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鄑邑民俗 | 过大年

鄑邑民俗 | 过大年

一、忙年

“冬至腊八日,辞灶年除日。”小时候盼年,刚过了冬至便数算年了。

父亲在雪封了门的寒冷时日里找出早已留好的秫秫苗、黍子苗、梃子,缚好、钉好一年用的笤帚、盖垫;母亲则捞麦子磨面,赶制一家人的年衣。

一进了腊月门,便开始赶集置买年货了,那时的年货品种也是挺多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会请一张灶王爷——这是一家之主,必须的。添两只新碗、一把筷子,买两张对子纸、三封蜡烛(12支)、两封香(10籽)、三支20头的秆草骨节鞭、一盘爆仗(10个)、一条鲞鱼、割上2斤半生猪肉(2元钱的,当时剔骨肉0.78元1斤)、1斤苹果、1斤犁、半斤红枣、两包大炉(点心)、一包糖果或糖瓜的、两包饼干(这是出门用的),至于青菜,白菜、菠菜、萝卜自家年年储存,豆芽菜自家生,不用买了。要买的是芹菜、芫荽、干蘑菇,再就是买一副猪蹄或称几斤猪皮,煮汤做肉冻。粉条是用地瓜干换的,这大概就全了年了。我们村临近朱阳,逢五排十大集,腊月里的朱阳集,除了年三十,父亲都是要赶得,但每到集的晚上,父亲会在煤油灯下,一边用拨锤子打着麻线,一边诵念《庄农日用杂字》中的一段话:“妮要坠子戴,小要核桃玩。一阵胡吵闹,令人不耐烦。好歹混混罢,哪的乜些钱。总有几千吊,也是买不全……”

过了腊八日,找个除舍扫日扫屋,农家扫屋大概是最麻烦的了,家中的一切物件都要抬到天井里,进行彻底的清扫,清扫完了,再在屋地上放一个爆仗,振振灰。每次扫屋,全家人出动,忙活一整天。扫完了屋,要碾糕了,这要提前占碾,占着碾了,便粉米,找队长要牲口,拉碾的牲口一般是驴,要着牲口还好说,如要不着那就惨了,一家人只好抱着碾棍推,大半天或大半夜下来,晕头转向,浑身像散了架。

辞灶了,父亲将灶王爷上的灶马提前铰下来,放在有牲口草的筛子里喂上,临傍黑了,再放在水瓮的盖垫上饮饮。母亲则和我的几个姐姐包饺子,晚上了,放一个爆仗,在灶王爷面前摆上饺子、糖瓜或者糖块,燃上香纸,母亲双膝跪地,祷告灶王爷“少说闲话,多带五谷杂粮;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保佑一家平安”。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过了辞灶,便开始忙年了,男人们割对子纸,写春联,杀鸡;女人们蒸饽饽、蒸年糕、蒸豆包,剪窗花。最喜庆的应是杀年猪蒸饽饽了,谁家蒸饽饽,亲房近支的姑娘媳妇还有小伙子们,前去相帮揉面。小孩子便相跟着,看杀猪的,几个人把砸昏的肥猪抬到床子上,捅上刀,杀猪的将放净血的猪用捅棍捅透,然后用嘴往里吹气,把猪吹得滚圆,然后卸头蹄剥皮,开膛拾掇下水。二十九,贴好春联、窗花,挂上年画。三十这天是年除日了,早上早起用黄米捞陈饭,中午蒸扭包,下午,男爷们生好炉子,将祖影挂在堂屋正北墙上,然后一窝当块去祖坟上请老爷老妈回家过年。女人们则包饺子,做供碗,开始过大年了。

二、杀年鸡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赶大集,宰年鸡”。是说这天除了要上店赶集、集中购置年货外,还要宰杀自家养的公鸡。自古以来,我们国人过年,不管城市或是乡村,是少不了公鸡的。虽然也是忙活年饭,这里面却隐藏着父系社会的特征。为什么一定是公鸡呢,母鸡难道就不行吗?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就会明白,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的,就是第一位的,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或几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

这天宰好的公鸡要在大年夜天地的供桌上登场——三牲供品之一,而且要昂头挺胸的摆放在中间,一直到年初二供财神时下锅煮熟,之后才是待客或自享了。人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狗看户,鸡司晨。那鲜活的公鸡怎么会舍得杀呢,记得父亲在杀年鸡时,会念一套咒语,说:“鸡也鸡,你休怪,人间养你是一刀菜。”

五颜六色的鸡翎鸡毛是不能扔掉的,要留出来做鸡毛掸子用。

三、祭祀

在我国民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一个约定俗成的祭日冒出来,或初一十五、或二月二、清明……,但都没有过大年前后一段时间的祭祀那么恭敬、虔诚,那么丰富、集中。

祭祀就是用丰富的供品供奉神灵,通过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请求神灵保佑自己及家人安康,实现期待的愿望。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从冬至开始,祭祀就逐渐多了起来。冬至和腊八祭天;腊月二十三祭灶;大年三十迎财神、祭祖、祭天地;过去人们是相信万物有灵的,因而还要祭五位家神,即灶神、门神、炕神、井神、圈神。祭祀的过程都是恭敬虔诚的,面对祭祀的神灵,除了摆上供品,还要上香、烧纸、放鞭炮,更重要的是参入祭祀活动的人们要保持着庄严的神情,不能说笑打闹。老人们说“心诚则灵”,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就难以祈求神灵的保佑。

