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河是昌邑人的母亲河,我们都是从小喝着潍河水长大成人的,怀着对潍河特有的情感,在1986年我骑着自行车沿潍水南行,三天后留宿东莒县东莞镇,在东莞文化站长苏先生的引领下来到了大沈庄村,因那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又没有相机,所留资料甚少,看了大沈庄村东南方的一股流淌的泉水,汇集在一个石砌的方塘内,就错以为是潍水源头了。十多年后,又听人说潍水源头在沂水县的泉头村,我与韩庆林,徐言年二位先生又对泉头村进行了考察,又认为沂水县的泉头村是潍河源头了,但查阅资料总感到有一层迷雾悠晃在眼前,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作为潍河边的人不知道潍河水是从那里来的,岂不成終生遗憾。
2021年4月15日,在李发宁先生的组织下,我与韩庆林、李俊海一行四人,又对潍河源头进行了第三次详尽的考察。
根据河流源头确定最基本常识,一是最远处,二是最远处的最高处。因潍河的源头分为若干个支流,到底确定那个是最远最高的源头,我确费了好多年的周折,在调查中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在沂水,有的说在莒县,弄的莫衷一是,难以定夺。我第一次考察是在1986年去的莒县的大沈庄村,在村的西南方向,距村有三里之远,有一个用碎石砌成的方塘,塘内长满了青草,一股清流从高处缓缓流淌到方塘之内,方塘下有一个缺口,水流从缺口处顺流而下,汇于潍水,在方塘边顺着水流上走,在半山腰处,深可没脚的小沟尽头有细小的清泉滴滴落于沟内,村人应答,说这就是潍河的源头,兴奋之余,捧一抔水仰头饮下,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020年,在昌邑听说潍河源头在沂水县的閔家泉头村,我便与韩庆林、徐言年一行三人再一次对潍河源头进行考察。閔家泉头村在沂水县的东南方,属富官庄乡,此村座落在小山的东侧,村头有一座土地庙,残留的一棵松树长在庙院内,给人一种村庄的厚重感。在閔家泉头村的东边,但见村庄房屋地基墙缝里到处都有涓涓的泉水涌出,在一块空闲的地面上,有一个用四块大方石砌成的水井,方石高出地面约有半米,周边留有四个方孔,井内泉水汩汩喷涌,从四个方孔内流于井边的沟内,村妇沿水边浣洗衣物,喜笑之声不绝于耳,给人以幸福祥和的美感。水流顺着沟渠南流,进于莒县东莞之石河,后汇于潍河。在我的心中确信这就是潍河源头了。
这次我们四人又到了閔家泉头村,但见原来喷涌的井泉已落到地面以下五米有余,成为了一井死水,泉已丧失了它应有的生命,问其村中老者,言说:“村的周边建起了一座大型水泥厂,常年抽地下水用于生产,致使泉眼凅竭。”一个村庄的名字都有着村落姓氏、历史、人文及特点的印记,生人知其名就感觉到村庄应有的风物和特征。可能是泉头村民对泉水的追念,在村庄西北方名叫分水岭的半山处凿井探泉,近观仅是一口水井而已,水面距地面有尺许,不见了泉水涌动,并在井边立一巨石,上刻“潍水源”三字,也算是弥补了丧泉之痛。
一路打探潍水的源头,这次我们又来到了距閔家泉头村南三十里路的莒县大沈庄村,进到村后,见有几个老者聚集在屋檐下暖阳处闲聊,我们说明来意,他们一同举荐刘汉卿老人给俺们带路,对潍水的几处源头进行了考察。刘汉卿高中学历,曾任村中小学教师,他的祖爷是一位秀才,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对家乡的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分别看了屋山脚下的几个泉眼,最后来到了屋山半山腰处,三官庙前,见有一处清泉,涓涓流淌,滴滴泉水汇集成塘,塘边无排水沟渠,水流潜入地下,被称为大沈庄外八景之一“潍水沉流”。此水流到屋山前水库边浮出地面,此泉被称为“老母泉”。
根据河流源头距离最远和海拔最高的标准,屋山山腰处,三官庙前的老母泉为潍水的源头。因箕屋山周边的山体都是石灰岩结构,在山上任何一道山沟中都有小股的泉水滴落,但它都地势低,选择三官庙前老母泉为潍水源头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潍水源头在大沈庄,座落在潍水源头的屋山脚下,地处莒县与沂水县的交界处,从地理位置上属沂蒙山区。大沈庄北依屋山,(又名箕屋山)南望文山,东有潍河、石河,两河之源头水系分别由屋山南北向东流淌,石河之水流到东莞后又汇于潍河,大沈庄就在山前小盆地上,村庄周边以丘岭地貌为主。全村有763户,2380口人,村民以种植小麦、花生、玉米、黄烟、药材为主。
(1)大沈庄村名的由来
