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七十年代柳疃青阜村稻田排碱的工作经验(节选)

七十年代柳疃青阜村稻田排碱的工作经验(节选)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报纸上刊登的一篇关于柳疃青阜村水稻种植和田菁排碱经验的文章(节选)。文中介绍了青阜村民自1964年引进水稻种植,初步实现“压排”方式排碱;又通广挖沟渠,条田改造,进一步形成“淋排”法排碱;进而摸索出田菁种植排碱法。
文中处处体现了昌邑北乡农民的劳作智慧积累,体现了“土办法”治理盐碱地顽疾的良好效果。
俺青阜大队,位于渤海南岸,地势低洼,土咸水苦,全大队共有220户,1100口人,土地2500亩,盐碱地占85%以上。

我们大队紧靠渤海,村子四局都是些人称“兔子不拉屎”的白碱不毛之地,农业生产常年受旱、涝、盐碱的严重威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全县历史上有名的多灾、低产、十年九不收的“穷碱窝”。

1964年,俺大队大打了改洼治碱的人民战争,苦战三年,粮食亩产翻了一番,到1970年粮食亩产跨过了“纲要”,1972年粮食亩产达到了804斤,跨过了“长江”,1973年亩产达到了856斤,总产达212万斤,向国家交售85万斤,超过征购任务63万斤,社员口粮连续三年都在600斤以上。经过十年来的改注治碱,初步赢得了治服盐碱的自由。使俺大队的自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春天晴天一层霜,夏季阴雨水汪汪”的盐碱地,变成了“沟渠纵横如蜘网,机器隆隆稻花香”的高产稳产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昌邑北乡水稻种植

十年来的改洼治碱斗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彻底根治盐碱地,争做驯服盐碱的主人,必须首先要认识它,掌握它的活动规律,以及它和周围一些事物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队放手发动群众,认真总结过去治理盐碱地的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外地治理盐碱的经验,深人田间,和社员们一起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摸到了盐碱同水、土质、肥料、作物等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盐碱的活动规律,几年来,我们在治理盐碱方面,主要运用了三种方法:

一、改洼种稻治碱压碱

我大队自1964年就开始在盐碱地上试种水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盐碱地种水稻,既增产又改碱,经过引水种稻以后,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粮食亩产逐年上升。据我们测定,连续八年种稻的盐碱地,0-25厘米厚的土层里,含盐量由原来的0.6%下降到0.1%以下;原来含盐量为1%以上的光板地,引水种稻二年后,含盐量就下降到0.5%以下,亩产可达40斤,全大队2,000亩稻田,1971年总产就达163万斤,比刚开始种稻时的产量提高一倍多,土壤含盐量下降了50%。

二、兴修水利修整条田压碱排碱

我们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活动规律,采取了“淡水压、深沟排”的方法,对改良盐碱地效果显著。

自1964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十年来的奋战,修挖千、支、斗、农、毛五级渠道380多条,完成土石方58万多个,自力更生修成排灌建筑物150余座,基本上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经过十年的斗争实践,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兴修水利一定要高标准,求实效,坚持排灌并重。以前,我们总是重灌轻排,认为只要能灌上水就能治碱,因此,有些地块光能灌,不能排,结果灌水后,地下水位由原来离地面一米上升到60厘米,地里一断水,盐碱很快又返上来,使不少地块出现死苗现象,我们接受了这个教训后,在返碱的地块中深挖了排水沟,修成了条田,既能台高地面,又能排水淋碱,第二年每亩增产200多斤。我们根据这条经验,就发动群众大修条田,,象过几年的奋战,全队2500亩上地全部实现了“条田化”。

在修条田的过程中,我们又体会到:修整条田必须做到“平”、“深”、“窄”这三条:

“平”:地面要平。群众反映:“地平不返碱”,几年来,我们注意起高填洼,做到一块地里高低不差一寸,达到“寸水棵棵到”,从而减少了返碱死苗现象。

“深”:深挖条田沟,深耕土地。条田沟要挖的深一些,一般在1.5米左右,这样便于排水淋碱,延长沟的寿命。深耕土地,由过去的三、四寸,加深到五、六寸,并做到冬耕深耙,将土块晒干晾透,开春灌水时,大水泡田,这样可以提高洗碱能力。