我想,虽然祭祀活动有迷信色彩,这跟以前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但也反映了人们在无法同大自然抗衡的情况下,对大自然、对祖宗、对人间万物的感恩戴德之情。

四、面鱼和神虫情结

以前过年,我们老家的乡亲们每家每户在蒸饽饽时,都要用面卡子做上几个面鱼,这用来压锅——从正月初一开始,饭后放在饭锅的篦子上,以祈求天天有余、年年有余。还要做几个神虫——将面团搓成长条像长虫一般,再盘起来,头部翘起,用红小豆安上眼睛,用剪刀剪上刺,蒸熟晾透了,在年除日那天,搁在面瓮里、米缸里、粮囤上,一直放到二月二才吃掉,以祈求神虫神来粮食米面。

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且还让我带到了城里,我们在城里住了,每年蒸馒头时,也做几条面鱼、神虫摆放着,感觉着有了过年的气氛和喜庆,不怎么喜欢吃面食的小孙子,看到面鱼、神虫也要吃上个。

五、对联趣话

过去,富人过年,穷人过关,所以年也被称为“年关”。过年也好,过关也罢,富人也好,穷人也罢,过年贴对联却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味道就像富人和穷人的年夜饭的差别一样,有些不同罢了。

宋朝吕蒙正未发迹时乃一介寒儒,这年过年眼看又要饿肚子,胸中自然有些感慨,于是就写了一副对联贴上: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还有一横批:南北。虽然穷,但仍然改不了读书人舞文弄墨的癖好。这副对联是“谐隐”联,上联隐了“一”谐“衣”,下联隐了“十”谐“食”,横批隐了“东西”,加在一块就是“没有东西,缺衣少食”。穷到这份上还有心思玩这文字游戏,除了自嘲加一点卖弄外,估计心中还有一份渴望:但愿有人能发发善心把隐的部分补出来。

郑板桥做潍县时,一年过年外出视察民情,也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赶紧让衙役给这户人家送了一些米面,让其过年。

1957年过年,一教师也玩写对联的文字游戏,写上了这幅对联,不但没人给送米送面,还被打成了右派,戴帽管制了二十多年。我想,他也是咎由自取,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你玩幽默也不看看时候。再说你不是原创,抄袭人家的东西,难免不会受到惩罚!

还有的人家,过年贴“福”子倒着贴,取福到了之意。但明白这意思的还好,碰到不明白的,难免生出误会尴尬。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家过年贴对联,把福字倒着贴,不巧来了几个不谙事理的顽童,口无遮拦,说这家人家福到了头。虽说童言无忌,也是尴尬无趣。

看来,做人做事都应中规中矩,过年贴对联也不能太出格了,你独出心裁,违背了常理,轻则留下笑谈,重则我就不再说了。

六、捞陈饭

年除日早上,人们用黄米或小米下到锅里烧开,不等米烂,便捞出来盛到一青花瓷碗里,培的尖尖的,摁上一圈红枣,在尖顶中间插一支崭新的红筷子,年除日下午,拿掉筷子,插上红根绿叶的菠菜,摆供过年。陈饭也叫隔年饭,是年年有剩余,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以表示年年有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图个吉利。也有的人家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捞陈饭的仪式也是很隆重的,早上要早起,不能到天明,我小的时候,是鸡一叫,母亲便早起捞陈饭,陈饭捞出来,要燃放鞭炮庆贺。

七、占 岁

很多人把除夕看成是一年之中最为有意义的一天,其实,更为有意义的、热闹的往往在除夕之后的正月初一至十五。

旧时民间以进入正月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也叫“占岁”。岁后八日,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犬,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茂旺盛,当日阴,所主之物不昌。初一至初十的几日,还有很多禁忌: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望里扫。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叫午马日。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五路财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初七还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在我们家乡潍坊昌邑一带,每年的正月初七晚上,都要晚一会儿张灯,说是要给老鼠娶媳妇儿。要不,老鼠会加倍的糟践人家的东西。

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采石场、石材场燃放鞭炮,设祭享祀石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意为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过去还有在正月十五午夜量月影占岁的习俗,房屋后面的月影大,能卧开大黄牛,则这一年收成好。

八、压岁钱

吃了年除夕晚上的背风姑扎(饺子),一家之主会将早已备下的能割耳朵的新钱——随着年代的变迁,票额也是变迁的。我小时候,父亲准备的新钱,最大票额的是壹元的,再就是伍角、贰角、壹角的。家主对家人一一分发,给老人的叫压岁钱,压着岁数别长了,期盼老人健康长寿多活些年;给长大的成年人叫压腰钱,可主着一年到头有钱花;给小孩子的叫长岁钱。年五更发了码子后,亲房近支互相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清人吴曼云有《压岁钱》诗一首,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斜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早些年代,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型,置于炕头或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或装在孩子的口袋里。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赏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直至上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的爸妈收存,用来缴纳学费、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也有的孩子用来打游戏机了。

