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农民如何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山东省昌邑市石埠镇西孙村为样本的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农民如何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山东省昌邑市石埠镇西孙村为样本的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这是一位昌邑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农业调查实践报告,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关注乡亲们的农业现状,更为家乡特色农业的发展而感到欣喜和自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种地不仅是为了生存、吃饭,而是把农业当成工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过去农民是身份,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希望把‘农民’这个称谓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会成为稀缺之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每月平均为3609元,农村常住居民每月可支配收入约为1345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居民2.68倍。和城镇常住居民相比,农村常住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上是平均值,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村的农民则远远超过了这个平均值,他们的收入已经让许多普通城镇居民望尘莫及,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什么样的农民、通过哪些途径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暑假期间,我以山东省昌邑市石埠镇西孙村农民为样本展开调查。

西孙村概况:

人口:380多户,1300多人。

耕地:一级地300多亩,二级地700多亩,三级地600多亩。

全村种姜农户年收入:户均30万元左右,人均7—8万元。

学历:初中、高中。

该村土地为沙质土地,特别适宜姜的生长。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走上了以种姜为主的致富路。

一、该村农民种姜有技术

春季,他们先是在大棚里栽培,其间需要一系列细致复杂的技术。在种植过程中,普遍采用先进、专业的农机设备,包括开沟器、打窝器、旋耕机等机械设备。灌溉过程中,普遍采用滴灌技术,既节约水资源,又提高了灌溉效率。收获后,还要挖姜井,通过复杂的技术进行保鲜。可以说,从地膜栽培,到育种、催芽、点播、田间管理、储存,现代种植技术贯穿了种植全过程,如今的农民已经成为技术农民。

二、农民种姜收益巨大

据了解,这里的姜一般亩产1万-1.2万斤左右,去掉种子、化肥、灌溉、人工等亩均成本1万元,每亩利润约3-5万元。以一孙姓农户为例,他和妻子种植了10亩姜,市场价格最好年份收入60万元左右。

和种粮相比,种姜收益明显。该村一亩地种小麦收一千斤左右,小麦一斤卖1.2元,种姜收益是种粮的数倍。

三、有相对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为依托

早些年,西孙村姜农基本上都是零星种植,由农民自产自销。

近年来,石埠镇通过技术引进、大户带动、合作社主导等方式大力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建立了万亩优质大姜农业种植基地,并逐步构建起现代品牌农业产业体系。前些年,引进齐鲁智农谷加工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1亿元,通过把生姜深加工成姜汁饼干、黑糖姜茶、姜片、姜丸、姜粉等多种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齐鲁智农谷加工物流园项目这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有大姜农产品专业市场为桥梁,有万亩农业种植基地为基础支撑,形成“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专业市场+农户”的模式,实现全产业链抱团发展。

西孙村姜农的生产成为这个产业体系中的一环,种植技术交流、市场信息交流充分而迅捷,有利于保障其生产稳定,降低其市场风险。

四、姜农对非种姜农户增收的辐射效用

由于劳动强度大,而且前期投入多,该村农户中,小规模种植平均8亩,规模大的可达几十亩、上百亩。大规模种植单靠一家一户不可能完成,需要雇佣劳动力。种姜大户别成亮最多时种植300亩,日常雇佣本村十几个农民,给非种姜农民增收提供了机会。据调查,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民给种姜大户打工,平时在姜地里从事田间管理,每日薪酬200元,丰收时,劳动强度大,每日薪酬450-500元,而且提供午、晚两餐,平均年劳务收入3.5万元左右。

还有一部分村民选择齐鲁智农谷加工物流园务工,也有村民从事姜的运输、上下游产品的营销。月均收入5000—7000元不等,与当地的教师、公务员薪酬相当,甚至更高。

昌邑洗姜场

调查结论:

四十多年前,农村改革后,农民对种什么、怎么种,都有了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农民解决温饱,生活跃了一个台阶。近些年,他们通过规模化、市场化,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出效益,产品销路更广,农民收入增加,追平甚至超过当地公职人员群体的收入,这是第二个飞跃。访村农民甚至有“种上十亩姜,给个县长也不当”的说法。

总结:

为什么调查中的农民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是得益于近些年国家持续的三农问题改革,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追平甚至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二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七零后八零后农民多有高中学历,被调查对象都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进行技术交流,获取市场信息。三是由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购买专业农机设备,甚至利用无人机、物联网等实现可视化生产,已大幅摆脱田间苦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从业体验。四是当地政府部门统筹、引导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之路,拓展了当地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

本文作者:陈若冰 东北财经大学在读生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