间职工拔河比赛
今天的家宜巾被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昌邑老照片 | 昌邑石化
昌邑老照片 | 全民“揍花”抽纱厂
昌邑老照片 | 永远的乾隆杯
昌邑老照片 | 五七纸厂
昌邑老照片 | 纺机厂
昌邑老照片 | 解放路
昌邑老照片 | 昌邑人民大战龙池洼
昌邑老照片 | 王耨公社
昌邑老照片 | 围子孟家
昌邑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