九、认识节气农事

我国古时候采用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排列组合成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纪年、记月、记日、记时。“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日得辛、几人分饼”等内容来自正月的干支,从正月初一算起,几日是辰日,就是几龙治水。在十二属相中,子是鼠,丑是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以此类推,几日是丑日,就是几牛耕田;辛为金,丙则饼也。2021辛丑年正月初一为辛卯日,就是一日得辛,生意买卖家可早发利市;初二为壬辰日,就是二龙治水了;初六丙申日,就是六人分饼了;十一为辛丑,就是十一头牛耕田了。

在历书上,一般都有几龙治水的记载,当然,文革期间的历书除外了。俗语说“龙多靠,龙少涝”。意思是遇上一龙治水、二龙治水这些龙少的年份,就要发大水;遇上十一龙治水、十二龙治水这些龙多的年份,就会旱;遇上五龙治水、六龙治水的年份,年成最好,会风调雨顺。2021辛丑年二龙治水雨量不算多,就由大家共同验证吧。

入伏的推算,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三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逐渐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当然,要知道哪一天入伏,就要知道农历每天的甲子日,推算出夏至是什么甲子日,就能推算出哪一天入伏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细细品味,真的意境幽长而合乎情理,可称经典,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慧和睿智。

十、挂年画

腊月二十九,是各家各户贴年画和春联的日子,我家亦不例外。记得小时候,这天吃了早饭后,赶紧找出放在隔板上的年画,有往年的,有新揭的。年画的种类不少,有单幅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薛理征东》《连年有余》《花开富贵》《步步登高》《竹报平安》,还有联子画《穆桂英》《杨排风》、红楼金钗》,等等,不一而足。开始用鞋钉,后来用图钉,我和凤莲小妹一起挂,小妹打着下手,将年画一幅一幅钉在墙上,挂完年画,再贴上窗旁、窗顶、窗角、窗花。中午暖和的时候,与父亲一起贴上春联,顿时屋里屋外一片红红火火,过年的气氛烘托的十足。忙完了,我便领着小妹到婶子大娘家看他们挂的年画和贴的春联。

后来,参加了工作,搬到了城镇居住,家中常年挂着几幅字画和挂历,过年只是在入户门上贴个大大的“福”字,便不再忙着贴春联和挂年画了。但每逢过年,还是时常回忆起儿时挂年画、贴春联,挨家看年画的快乐时光。

我喜爱传统年画,有了电脑后,便在网上搜索,看到好的便收藏起来。过年了,把我收藏的传统年画图片发在博客和空间里,也算是效仿儿时挂年画了。

十一、五福临门门神多

门神门神骑红马

贴在了门上守住家

门神门神扛大刀

大鬼小鬼进不来……

旧时大年除夕,人们习惯在大门上张贴门神,这是我国古来的民俗之一。考究一下,发现贴门神这种民俗是非常有趣的,门神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1、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

相传远古时候, 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性,神荼与郁垒两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驱鬼避邪,便在门上画神荼、郁垒的像。

古时,勇士成庆的画像也是人们信奉的门神。

2、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其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着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一副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模样。据说他捉鬼的本领及威望要比神蒂、郁垒高得多。至于其来历,据《补笔谈》卷三、《天中记》卷四、《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等书记载,钟馗原来是陕西终南山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

武德(618—627年)中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仅因为相貌丑陋没有中举,于是恼羞成怒撞死在殿阶上,唐高祖听说后特别赐给红官袍予以安葬。后来唐玄宗偶患脾病,请了许多医生医治,效果不佳,宫廷上上下下都很着急。一天晚上唐玄宗

睡着后,忽然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沿着殿墙边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问他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

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之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于是钟馗便成了道教驱鬼捉鬼的神将。此外,钟馗在民间亦广为流传,民间流传有钟馗嫁妹、钟馗捉鬼、钟馗夜猎的故事。

3、秦琼、尉迟恭是门神中的武门神,大约元代以后,才祀之为门神,然二人确为唐人。据明《正统道藏》中的《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及《历代神仙通鉴》等记载,二门神为唐代秦琼(秦叔宝)、(尉迟恭尉迟敬德)二将军。相传唐太宗身体不太好,寝宫门外有恶鬼野魅号叫,六院三宫,夜无宁日。于是太宗将全部情况告诉众大臣,秦叔宝上奏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准奏,夜晚让二人立于宫门两侧,一夜果然平安无事。太宗嘉奖二人后,觉得整夜让二人守于宫门,实在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二人像,全装怒发,手执玉斧,腰带鞭练弓箭,一如平时,悬挂在两扇宫门上,从此鬼祟得以平息。直到元代人们才沿袭这种做法,奉二人为门神。

4、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唐朝时期的薛仁贵和盖苏。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重庆人供奉明朝末期“白杆军”著名女帅秦良玉。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

5、除以上几个影响较大的门神外,旧时苏州地区又曾以温将军、岳元帅为门神。《吴县志》云:“门神彩画五色,多写温、岳二神之像。”此“温”神或谓晋代之温峤, “岳”神即指岳飞。又有所谓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着朝服的一般文官像;武门神除秦叔宝、尉迟敬德外,也有并不专指某武官者;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像贴于门者。另外,又有一些地区以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为门神的。

6、其他:还有宫娥门神、哼哈二将门神、加官进禄门神、富贵进爵门神、日月门神、骑马门神、大戳刀门神、字匾门神等等。

现时过春节,在民户大门,还有不少张贴神荼、郁垒,秦琼与尉迟恭门神像和历代武将画像的,但与古时相比,其意义截然不同了,古贴门像,为敬神、拜佛、求福祈祷平安。今贴门像,表达的是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十二、接财神