“窄”:条田要窄。我们过去修的条田都是100米宽,通过几年的试验,每块地里的庄稼生长很不一致,呈现“锅底形”靠近条田沟的四周长的旺盛,中间长的矮小,我们根据这种情况,又把条田改为知米宽,这样以来,提高了淋碱效果,使庄稼能够生长一致,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大种田菁绿肥改碱

大种田菁,是俺大队在改治盐碱中施用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反复试验,多次实践,大种田菁是改治盐碱的一种好的方法,我们体会到:“田菁是个宝,改碱增产离不了”。

白1964年以来,我们先后试种了苕子、苜蓿、棉槐、田菁等近十种绿肥改碱作物,经过我们的反复试验,田菁的改碱效果最好,而且是盐碱地的最好的绿肥。它不仅肥效高,质量好,而且耐涝、耐旱、耐碱、适宜盐碱地上种植。贫下中农反映说:“田菁不是粮食,但浑身都能变粮食”。不论是叶茎、秸秆、根茎、种子施在地里既改碱,又肥地又增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青阜大队社员大会

我们大队自1968年以来,每年坚持种田菁600-700亩,占耕地面积总数的三分之一。六年来,共种田菁4600多亩,95%以上的地块都普遍种过田菁,30%到40%的地块都种过三、四次。1973年一年就种田菁720亩,除180亩压青做基肥外,其余540亩共收干田菁秸秆78万斤,收获田菁种子80000多斤,既改良了盐碱地,又支援了国家建设,还增加了粮食产量。在盐碱地上种植田菁,我们认为有五大好处:

(一)改碱效果好。田菁的耐碱抗碱力很强,在含盐量0.5%到0.7%的碱洼地上种植能够全苗。经过我们连续种植,有力地促进了碱洼地向好地转化,据我们试验,凡种过田菁或施过田菁肥的地块,土质变化就快,增产幅度就大。原来含盐量0.5%的盐碱地,连种两年田菁含盐量就下降到0.1%以下,亩产由原来的380斤,上升到700多斤。群众反映说:“连种田菁二年,土壤变塇,土味变淡,改碱增产”。

(二)有效地解决了肥料问题。田菁是碱洼地最好的绿肥作物,它本身能固氮,有耐旱、耐涝、抗碱的特点,一亩田菁可收鲜田菁4000一5000斤,根茬1000斤左右,可收田菁种子150-180斤,每亩田著的根茬、秸秆、种子合起来相当于2000斤豆饼的肥效。

过去,俺大队由于缺乏肥料,有不少的地块白地下种。1967年就有60%的土地白地插秧,自坚持种田菁以来,有效地解决了肥料问题,到1972年就有半数以上的地施用了田菁肥,将所有的土杂肥集中追施到共余不到半数的地块里,不仅消灭了白地插秧的现象,而且单位面积的施肥量提高了一倍以上,虽然少种了几百亩庄稼,但由于解决了白地下种增施了肥料,使几千亩土地的粮食产量持续成倍的增长。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田菁肥,质量好,肥效高,种一亩管二亩,种一季管两年”。

(三)增产效果显著。种过田菁或施过田菁肥的地块,是年年增产幅度最大的地块,据我们测定,每1.25斤田菁种(经过煮熟发酵后)就相当于1斤豆饼的肥效。

据我们试验,每亩压鲜田菁茎叶3000斤,再追施氨水40斤,小麦单产就达400斤,比亩施土杂肥三大车,再同样追肥每亩单产250斤的地块,每亩增产60斤。

我们大队科研队试验,亩施田菁种100斤,“5406”菌肥550斤,再追尿素15斤,水稻单产可达910斤。

种过一季田菁后,第二年利用残枝落叶根茬做基肥不再追施化肥每亩也可增产10%到15%。

利用残枝落叶、根茬做基肥,再追施碳酸氢铵40斤,水稻单产可达820斤。

(四)减少杂草。田菁有灭草,减少杂草的作用,据我们试验,凡种过田菁的地块,不管是再种水稻或其他作物都有明显的灭草作用。

(五)种植田菁成本低。种植田菁省工、省肥、降低粮食成本。据我们统计,每亩田菁从下种到收割只用4个工日,既不用肥料、设备,又不需要专人管理,有利于促进集体生产的发展,还可以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几年来,我们向国家贡献田菁种子70000多斤,秸秆20多万斤,增加了集体和社员收人,也基本上解决了社员的烧柴问题。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