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年俗文化 | 峡山玉皇演驾

年俗文化 | 峡山玉皇演驾

      峡山上,有一座庙宇,名曰“玉皇庙”。该庙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庙宇宏伟,松柏参天,是当地四邻外乡祭祀玉皇大帝的神坛。原庙因战乱已毁坏,现在的玉皇庙是后人重修的。
     《昌南县志•民俗》载:“南埠峡山玉皇庙正月祭典甚盛,半月香火不断,民众集于殿堂之下,奉供天神皇矣,请戏班,闹秧歌。”
      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高密县谭家营张家生一男孩,乳名玉皇,张玉皇落地不久,父母双亡,张玉皇没人照顾,就到他姥姥家—白家营,跟着妗子居住,他妗子为人刻薄,有重活叫他干,有好饭不给他吃,夏天打着他割草,冬天逼着他拾柴。张玉皇一年小二年大,因受不了妗母的虐待,要出走修仙。他妗子恨不得他快走,去掉身边的累赘,说:“从今后再别进俺家的门。”张玉皇气氛地说:“妗子,你还有用着我的那一天。”妗子冷笑着说:“你还能卡住龙头不下雨!
      张玉皇修仙多年,成了百仙之首、诸神之尊,坐了灵宵宝殿,名叫玉皇大帝。张玉皇成为玉皇大帝之后,他记着妗子对他的虐待和临走时说的话,吩咐掌管布云布雨二神仙,不准到白家营上空布云下雨。老天爷不下雨,白家营一带赤地千里,尘埃生烟,庄稼枯死,树木不生,玉皇大帝的妗子知道自己得罪了外甥,又看见百姓遭此大难,心中十分惭愧。四方百姓知道玉皇大帝是她的外甥,纷纷求告她,让她向玉皇大帝求雨。于是,她带着赎罪的心情,到峡山玉皇庙,跪在玉皇大帝塑像前求雨。一连跪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是晴空万里,滴雨不见。她实在累坏了,昏昏沉沉睡去,只见玉皇大帝头戴冕琉冠,身穿黄龙袍,足蹬云靴,站在她面前说:“妗母,要降甘霖,我挥手就是,只怕你心不诚“外甥,大人不见小人怪,先前是我的不对,我已经跪了七七四十九天,只要你降雨救白家营一带百性,叫我怎么办都行。”“降甘霖后,你扎我金身,用八抬大轿抬着,遍游四乡,大受人间香火十五天。”“我一定照办。”待她醒来,原是南柯一梦,正在疑惑,庙外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一直下了三天三夜,干枯的庄稼结出果实,枯死的树木长出了绿叶。
      她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拿出钱雇来能工巧匠,仿照峡山上玉皇大帝的塑像,用金纸扎了张玉皇,用大轿抬着在四周村庄遍游,以感谢玉皇大帝的恩德。以后每逢大旱,乡亲们都叫她祈雨。有求必应,雨后,她照样扎玉皇大帝的金身,遍游四乡。乡亲们见她自己出钱过意不去,就自动凑份子。

      据考证:演驾始于元朝(公元1279年左右),巫婆、神汉、信男、信女以“白家营是玉皇大帝的姥姥家”为借口,在天旱年间,到峡山玉皇庙祈雨。说法是祈三天,等三天,靠三天,如果在九天内降雨,就演驾。开始时,是用纸扎玉皇大帝的金身,用轿抬着,烧香、烧纸、叩头、念经,最后到峡山玉皇庙焚烧。原先只限于白家营村,以后地方越来越大,一直波及到方圆一百多个村庄。到清朝中期成了峡山一带闻名的一出既带有封建迷信又有娱乐色彩的群众性活动,演驾最高峰时遍及昌邑、高密、安丘、诸城四县的152个村庄。

      演一次驾,要花费大量钱财。从十月初,由巫婆、神汉、信男、信女,在白家营推选出白氏老善人。在老善人支持下,四方发榜文,贴告示。群众为了表示对玉皇大帝的虔诚,自愿凑钱。当铺、钱庄、商号等求玉皇大帝保佑买卖兴隆,也自愿凑份。因病、因灾而许愿的,就是去借也拿钱。每村一本疏子账,钱凑齐后,钱账一齐交到白家营老善人掌握的外账屋。外账屋先生先在黄布上书名,凡凑钱的,不分多少,一一俱全,在演驾结束,黄榜随驾一起烧掉,不留存根。