现今过年,家家户户是都要接财神的。“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文财神是比干丞相,武财神一是赵公明,二是关公。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过年“接财神”的习俗,始于宋,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旧时是每到正月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乞丐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为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一进腊月门,不声不响走到人家门前,送上一张财神像,或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要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哩。

在过去,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花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花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财神庙或财神像中便没有财神娘娘了。

接财神是有讲究的,需要知悉财神的方位和下凡的时辰,否则,接差了方位,错了时辰,不但没接着财神,还有可能把穷神接回家,那就适得其反了。

2021辛丑年的财神怎样接呢?我来告诉大家,是在年除夕的酉时(傍晚5——7点),燃放鞭炮、焚烧香纸时面朝正东,接到的就是财神。

十三、大年夜

旧时过年,最讲究的是大年夜。

大年夜供祖影,祖影是年除日下午就挂好的。挂祖影时,先挂簾子,再挂誊写着祖宗名讳的家堂轴,还要有佩轴。“祖影”下面设供桌,供桌前面挂“桌围子”(布幔),供桌上铺上红纸,摆设蜡台、香炉、香烛、竹筷、供品,供品也是约定成俗的,一般是四碟子四碗,四碟是糖果点心,四碗是肉、鱼、豆腐、粉,还有年糕、陈饭,碗头上放置芫荽、菠菜,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天地下(天井院子里摆的供桌)是要供“三生”的,过去大户人家供的是整猪、整羊,小户人家供鸡、鱼、猪头,贫穷人家也要供鸡、鱼、肉的。“三生”的放置也有讲说,鱼在东海(东),鸡在辛酉(西),猪头便放在在中间了。

一挂起祖影,便有了禁忌,说话要说过年的话,年轻人之间不能打情骂俏,不能口无遮拦、大声喧哗,不能叫小名,叫小名,一是恐冲了祖宗的名讳;二是怕叫神鬼领了去。

过年烧香,要烧全香、大香、高香,堂屋祖影、灶王爷、财神爷、观音菩萨,天地下都要摆放香炉,屋内的香炉用红纸封口,室外的不封,每次三柱烧全香。屋门口、大门口、靠街住的还有街门口以及栏圈门口两边挂香炉牌子,每次烧一柱。大年夜的香要一轮轮的烧,一轮未尽,另一轮接上,香火是不能断了的。过去无表,人们也用烧香计算时间,问:“什么时候了?”答“几轮子香了。”

香烧的越高越好,意为烧高香。母亲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户人家,就娘儿俩,靠儿子砍柴、卖柴挣钱过日子,过年请不起香烛,便砍了三根松明子插在天井院子当香烛烧,大年夜,玉皇大帝到人间收受香火,看到这户人家烧的香高,心诚,就保佑他家发财,过上了好日子。

年除夕吃了背风姑扎(饺子),在各门口放上一根木棍,名之曰“拦游棍”或“拦牛棍”。我小时候就弄不明白,过年为什么要在门口放根木头棍子,直到大了才明白,过年接请的是祖宗、财神等保佑福禄平安的福神,放“拦牛棍”的目的是挡住那些不吉的“牛鬼蛇神”和游魂。如此说,文革期间“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是继承传统的,以前在打不倒牛鬼蛇神的岁月里,也是要想方设法拦住牛鬼蛇神的。

男爷们坐在堂前守岁,叙谈祖宗渊源、创业历程;激励后生奋发图强,光宗耀祖。守岁是要守一通宵的,一是陪着回家过年的祖宗、老爷老妈;二是点烛上香,照看院落——大年夜的门是不关的。

大年夜的饺子一般是素的,用豆腐、粉条、菠菜调好馅,炒了包,还要包钱(硬币)的、糖的、枣的,这类饺子的数量视家中人口而包,各六、八、十不等,山里人家还有包栗子的。吃年夜的饺子,吃到银钱的说主着钱财广进,吃到糖的说主着生活甜蜜,结婚的新媳妇吃到枣,说主着早生贵子。

包完饺子,各家会整治几个精致的菜肴喝酒庆贺新年,喝到交子时下饺子、烧纸、放鞭炮发码子,发码子就是给祖宗神灵发钱粮。下饺子烧火不能拉风掀(即风箱),要用芝麻秸或豆秸烧。烧的纸钱要裁割的方方正正,用纸朵(木制的外圆内方的钱范)打印,每三张一打,发码子纸钱一次烧八打,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方位摆放焚烧。发完码子,晚辈要给长辈磕头,亲房近支间要提着盛着饺子、香纸的传盘或箢篼相互拜年,有的还要到家庙或祠堂上供祭拜。完成了这些繁文缛节的礼仪才能吃饺子,吃完年夜饺子,往往在下半夜了。

大年夜不能脱了衣服睡觉,脱了衣服睡觉是对祖宗神灵大不敬。打盹了,囫囵倒个子睡点。不像现在,看完春晚,吃完饺子,该怎么睡就怎么睡了。

十四、送年

农家过年,一般是过三天的,从年除日开始,至正月初三早晨结束。年过完了,是要送的,送年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姓氏在初二夜间,多数在初三凌晨。我们石牛庙赵家,是在初三凌晨,张家则在初二的晚上十时许。送年时,祖影堂前供桌要重新摆好供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焚烧纸钱。