大沈庄村名带有沈字,但村中从没有沈氏居住的记载。村民都姓刘,刘姓家族上溯可推到西汉时期。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文集《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出生在这个村。
刘勰写完《文心雕龙》后,其作品并不为当地文人看重,他就想到了当朝的大文学家沈约(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任国子监祭酒。后协助梁武帝萧衍即位,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开国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为隐。是南朝时期的文学领袖。因沈约地位显赫,刘勰没有机会能见到他,于是刘勰身背文稿,到京城拦轿,沈约见是一个书生,就把他的文稿捧读,对刘勰器重之,谓之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并令付之棠梨,刊行天下。刘勰家乡父老为报答沈约知遇之恩,便把沈字冠为村名,称为大沈庄。
(2)大沈庄刘氏家族溯源
汉文帝二年,刘章(汉高祖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受封为城阳景王,都莒,六传于荒王顺“箕愿侯文城阳荒王子,传三世定居于此地”到西晋永嘉之乱,刘勰祖辈一支南迁侨居京口(南京一带)据此可以推断,大沈庄的刘氏是汉高祖刘邦之后,有着皇家血统。至少从刘文封箕愿侯开始,刘姓就在大沈庄繁衍生息,距今有2000多年。
(3)大沈庄的古遗址
大沈庄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距今4500年前。位于大沈庄水库北岸,1985年被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约有260米,遗址的南部主要是龙山文化遗存,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鬼脸鼎支足、黑陶豆柄,蛋壳陶片等。遗址的北部被周代墓葬叠压,曾出土铜器件。
(4)㠱国都城
㠱国也就是箕国,是商代诸侯国,国都就在大沈庄。据考古学家王献唐献先生考证,㠱国即是箕国,箕国古城在莒县北。甲骨文中有㠱字,亦即是古箕国。大沈庄三官庙碑记载,“大沈庄古银杏树,乃箕之树,与此山三鸭脚同龄也”。此论点得到了《山东通志》《中国历史地图册》《莒县地名志》共同印证,同时大沈庄出土的众多文物更是最好的证明。2010年《东莞镇志》载:“箕国故城位于大沈庄村,故城有箕山、屋山、文峰山环抱,潍水南源自城东蜿蜒向东南流去,箕城在齐长城之阳,穆陵关之南,系城阳国之西北门户。”
(5)大沈庄春秋墓
在1993年4月被群众发现,位于大沈庄水库西岸,后被莒县博物馆发掘。墓葬为凸字型土圹竖穴墓,墓圹长5、9米,宽4、7米,残深1、15米,为东西向,墓壁光滑齐整,与墓底垂直,无墓道,内填以原土,内含大量红烧土块。墓葬已在早年遭到严重的破坏,仅存椁框和椁底,长3、38米,宽2、6米。在大墓的北侧有一小墓,内有棺有椁,长2、6米,宽1、6米。随葬器物严重破坏。不能复原和计算出土器物件数。计有铜剑两件,铜戈6件,铜矛一件,车伞帽1件,车軎一件,车辖各4件,铜马衔4件,铜辔饰16件,石贝250枚,木质饰件2个。以上器物现藏莒县博物馆。
(6)大沈庄汉画像石
此墓为东汉早期,座落在大沈庄1、5公里处的西岭之上。此墓在文革时惨遭破坏,墓内文物糟蹋一空,仅留下汉画像石。1985年12月,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发掘,出土汉画像石若干块,经抢救复原,现藏莒县博物馆。画像石种类繁多,其主要种类有:车马出行图,人物、大鸟、伏羲捧日、门吏佣慧,仙人、骊驹、瑞兽、龙虎斗、大树、螭龙绞绕,怪兽、麒麟、西王母拥吻等图。其他的画像石就不做详细解绍,仅把最有特点的“西王母拥吻图”作一描述。
此图为平面浅浮雕,石面上刻三个人物,一男一女对立,二人引臂相互拥抱,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侍女,举手推亲吻女子头部,男子头上似裹巾帻,身着长衣,女主人及侍女皆头梳多髻或带花钗,人物的上端似为帷帐,用以表示室内的空间,此画像图在山东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为首见,被定为一级文物。
(7)刘茂墓志铭