       从十月份开始扎驾,天天有道士、和尚念经,有民间艺人吹奏乐器,老善人白黑陪在驾前。扎驾一般情况,用麻20斤,铁丝200斤,高粱秸500斤,竹竿100根,红布100尺,彩绸30匹,镜子一箱,各种彩纸不计其数。用这些东西扎八匹骏马,一乘驾。八匹骏马,即一对粉红色的,一对枣红色的,一对黑色的,一对白色的。除一对白色骏马外,上面各骑一员大帅。一对粉红色骏马上骑着两员女将,即云霄、碧霄。一对枣红色骏马上骑着两员大帅,即闻太师、刘元帅。一对黑色骏马上骑着两员大将,即赵公明、马元。一匹马、一员将重80斤左右,马扎得真人骑上还压不坏,将扎得手臂会动弹。一乘驾,就是八人抬的大轿,四层外显柱,两层门帘。玉皇大帝是用高粱秸或竹丝扎的,头戴冕琉冠,身穿黄龙袍,内着绸子衫、银子心,彩绸五脏,足蹬云靴,金脸、金手,手持笏板,端坐大驾之中。玉皇大帝前面站着身穿真衣服的云、保二童。再前面是四时公曹,即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大驾的外上方是十二员臣,八洞神仙,中间是老寿星,下面是千里眼,顺风耳。大驾一边六个窗,窗内有外影、转影、站影等。柱子都是金龙蟠柱。大驾以前是仪仗队。最前面是坐都旗,红底黄字,上写“皇矣上帝”四个大字,旗杆有碗口粗,高约24~25米,这杆旗要十几人才能抬动。

      坐都旗两边是金瓜一对,钺斧一对,朝天蹬一对,金抓一对,肃静、迥避两面大牌。黄金伞一对,上面写着本次演驾善人的名字,扇一对,再是帅子旗、标子旗、柳子旗等无数。抬驾的,抬坐都旗的,扛马的,举伞的,打扇的等人都是因病、因灾许上愿,不用老善人找,他们自己找来的。
       从正月初三,玉皇大帝开始出巡。一起驾,有火炮手鸣炮数声,接着鞭炮齐鸣,老善人走在大驾一旁,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几里路长。先去白家营。每到一村展示“黄榜”,村里摆下“中合”,鞭炮迎接。最大的“中合”,30斤面一个饽饽,20多斤重的大鲤鱼、整猪、整羊,香粗如擀面杖,纸多如土堆。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天不出巡,各地都到白家营拜驾。其中有高跷、秧歌、龙灯、旱船、花车、武术队、狮包等,多达一百多起,少则五、六十起。前来拜驾、烧香、磕头、看热闹的人不计其数,多则几万人,少则一、二万人,麦田踩成平地,纸灰、香灰飘出三里多远,鞭炮声十里以内均能听见。

       正月十五日“发驾”,这天由老善人带领,后面跟着和尚、道士、巫婆、神汉、信男、信女,把所扎的东西抬到峡山玉皇庙前焚拜升天(驾底除外)。场面宏大,气势壮观。“玉皇演驾”的大型祭祀活动便告结束。
      演驾十二年一次,连演三年,若逢大旱,随演示亦可。后来,为了纪念演驾,每演一次驾,竖碑一筒,共存碑12筒,全毁于兵变。1942年,因火灾将驾底烧坏,老善人烧死。自2002年恢复演驾传统,去年正月,因疫情没有举行,今年正与初九,又开始了演驾活动。

 

图文:赵凤虎

相关链接
赵凤虎,又名赵风虎,网名潍风。生于1955年2月,昌邑市石牛庙村人,曾为《昌邑日报》《潍坊日报》通讯员。系昌邑文山诗书社、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山东历史学会会员,引领者文艺网诗词版、山东老干部之家网版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各级报刋杂志发表新闻、通讯、散文、故事、诗歌百余篇,网络文章、诗词歌赋千余篇,有十几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奖项。结集印刷出版200余万字,《昌邑乡村志略》《峽山村庄纪略》《潍风对韵》为其代表作。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