国人节日庆典一般是吃饺子的,送年也不例外。小时候过年,母亲会在年初二的下午包好送年的饺子,老辈过年,“初一吃素初二荤”,馅自然是肉菜的了。母亲会多包一些,留出送年的,多包的在初二晚上下,母亲说,老爷老妈回来过年,拽着个家,不放心,想早回去的,可吃了饺子回家看门。

各家各户送完了年,再拿着香纸、鞭炮到本姓家庙或祠堂集体送年,一直送到村北的祖莹。然后散了回家谢影,将祖影卷好放在供桌里侧,不可收起来的,簾子、配轴仍挂着,这要等过完了十五,闹完了元宵再谢。

送了年,便开始出门走亲拜友了,有闺女出了阁的,初三这天伺候新女婿。“初二姥娘初四姑,初三回门拜丈母”(昌北地区为“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母”)。旧时,年不送祖影不谢闺女和女婿不能回门,据说,出了阁的闺女看到娘家祖影,娘家人不旺。外甥则没有这禁忌,年初二便可给姥娘、舅舅磕头了。

这些陈规陋习,现在基本变革了,在一孩半(城市一孩、农村男孩一孩,女孩可生二胎)政策的年代,结婚的儿女轮流在双方老人家过年,一表孝心。如此,习俗也是与时俱进的。

十五、耍正月

一到年初五,乡村过年办耍的便开始了。一通锣鼓响过,高跷队的领班摇着响铃开唱了:

“锣鼓阵阵响连天,

俺给乡亲们来拜年,

一拜新年过得好,

再拜新年都平安。”

下面是齐唱:

“哎......哎......

再拜新年都平安。”

高跷队一二十人不等,有拤着长杆烟袋翘着八字胡的老汉;有面部点着大痦子的媒婆;有戴着纶巾的新郎倌;有插着宫花的新媳妇,有提着画眉笼子的公子哥;有扛着棉花树的青年农民,还有戴着官帽的七品县令,生么净旦丑,一应俱全,各自踩着高高的高跷,大显神通。从大街上一路踩过来,来到有名望的人家门前表演拜年。这时,主家赶紧外出鸣放鞭炮迎接,发送红包。这边,高跷队刚刹住锣鼓,那边舞狮子\耍龙灯的又来了,后边还跟着跑旱船的。

每逢过年,差不多村村办耍,有乡镇文化站\村集体办的,也有村民自发组织办的,先在本村表演,再到临村串演,还要到县市会演。从初五开始,一直闹到元宵。劳作了一年的庄稼百姓,在正月里尽情地乐呵玩耍,这叫耍正月。

十六、唱年戏

以前过年,差不多村村都要唱戏的,戏唱得孬好莫论,图的是个乐呵。

一进了腊月门,村里戏班便开始拍戏了,各地有各地的戏种,各自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我们家乡一带,流行的茂腔,所排得戏则是茂腔的传统代表剧目,如《西京》《罗衫记》《杨八姐游春》《梁山伯与祝英台》《王定保借当》《王汉喜借年》《小姑贤》等,我家三姐就演过《小姑贤》中的小桂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排过现代歌剧《白毛女》《三世仇》《杨立白》《红嫂》《龙马精神》等。

一般在正月初五,各村便扎台子唱戏了,先是各村自己唱,然后村与村之间轮换着串演。锣鼓家什一响,村里的老少爷们、邻村的庄里乡亲便扛着板凳,拿着马扎子、兜里装着花生、瓜子前来看戏了。

当年,人们最喜爱的是昌南高阳大庄焦桂英的戏,她的名字在昌邑、高密城乡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当地群众赠名“风流旦”、“戏母子”。当年四乡的群众有这么一个顺口溜:“豁上不吃饭,看看风流旦;豁上不出工,看看焦桂英。”可

以想见焦桂英的艺术魅力。一听说有焦桂英的戏,人们饭都顾不得吃,早去占地方,有的人家还把老姑、老姨搬来欣赏。看戏的周围是卖麻花、冰糖葫芦、二起脚、滴滴金的小商小贩。新婚的小两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甜蜜,肩并肩的站在后围;打扮入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得体的在人前亮相,为的是找个如意伴侣。这时节,媒婆也忙了,到处撒目着,看谁与谁般配,便赶紧的牵线搭桥,说成了一家,那时要挣猪头的。

年戏一气唱到正月十六才住工。现在上年纪的人啦起来,对那时看年戏颇有怀念,感叹当年的风光不再。自电视普及以来,没人看戏也没人演戏了,年味逐渐淡了,过年议论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其实也正常,“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体文艺形式,现在的文艺形式主要是电视剧,电视文化,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吗。

十七、观灯

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约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已经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现时,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茂腔《东京——赵美蓉观灯》一段唱词把元宵节观灯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得人们的喜爱,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这段唱词是:

赵美蓉进灯棚,丁字步啊站街中。

杨柳腰把身挺,素白小扇遮着面容,闪一闪柳眉来观灯。

上有灯,灯万盏,下有灯,万盏灯。

风灯沉,纱灯轻;挑门西,挂门东。

铁条灯笼四方圆,不如纱灯照得明。

转盘灯,[那个]走马灯,转转悠悠的永不停。



灯棚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十五灯。

点上“嘀嗒急儿”,起火腾了空,

爆竹砰啪响,出咙咙弄神通。

点上支文鞭啪啦啦地响,点上支武鞭出咙咙咙咙,

出咙咙咙咙,出咙咙咙咙,出咙咙腾在那个半悬空。



十五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狮子灯。

狮子灯,两边摆,咕噜,咕噜,滚来滚去是绣球灯。

狮子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猛虎灯。

猛虎灯,样儿凶,瞪着两眼赛铜铃,

百兽之中它为王,摇头摆尾地好威风。

猛虎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耍龙灯。

正月十五耍龙灯,二龙戏珠满天红。

双龙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东门灯。



东门有灯,东门挂,老少不知我表明。

下边站着个秦叔宝,上边坐着老杨令,

瓦岗寨的众好汉啊,乔装下山救英雄。

要问这是个什么事,这就是秦琼爷大闹登州城。

东门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北门灯。

帘外坐着个梁山伯(bei),帘内坐着个祝九红,

草桥结拜,称兄弟,二人读书杭州城。

若问这是个什么事,这就是楼台会里两伤情。

北门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西门灯。

上面坐着个李彦荣,下面跪着个裴(pi)秀英,

李彦贵被害囚牢笼,他嫂子告状鸣不平。

要问这是个什么事,这就是裴(pi)秀英寻夫到西京。



四门灯,观三门,今天不观南门灯。

我家就在南门住,若(yue)碰见着熟人我走不成。

闪柳眉,朝北看,正北闪出那个万岁灯。

当间里坐着一个宋天子,两边上列摆着九卿、四相、八大朝臣、十二官差列西东。

一对一对太监灯,[那个]宫娥簇拥娘娘灯。

状元灯,鳌头站,帽插宫花身披红。

天子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女娲灯。

女娲娘补天千古颂,她对人类有大功。

她兄妹昆仑烧柴双祝告,火烟聚拢把亲成,

草扇遮目成亲眷,才留下乾坤这些灯。

女娲灯我越过去,再观观三皇五帝灯。

前三皇,后五帝,燧人钻木取火红,

传说神农尝百草,尧舜禹汤让江鸿。

尧舜禹汤把江山让,延续到殷纣王他把基登。

殷纣王,坐了殿,向女娲庙里把香行,

风吹罗纬闪神像,闪出了女娲娘娘的神面容。

他看见女娲娘娘那个容颜俊,他一心选她作正宫。

女娲娘一见心好恼,她一本奏给了玉皇宫,

玉皇爷准了她的本,她差了九尾狐狸精。

九尾精变成了苏妲己,她到了商国乱朝廷。

比干丞相,挖心死,贾氏夫人坠楼庭,

皇家父子得到了信,他带领人马反出了京。



商朝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周朝灯。

周文王他有百个子,治理西岐有盛名,

夜晚宿在那个皇宫院,他梦着个飞熊扑面容。

散宜生,来圆梦,他叫他渭河前聘太公。

姜太公上了龙驹辇,文王背起了红缨绳,

拉了八百单八步,到后来,保了个八百单八冬。



八百单八,周朝尽,接连着观观列国灯。

列国里,

十八国临潼来斗宝,红雪山夺宝的刘展雄,

伍员挂着个明辅印,他一十七国胆战惊。

列国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齐国灯。

孙武兵法,有妙用,庞涓嫉贤又妒能,

孙膑被砍了膝盖骨,他被逼无奈装了疯。

贼庞涓恶人遭恶报,马陵道上留臭名。

齐国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秦朝灯。



秦始皇,坐了殿,赶山填海把基登,

北修长城有万里,又筑五岭挡大兵。

孟姜女千里来寻夫,万喜良被害祭长城。

孟姜女哭在那个长城下,又碰上个秦王来监工,

他看见孟姜女那个容颜俊,他一心选她做正宫。

孟姜说咱二人待要成婚配,你金鼎玉衣殡万公,

万喜良成殓入了葬,孟姜女怀抱顽石投江中。

孟姜女殉节投江死,才留下了美名传万冬。

秦朝灯我越过去,接着观观汉朝灯。



霸王刘邦各逞能,楚汉相争动刀兵,

楚霸王摆下了鸿门宴,樊哙保驾立大功,

韩信设下了十面埋伏阵,霸王命丧乌江中。

汉江山传到了汉平帝,王莽篡位把基登,

出了个光武皇帝叫刘秀,开国臣马武姚期和岑朋。

汉朝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三国灯。



桃园结义刘关张,后续常山赵子龙,

关二爷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lv)请孔明,

孙刘破曹群英会,诸葛亮南屏山上借东风。

曹操占着个中原地,孙权独霸在江东,

先主刘备把西川坐,三国分成了三分鼎,

诸葛亮六出祁山战司马,姜伯约九伐中原未成功,

邓艾偷把阴平渡,三国归晋换朝廷。