刘茂,字伯实,号荫寰,大沈庄人,生于隆庆二年,卒于崇祯八年。由岁贡授直隶凤阳府亳州同知升陕西西安府都司经历。墓志铭介绍了刘茂的生平和政绩,以及父母、子女状况。此墓志铭藏莒县博物馆。
(7)屋山
屋山是潍水的发源地,在大沈庄村后,海拔451,8米,面积12,5平方公里,属长城岭脉,系石灰岩,山上广植刺槐、柏树、兼有花椒树。山前有泉,被称为“老母泉”泉水常年流淌,从不间歇,是被大家公认的潍河最高最远的源头。山后有箕屋洞。
屋山之阳,高坪宽展,三面环峰,山峦叠翠,气像壮严。山上曾建有尼姑庵,老母庙,三官庙,佛光寺等。至今遗址依稀可见。每年的三月三逢有庙会。
(8)大沈庄古树
1;大沈庄汉代银杏树,位于村中潍河边,为西汉时期种植,树高27、7米,树围6、8米,树冠幅东西26、7米,南北冠幅22、4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生机勃勃,果实累累。
三官庙碑记载:“大沈庄古银杏树廼箕城所留之物,与此山三鸭脚同龄也、、、、”据记载,在屋山前还曾有5棵与此树同龄的银杏树,在1949年被砍伐,做成学生课桌。
2:三官庙前核桃树
在三官庙旧址前,原有两颗核桃树,具体年代不详,东面一棵直径210厘米,干高4、5米。2018年7月被台风连根拔起,复植未活。西面的一棵直径240厘米,干高4米,同年树冠被台风全部折断,只剩树干,今又萌发新枝。
3:三官庙杏树
在三官庙遗址院内,一棵古老的杏树,种植年代不详。原来年年开花结果,2018年的一场台风大部分树冠被折断,仅存东面一侧残留半个树枝。树高4米,直径183厘米。
(9)古泉
大沈庄多古泉,村西南方有数眼泉水,分别为:方泉,暖泉,石龙泉,屋山上有老母泉。分别介绍如下。
1: 暖泉:冬天水温较高,从不结冰,是村民冬天浣洗场所、
2:方泉:泉水清冽甘甜,为品茗沏茶之上选。
3:石龙泉:水势喷涌,早年传说,有人将碌碡扔到泉中,泉水喷涌之能量能把碌碡顶起不得下沉。
4:老母泉:屋山三官庙前有清澈水池,池口面积有20平方米,泉水清冽,水质尤佳,不管天气如何干旱,从不断流。溢出之水顺涧溪时潜时出。这里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更是善男信女求神水疗病之处。《地理志》《说文》载:“潍水出箕屋山,”清乾隆《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北流经古箕城,又东北。”据此判定,屋山老母泉就是潍水那个最远最高的源头。
(1)外八景
1:雕龙故里:传说,刘勰在南朝为官,清正廉洁,但他为人正直,行事老实,不会行官场之事,最后弃官出家,来到了莒县浮来山创办定林寺,专门校对经书。在此期间,他经常回大沈庄探望,家乡父老为使他回家居住方便,就楱钱给他建了一座小楼,被称为“刘勰读书楼”其位置在现存的大银杏树以北,后人将此楼称为刘勰故里。
2:松蓬滴翠:有一次刘勰站在读书楼上远眺家乡四方风景,觉着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出门观赏。在西山上,他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攀上山峰,看到满山的青松遮天蔽日,青翠欲滴,就随手抓了一把青草揉成团,在巨石上题写下了“松蓬滴翠”四个大字。
3:桂子飘香:大沈庄的南山上当时长满了桂花树,刘勰行至此,花香扑鼻,令他感慨不已,自言:“真是:“三秋桂子树,十里闻花香!”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山称为桂子山。
4:文峰竖碑:刘勰漫步来到了村前的文山,山顶寺庙前有一光滑的巨石,恰似一幢大石碑,他挥笔写下了“文峰竖碑”四字。
5:银杏翠盖:在大沈庄村后的屋山上面,有五棵大银杏树,五棵大树五角对排,参天而立,枝叶繁茂,五棵树头连在一起,形似一个巨大的伞盖,刘勰特意题写“银杏翠盖”四个大字。此五棵大银杏树在1949年被砍伐。
6:二泉缥缈:在屋山脚下,有公鸡泉、母鸡泉、钦母泉,三股泉水弯弯曲曲流到山下汇成小溪,刘勰见到此景,题写“三泉缥缈”四个字。
7:潍水沉流:潍河的源头在大沈庄,山上的泉水突然消失,潜流地下,相隔十几步远,又从大石板下突然冒出,确属奇观,刘勰在青石板上题写“潍水沉流”作为题记。
8:古树盘桓:早年大沈庄有一棵古槐树,盘根错节,几根主枝成环形延伸,里曲外拐,环环相扣,犹如数条龙追逐嘻戏,刘勰题写了“古树盘桓”四字。
以上的外八景都与刘勰有关,岁月更替,历史变迁,千百年过去,刘勰留下题写的文字早已不复存在,仅存村中的那棵大银杏树还生长茂盛,被称为天下第二银杏树,天下第一银杏树在莒县的浮来山,那是刘勰出家为僧的地方,此地还存有刘勰的校经楼。
(2) 内八景
