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揭秘《大决战》幕后:张胜文带领8炮战士配合拍摄

揭秘《大决战》幕后:张胜文带领8炮战士配合拍摄

《大决战》昌邑北部滩涂取景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电影《大决战》开机。该影片部分镜头在昌邑北部滩涂以及东冢姜泊村取景摄制。

《大决战》剧组在昌邑姜泊村取景

这部史诗级战争片不但与昌邑有关,还与一位昌邑籍将军有关,他带领战士们协助摄制组完成了大部分战斗场面的摄制。他就是昌邑籍少将张胜文。

 

张胜文(1940—2009年):山东昌邑人。1955年入伍,副军职,少将军衔。

1955年起历任炮兵32师405团1连战士、副班长、班长。

1960年入郑州炮兵学校学习,1963年起先后任排长、副连长、代连长、军士轮训队副队长、作训股参谋等职。

1972年任援坦桑尼亚军事专家,1975年任炮兵32师教导队副队长,1976年任炮兵406团副参谋长,1979年任该团参谋长。

1980年任炮兵12师参谋长。1982年入国防大学军事学院学习。

1984年任67军副参谋长,1985年任济南军区司令部炮兵部部长,1986年任炮兵8师师长。

1990年任合肥炮兵学院副院长,1992年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1993年晋升少将。1998年退休。2009年9月逝世。

《大决战》在昌邑北部滩涂取景
  上世纪90年代,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史诗片《大决战》上映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时,怎样才能拍出气势宏大的场面让摄制组颇费脑筋。时任炮兵8师师长的张胜文奉命带领炮8师的战士们,不畏艰苦地执行了拍摄任务。鲜为人知的是,电影中很多场景还是在炮8师农场里拍的。
新兵训练不顾腿上长疖肿咬牙坚持
  张胜文老家山东昌邑,但他出生在云南昆明自贡县大王乡。他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他只好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困苦,和孤儿没有什么差别。在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他仍旧坚持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好少年。不仅成绩优秀,还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当地首批少年先锋队队员。
  但他毕竟还年幼,无法独立生存。12岁那年,奶奶去世,他的生活没有了着落,只好跟着已经改嫁的母亲回到老家昌邑。不能再上学了,他就加入了当地的生产队,和大人们一样,挣工分养活自己。他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劳动。

刚入伍时的张胜文
  15岁那年,受到当兵光荣的号召,他离开了生产队,入伍参军。那时候军队的条件是很艰苦的,而且也没发里面的衬衣什么的,只好直接穿上棉衣去训练。新兵训练的时候,张胜文的腿上长疖肿,因为长期和棉衣直接摩擦,很快流脓恶化,一边训练,一边血顺着棉裤的裤腿就往下流,但张胜文咬牙坚持,就是不吭声。

1960年毕业留影(前排右二为张胜文)
  入伍后的张胜文历任战士、文书、副班长和班长。因为表现优秀,1960年被选送进入郑州炮兵学校学习,一学就是三年。

冰河里挖淤泥 冲入火场奋力救火

  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但他仍旧是当初那个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少年。上学的第一年,炮兵学校组织学员们参加郑州贾鲁河的清理修建工程,张胜文带头赤脚在冰冷的河中挖淤泥,苦干30天,受到嘉奖。
  上学的第二年,张胜文已经成了班长。有一天,郑州某棉纺厂失火,张胜文得到消息,放下饭碗,率领全班奔跑数公里,第一时间赶到失火现场。哪里火势大就冲向哪里,一次次提水,一次次用棉衣背沙,冲进火海被浓烟熏呛窒息,清醒后又冲上去继续救火。事后,张胜文受到了学校的嘉奖,他所在的班级荣立集体三等功。
  1963年,张胜文毕业回到部队,先后任排长、副连长、代连长、军士轮训队副队长、作训股参谋等职。连年受奖,被评为优秀士兵,模范党员,基层干部标兵、活雷锋、好党员、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
  国家和部队交予他的每一项任务,他都全力完成,争取做到更好。比如,在某次国防施工中,他吃苦耐劳,带领作业班圆满按质完成施工进度,获得安全优秀作业班称号。在执行反空降斗争的任务中,他担任先遣小组组长,勇敢带领组员完成了侦察与搜捕的任务。在训练地方民兵的任务中,他训练男女民兵数千人,培养出了一批民兵标兵。
  1964年,张胜文带领侦察班参加军区炮兵军事大比武,获得了优秀教练员和过得硬侦察班荣誉称号。
  1972年,张胜文被选为专家援助坦桑尼亚,历时两年。

  担任军事演习蓝军总导演

配合拍摄电影《大决战》
  两年后,张胜文回国,先后担任炮兵32师教导队副队长、炮兵406团副参谋长、参谋长。
  1977年,他带领炮兵分队参加军区建军节表演,百发百中,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鼓掌和军区首长的赞扬。1980年出任炮兵12师参谋长。

张胜文在前线指挥
  1982年,张胜文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任67军副参谋长,参与集团军反空降演习,担任副总导演兼蓝军总导演,组织严密,指挥正确,获得了军区领导的好评。1985年,张胜文担任济南军区炮兵部长,1986年任炮兵8师师长。
  上世纪90年代,八一制片厂要拍摄著名的彩色电影《大决战》。根据剧本来看,这部影片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这样一部大制作,需要拍摄的战争场面不在少数。怎样才能拍出气势宏大、参战人数众多的场面呢?摄制组找到了部队,想请解放军战士出演片中的场景。
  首长指示,要求张胜文带领炮8师的战士们配合摄制组的拍摄。张胜文和战士们三九寒天,不畏艰苦,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其中好多场景还是在炮8师的农场里拍的。
  上映后,这部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气势磅礴的全景式战争史诗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也获得了包括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在内的多项国内奖。

张胜文全家福
  1990年7月,张胜文任合肥炮兵学院副院长。1991年,安徽省遭受特大水灾,他亲临一线指挥,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带领炮院全体学员抢险救灾。因为指挥得当,为救灾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和总参谋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1993年他被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退休。

家人的回忆:是慈父也是严父
  张胜文的老伴今年71岁,也是山东昌邑人,从结婚开始夫妻俩就一直聚少离多。是老伴辛苦拉扯4个孩子长大,在她眼里,丈夫对别人家的事情比对自己家的事情上心多了。
  “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战士家属或者老百姓有事请他帮忙,他一准给你办,邻居们的孩子都喜欢他,叫他‘圣诞老人’。但是对咱们家的孩子,他要求特别严,从来不会说给孩子走走后门、拉拉关系什么的。其实很爱孩子们,但是一方面他很少在家,另一方面他觉得孩子应该自立成才。就拿大儿子当兵的事来说,那年儿子才16岁,在苏北当兵。是工兵,整天盖房子搬砖头,很辛苦,又是自小吃面食长大的,吃不惯当地的米饭,瘦了一圈又一圈,他看见也心疼,可是他不说,就让大儿子自己吃苦,自己奋斗。”
  不仅对儿子如此,对女儿也是如此。张胜文很疼女儿,但也同样对她严格要求。“父亲很少打骂孩子,一般都是和我们讲道理。”张胜文的女儿回忆跟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不由自主地哽咽:“他年轻时调了很多单位,家里人跟不上他调的速度,只能等他偶尔回家来看看。每次回来,爸爸都会给我带礼物,有时候是块小花布,有时候是条纹图案的小裙子,有时候是漂亮的小发卡。”
  退休后,张胜文终于有时间和妻子儿女好好相处了。2004年,他带老伴还去补拍了婚纱照。2009年9月,他在南京逝世。
(信息来源:现代快报)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