三国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隋朝灯。



隋炀皇帝是杨广,他荒淫无道留骂名,

搜刮民财劳役重,大建洛阳西苑宫,

皇粮不要换成黍,挑选男女把船撑,

挑选男女拉船舱,男男女女拉红缨,

钢刀一剁红缨断,男男女女落川平,

那昏君坐在船上哈哈地笑,气得那满朝文武怒气生,

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他托了个蠢牛下了生,

皮鞭狠抽它去耕地,为欺娘奸妹得报冤情。

隋朝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唐朝灯。



唐太宗,去出征,两边列摆文武卿,

头前走的史大乃,那双锏的是秦琼,

开国功臣程咬金,保驾的敬德尉迟公,

文官大臣是魏征,还有薛礼去征东。

唐太宗,很圣明,命唐僧去取经,

唐三藏西天把经取,他收了徒弟三四名。

大徒弟名叫孙悟空,二徒弟就叫猪悟能,

三徒弟本是个沙悟净,还有一匹小白龙。

他师徒,西天行,千山万水路不平,

路过九九八十一个洞,洞洞里面出妖精。

狼虫虎豹鬼怪精,老鼠蜘蛛白骨精,

这个精,那个精,个个都想吃唐僧,

他们要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把仙成,

多亏了徒弟孙大圣,金箍棒下不留情。

唐朝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宋朝灯。



赵匡胤,手持一根盘龙棍,

打关西,闯关东,穆龙关前打韩通,

一打韩通来降顺,二打韩通拿进贡,

打来的江山他不坐,他让给了大哥柴世宗,

柴王爷,坐八载,那个龙归沧海,赵匡胤从此得了朝廷。

韩龙进来了韩素妹,他龙颜欢喜封西宫,

韩素妹灌醉了宋天子,他传旨斩了郑子明。

陶三春,反进宫,怒斩黄袍气难平。

赵匡胤,得了病,他二弟光义进了宫,

烛红摇影出人命,深宫传出了圣驾崩,

赵光义替兄坐江山,贺后金殿骂得凶,

为此事呀,

德芳被封八千岁,那个贺后封进了养老宫。

宋朝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梁山上的灯。



梁山一百单八将,那个一个一个都有名,

头号首领及时雨,还有李逵黑旋风,

顾大嫂,一丈青,逼上梁山是林冲,

孙二娘十字坡前开酒店,又遇上个好汉叫武松,

武松打虎逞英豪,梁山红灯分外明。

梁山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八仙灯。



头一个神仙汉钟离,第二个国舅曹皇兄,

篮采和手执阴阳板,吕洞宾背宝剑监斩黄龙,

铁拐李背着一个火葫芦,张国老的鱼鼓响嗵嗵嗵,

何仙姑的笊篱是仙家宝,韩相子的花篮儿能避风,

八洞神仙来过海,细听我报报海里的灯。

风船灯,两头翘,上有桅杆和拉蓬,

碰上个顶风无法走,遇上个顺风一溜风。

海来的风船跑得好,这个风船能跑八面风,

风船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海产灯。



鳞刀鱼,赛银叶,旁边走着个蟹子灯,

扭扭嘴的海螺灯啊,一张一合的蛤蜊灯,

蹦蹦哒哒的那个蛙(wai)子灯,龟呱龟呱龟了呱啦的那个蛤蟆灯,

黑鱼灯,七个星,跳过龙门的鲤鱼灯,

海蜇灯,赛面单,甲吉黄奋鲫姑子灯,

乌鱼放了一腚墨(mei),打的个小鳖盖发青,

从那旁来了一个物,头顶两个角(jia),足下两溜精,

四蹄分八分,两眼赛铜铃,

不像妖,不像怪,不是那虎来也不是龙(ling),

有人问它是那一个,龙王爷差出水晶宫,龙王爷差的是个夜叉精。

海产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山里灯。



山里花,山里红,山里的山鸡会打鸣,

山里的猴子满山跑,山里的皮子学人行,

猴子打锣狼打鼓,仙童唱得月儿净。

山里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小十棚。

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

三战吕布灯,那个四季平安灯,

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

七星宝剑灯,那个八仙过海灯,

九天仙女灯,那个十面埋伏灯。

小十棚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百鸟灯。



又来了腾空驾云的一群鸟,便知道凤凰行了兵,

有一些布鸽(ga)屋檐上落,有些老鸦(gua)身上青,

凤凰山前落了坐,有西山的山鸡跟进营,

山鸡向前来禀报,口称凤凰我主公,

山后的鹞子造了反,吃了我的小鸡数十名。

吃了小鸡不要紧,又吃了我的一点儿红。

凤凰一听心好恼,挥手撒出了海头青,

海头青吓得得得得地颤,它说它敌不过老鹞鹰。

凤凰一听更好恼,大令一挥另点兵,

点上个“兔虎”挂元帅,点上个“牙虎”挂先锋,

大家禽(chen)子解粮草,驴屎浑挡堵窟窿,

急行走,来得快,山后不远前面迎。

老鹞鹰那里打了盹,唰啦啦,嗯啊,脖子上抡上了反花子绳,

推的推,拥的拥,来到山前报主公。

把它的头朝西来脚(jue)朝东,打上五板问一声,

几十板子打下去,老鹞鹰死在了地上把腿蹬。