1: 上天梯:在大沈庄村西,有一道石岭,地势陡峭,村民为到石岭上种地方便,打凿了20米高的石台阶,因崖陡难行,故名上天梯。此景观被埋于地下。
2:月明镜:在上天梯石岭以北,有一天然光滑的大石壁,几代人在玩童时期都在这上面打滑溜玩,长此日久,石壁被磨的光滑似镜,能照出人影,远看似一轮明月,现大部分被埋于地下。
3:古银杏:即大沈庄内的那棵汉代银杏树。
4:牛药岭:大沈庄村南有一道山岭,远看似一卧牛,山上生长很多丹参,故名牛药岭。
5:蝴蝶桥:大沈庄村中有一座石桥,两拱相连,形似蝴蝶飞舞,现已被冲毁。
6:鸳鸯井:在蝴蝶桥边有两井并连,被古人称为鸳鸯井。
7:笔直大路皇上过:大沈庄五道口的路笔直平坦,在山区极为少见,被夸大此路皇上走过。
8:雕龙故里观石龙:大沈庄村里,从潍河源头开始,有一条石嵴横穿河水,石嵴上纹路酷似龙鳞,被誉为龙身。在龙身处逆水而上约百米,有一处岩石,远看怪石嶙峋,形似神龙昂首,被称为龙头。此龙头因修墙被埋,现仅剩部分龙身。
一方地脉主载一方风水,在咱潍坊有一条状元衚衕,出了陈官俊和王寿彭两名状元。
但在大沈庄村也有一条辈辈出科考名人的衚衕,被人称为“官衚衕”。该衚衕南北走向,宽仅两米, 长有200米,内用青石条铺街,南门是牌坊式朱漆门楼,北门是围子墙上的小便门,内分若干个东西小衚衕,小衚衕对大衚衕处都设有门楼式大门。在明清两朝,该衚衕里有多人考取功名,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小山村,能在一条衚衕里出现这么多的有学位的人士,还真是难得。故周边村庄的人说:大沈庄是“百双官靴站街头”因而,官衚衕的名号早就远播四乡。
此衚衕里出的文化名人:
刘尚仁,明代进士,授孺官。
刘茂, 刘尚仁之子,岁进士,任安徽亳州同知。
刘华, 刘尚仁次子,进士,任元氏县知县。
刘英, 刘尚仁三子,岁进士,候补山西洪洞县令。
刘鸿图,刘茂之子,岁进士。
刘鸿统,刘茂三子,岁进士。
刘榛, 刘鸿统之子,岁进士。
刘长龄,清代庠生,有土地7顷,是远近有名的大财主。
刘鹤龄,清代秀才,其家经营酒坊。
刘盛烈,刘鹤龄长子,清代秀才。
刘公烈,刘鹤龄次子,清代太学生。
刘光烈,刘鹤龄三子,清代武秀才。
刘文烈,刘长龄之子,清代秀才。
刘武烈,刘长龄次子,清代秀才。
刘维翰,刘武烈长子,清代太学生。
刘立勛,清代秀才,从九品。
潍河是生长在昌潍大地上人们的母亲河,,是山东省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昌邑6市区,在昌邑市下营镇入注渤海莱州湾。 潍河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流域中大小水库上百座。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不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画于陶器上的古文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潍河两岸,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如传说中古代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清代名相刘统勋,刘墉父子,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著名诗人臧克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等等。在我们昌邑历史上有都昌侯朱轸,汉代高士逄萌,六朝重臣黄福,广东巡抚,苏州织造李士桢、李煦父子,核试验基地代司令员李福泽,山东鲁艺校长王绍洛,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导演王滨等。一条河流蕴泽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名人,大沈庄是潍河的源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源头的水不洁,哪有河水清,经过这次考察,使我对潍水源头有了更多的认知,对大沈庄的人文历史作了详细的调查,期待更多的人来了解潍河源头,了解大沈庄,使之让更多的人热爱潍河,热爱家乡。
文:赵仲泉
注:1、沈头:指代莒县大沈庄村与沂水泉头村。
2、覆舟箕屋:《淮南子》说“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盖一山三名也”
3、日莒:日照,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