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非遗昌邑 | 姜占元砖雕艺术

非遗昌邑 | 姜占元砖雕艺术

非遗昌邑:姜占元砖雕艺术

一、历史渊源:
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汉代画像砖是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空心砖,它是在湿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各种图像。北宋时形成砖雕,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墓室内的砖雕数量、质量以及所选用的题材,都取决于墓室主人的社会地位。常见的题材有墓室主人夫妇对坐、男仆托盘、侍女执壶等,再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金代,墓室砖雕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也有所提高。建于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马董玘坚墓室,在不足 4.7m2的面积上,砖雕布满全室,雕刻有模仿木结构的斗拱、拱眼、藻井、大门、隔扇等,以及屏风、几凳、花卉、鸟禽、人物、演戏场面等图案,其中站立在戏台口的生、旦、净、末、丑等演员运用圆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砖雕的代表作品。元代,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例如,南京明孝陵宫城东西两侧的砖雕,八字墙上雕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图案,安徽凤阳明代中都城址内须弥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云彩、龙等砖雕图案;同时,安徽、江苏等地的民间砖雕也有了发展。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也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清代民间砖雕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广东、北京、天津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大多作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等建筑的装饰,雕刻精巧,有的陪衬以灰泥雕塑或镶嵌瓷片,争奇斗胜,富贵华丽。
清朝咸丰年间,昌邑肖家营村的姜其坤在天津探亲期间结识了一位当地砖雕大师,当即拜师学艺,回到家乡后带领家族人干起了建筑砖雕。清朝光绪末年,昌邑砖雕第二代传承人姜其风将砖雕技艺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将昌邑砖雕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号称“昌邑砖雕第一人”。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砖雕一度销声匿迹。直至改革开放后昌邑砖雕第五代传承人姜占元将传统砖雕技艺又发扬光大。

二、基本内容:

昌邑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 30多个环节。首先是要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选用当地稳定性好的黑粘土,然后碾压过筛)、制泥(搅拌 5遍)、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窖九道工序,烧制砖的窖体积非常小,据说是为了“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烧砖时一般不用“大火”,初点窖用的是“小火”,行话称其为“热窖”。热窖一天后才转为“中火”,一般烧一窖砖的时间是三天三夜。通常在烧完后会用“柳罐”将池水汲上窖顶,泼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经过土层渗透过滤,将全窖中的砖块淋透为度。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成砖”上水后,打开“窖门”与“窖顶”散热冷却两天两夜后出窖。成砖出窖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窖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手弹砖声音清脆为好砖,然后根据图案需要进行方砖。
昌邑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砖蘸水磨平,接着进行“打稿”。“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落稿是将画稿复印在砖面上,即在画纸上用缝衣针顺着线条穿孔后(约一毫米一个针孔)平铺于砖面,用装着黑色画粉的“粉包”顺着针孔轻轻拍压画稿。在雕刻时先将砖块切割成所需尺寸,再把雕面和四周磨成平面然后进行“打坯”与“出细”。打坯就是用刀、凿在砖上刻划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前、中、远三层景致,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砖雕的手法多种多样,正刻、反刻、深刻、浅刻、露底调、透雕等等。一旦刻制失败,马上用大豆面调上砖粉补救。这中间一是要“打窟窿”,即用錾子将图案以外的空隙部分剔空到需要的深度,并将底部剖平,以显示出图案的大抵形状;二是要“镳”,即对图案的深浅层次、遮挡关系进行大略表现。最后的修饰是对细部进行进一步加工,对粗糙不光洁的地方,用糙石磨光;砖面遗留的沙眼,用砖灰调适量猪血填补。雕刻完成后用糯米汤清洗、浸泡,糯米汤增加砖的强度再不吃水。
使用工具:锯、凿、钻刀(铲刀、三菱刀、平刀、剪刀)。
使用原料:当地黑粘土烧制的青砖。
主要作品有:
  1. 四合院、状元楼、天音阁、伽蓝殿、崇圣塔等等多处仿古建筑,大型砖雕 400余副、小型砖雕 2380余副、异形烟囱 60多个。2、砖雕作品:武状元宋占魁、御医黄元御、新春纳福、龙凤呈祥、人间八喜、刘海戏
  2. 金蟾、刘海戏龙鱼、三阳开泰、福寿三多、麒麟送子、金玉满堂、锦绣富贵、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

    三、传承谱系:

    清朝咸丰年间(1860年),姜其坤在天津拜师学习砖雕,回到家乡后带领家族人干起了建筑砖雕。
    清朝光绪末年(1901年),昌邑砖雕第二代传承人姜其风将砖雕技艺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将昌邑砖雕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号称“昌邑砖雕第一人”。
1927年姜在风担任第三代砖雕传承人。
1940年姜言普担任第四代砖雕传承人。
1970年至今,砖雕第五代传承人姜占元将传统砖雕技艺发扬光大。
姜占元,1945年 4月出生,昌邑砖雕第五代传承人。自小受其父辈影响,深爱砖雕,毕生致力于砖雕事业。2004年带领团队从事昌邑绿博园景区仿古建筑,先后建筑了四合院、状元楼、天音阁、伽蓝殿、崇圣塔等等多处仿古建筑,大型砖雕 400余副、小型砖雕 2380余副、异形烟囱 60多个,提升了绿博园景区的文化内涵。2012年 8月,崇圣塔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3年 3月,他获得昌邑市宣传部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13年 3月获“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 4月,获得潍坊市第二届“风筝都文化奖”;2013年 4月,砖雕“人间八喜”获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金奖。

四、主要特征:

昌邑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在艺术上,昌邑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昌邑砖雕以武状元宋占魁、御医黄元御、新春纳福、龙凤呈祥、人间八喜、刘海戏金蟾、刘海戏龙鱼、三阳开泰、福寿三多、麒麟送子、金玉满堂、锦绣富贵、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
昌邑砖雕近千年来,不断推陈出新,经久不衰,近代又吸收了绘画、木刻诸长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它广泛应用于寺庙、园林和民居建筑中,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气魄雄伟,有的素雅大方,画中有意,寓意很深。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在发展过程中,昌邑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

五、重要价值:

昌邑砖雕是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装饰艺术,由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时代深深的烙印。
昌邑砖雕作为中国传统砖雕艺术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其传统艺术表现与外来建筑风格在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并推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首次转型。这些砖雕艺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不仅反映了我国晚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发展成就,同时还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昌邑的砖雕艺术历经千年演化,在不同时代中开拓技法,挖掘题材,丰富表现手法,最终形成风格独特的砖雕流派。砖雕工艺纯熟,造型洗练,风格古朴、豪放;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厚,艺术造诣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王爱海)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