吩咐一声抬出去,就把它埋在了百(bei)鸟坑。

百鸟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季节灯。



立春雨水到惊蛰,春分以后是清明,

谷雨立夏到小满,芒种夏至热烘烘,

小暑大暑到立秋,过了处暑白(bei)露生,

秋分已过是霜降,霜降后面要立冬,

三九严天小大雪,小寒大寒结冰溜。

按着季节收,那个按照季节种,误了季节可不行。

季节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庄稼灯。



小麦(mei)灯,大麦灯,雪白雪白的馒头灯,

谷子稻子碾一碾,出了个大米小米二弟兄。

玉米棒子一撮缨,高粱穗子一杆红。

香油豆油果子油,它就是芝麻豆子和花生。

庄稼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菜园灯。



白菜灯,赛蓬松,摇头散发的芫荽灯,

黄瓜灯,一身刺,茄子灯,紫绒绒,

韭菜灯那个赛马鬃,[那个]葫子灯弯中儿中儿,

南瓜地里造了反,北瓜地里乱了营。

放了一些绿豆仔,打得个西瓜满地里蹦,

葫芦看事不算好,墙头顶上去观兵。

观罢一回吃了饭,囤囤个大肚不受用。

菜园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围场灯。



围场兔子围场跑,腚后跟着个猎狗灯。

“兔虎”灯满地溜,“牙虎”灯起了空,

从那旁来了一小将,骑烈马,拉硬弓,

手持百步狼牙箭,那个一步一步不放松,

要问他是哪一个,它就是杨七郎打围行了兵。

围场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节留”灯。



大“节留”唱花脸,“温柔娃子”三冉生,

有“资子儿”唱小生唱小旦,嘟噜,嘟噜,嘟噜嘟噜的真好听,

一群“节留”正唱戏,可了不得从树上下来个螳螂灯,

螳螂向前挠了一抓(zhuar),吓得个“温柔娃子”钟的声。

赵美蓉观罢抿嘴笑,那个哼哼哼,钟钟钟,莫伤了小旦和小生。

“节留”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蚂蚱灯。



有一个土蚂蚱,山前晒阳阳,从那旁来了个蚂蚱鹰,

蚂蚱鹰向前挠了一抓(zhuar),吓得个土蚂蚱蹦的一声儿,

蹦的一声回家转,它头痛纳闷就不轻,

土蚂蚱处在那个无计奈,四住八处搬先生,

搬来得“呱嗒板子”来评脉,它头咬着大腿把脉评。

他言道,你这个病啊,一不是伤寒二不是痞,莫不是你在山前吃一惊,

土蚂蚱说,不错不错真不错,你真乃算是个灵先生。

“呱嗒板子”说,你这个病啊,我不会治,收拾收拾回了家中,

“呱嗒板子”回家转,土蚂蚱完啦,伸腿断气吹了灯。

伸腿断气下世去,又来了众家蚂蚱弄神通。

“锯齿蚂蚱”割材板,“铁头蚂蚱”钉材钉,

“油蚂蚱”灵前把灯点,“梆即狗子”叮当当的念藏经,

找的蛤蟆摆路祭,扛大杆的绿豆鹰。

“蛸木夹”大孝子,哭得两眼血点红,

青头郎子来吊孝,哭了声我的姑表兄,

蚂蚱们说,你净说油话,什么亲戚那么着称。

猴子送殡没撵上。哎呀呀,不好了,这群蚂蚱难逃生,

蚂蚱只顾来送殡,可了不得从那旁来了个公鸡灯。

公鸡向前跑了个拍(pei),那个左一拍(pei),右一拍(pei),把蚂蚱吃了个干净净。

蚂蚱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姻缘(yan)灯。



比目鱼儿对对行,蝴蝶双双舞花丛,

天上飞的比翼鸟,对对鸳鸯游水中。

乐哈哈的个老头灯,笑嘻嘻的个老婆灯,

摇啊摆啊的相公灯,扭啊捏啊的女孩灯,

十八的大姐门前站,手里托着个绣鞋灯。

东庄有个俊相公,西庄有个女花蓉,

年貌相当定姻缘,男婚女嫁把亲成。

成亲就是个小登科,旗罗伞扇高低灯,

坐花轿把亲迎,笙笛唢呐真好听,

新郎官帽插宫花身披红,新娘她凤冠霞披耀眼明,

拜天地拜祖宗,拜拜公婆和亲朋,

喝罢了合婚酒那个把亲成,小夫妻恩恩爱爱地那个度秋冬。

姻缘灯我越过去,接连着观观两口子灯。



小两口盖着床破面单,你也蹬他也蹬,一蹬蹬出了个大窟窿,

倒把她男人难得气急了帐,揪着头发打得凶,

乒乓噗哧往下打,打她古佣古佣乱古佣,

古佣古佣地来言道,“什么”他爹你记听,

“什么”他爹不打吧,你不打吧,我有好言对你明,

到明天你到城里把集赶,那个我在家里补补丁,

补上块青色的不对色,补上块白的正相应,

光补丁补上了一丈二,小儿他爹,你看透风不透风。



赵美蓉正在观灯火……

赵凤虎 于峡山潍水佳苑

作者简介
赵凤虎,又名赵风虎,网名潍风。生于1955年2月,昌邑市石牛庙村人,曾为《昌邑日报》《潍坊日报》通讯员。系昌邑文山诗书社、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山东历史学会会员,引领者文艺网诗词版、山东老干部之家网版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各级报刋杂志发表新闻、通讯、散文、故事、诗歌百余篇,网络文章、诗词歌赋千余篇,有十几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奖项。结集印刷出版200余万字,《昌邑乡村志略》《峽山村庄纪略》《潍风对韵》为其代表作。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