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登共尊彝有故事

登共尊彝有故事

 

登共尊彝有故事

 

古老而神秘的文昌之邑这片圣土,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周初山阳、饮马曾是鲁国初都及陪都,奎聚曾是齐国初都,因此,在近代至今,这里就不断的有商周时期铜器出土。于1992年,在我的故乡北孟镇上河头村,因植树挖土,又出土一夏朝之前的希有铜器,该件圆口,鼓腹,饰有云雷纹,鋬作牛首状,腹面有篆字"登共尊彝"四个字,铜器通高仅有25厘米,这是一件"以小为贵"的用于庙堂中盛酒献祭的神器,是用来纪念古登州国的一位水神官共工氏的祭祀礼器。

这件礼器承载着满满的古代文明迅息,尤其告诉了我们一件大事,就是最早登州国的事情。对呀,我国最早的登州国曾是北孟镇塔耳堡社区的上河头村。原来这里曾是古济水入海口,也是东海海岸线,随着时代的变迁,登州国东移至文登及蓬莱。据巜新唐书.地理志》载,在唐代,海外贸易的通道有两条,一为"广州通海夷道",一为"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上河头登州迁移至文登,源于唐高祖李渊初年,根据李吉甫巜元和郡县图志》记,隋"开皇三年置牟州,大业三年废。武德初又置,因文登人不从贼党,遂于县理置登州"。从这段文字看出,文登原称牟州,之后才改称为登州,这事原于一个黄县人,他叫淳于难,因为犯罪被隋朝官府施以髡刑,后来,他与弟弟淳于郎来到时称牟州的文登,自立为帅,据守海岸港口。武德四年,淳于难率部到时称晋阳的昌邑市山阳村中李渊的玉华宫(西安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十七年,之前,唐初帝王办公于山阳隋弃行宫玉华宫)归降唐朝,李渊封原为上河头隋时登州刺史的淳于难为牟州刺史,演旧习,仍称登州刺史,于是牟州改为登州。这就是登州建置沿革的由来。后来,在贞观元年,唐太宗把登州归并到了莱州,另设文登为定州,此定州非为今河北定州。当时只所以称为定州,意为安定海防国防之州。唐太宗为守三边,从饮马山阳而来,在此建行宫东华宫,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航,他曾在文登昆仑山登高望远,写下了巜春曰望海》诗,"披襟眺沧海,凭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曰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㕍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诗的最后一句来了个总结,通商用的丝路并不是大王我的本意,维护国土,收复失地,捍卫国家主权才是真正的目的。当时太宗皇帝选择文登为登海口岸也确有战略意义,因为此地盛产可用于国防工业的石墨,于是在丝路通航后的贞观末年,他开始了东征高丽的战事,唐太宗再次从这个时称定州的地方带兵出海,并在此写下了愤怒的小诗巜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太宗的两次东征均不很顺,出现过损兵折将的事,为此他写下了巜伤辽东战亡》一诗,和发出过《辽东望月》的感慨。于是,他在文登圣经山建了众仙坟,掩埋战亡官兵。

唐高宗李治,出生于唐高祖李渊做官时的老家饮马街东宫丽正殿,初封为晋阳山阳的晋王,并在此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七年时,还被封并赴任昌邑都昌时称并州的都督,贞观十八年,太宗讨伐高丽,他被指任定州留守,为前防提供战备物资。文登这个山区海岸,到处有温泉,战争年代的李治,从容应对,在此写下了《过温汤》:"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路曲回轮影,岩虚传漏声,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林黄疏叶下,野白曙霜明。眺听良无已,烟霞断续生。"李治接太宗皇帝位后,开创永徽之治,他在657年战西突厥,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使国家版图西临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东起朝鲜半岛,为了国家安定,民族的幸福,他不惜牺牲个人的爱情。他写下了巜摸鱼儿.同上》:"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抺脂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须唤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西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此诗中,他把突厥比成列列西风,把高丽硝烟战火轻眇视为轻烟。从这首诗里真看不到历史剧中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李治不但善于用武,更善文教。他于干封元年追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为推行道教,他在文登圣经山摩崖建筑下了林立寺观,毗连洞庵,至今香火不绝。至明代在这里修建并重建下了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老君庙、东华宫、玉皇阁等众多道教殿堂。在巨石上刻有巜太上老子道德经》,近于楷书的隶书变体,苍润古拙,虽经长期侵蚀,字迹尚可辨识。在这里,李治有多篇诗文,其中巜鹧鸪天.同上》中写的"十丈冰花太一峰"就是写的圣经山的美景。这个定州后来之所以改为文登,源于李治之后的武则天时代,她把定州又改为登州,然后于神龙三年,把登州迁徒到黄县的蓬莱镇,而登州也未恢复牟州,而是因为文登是唐太宗文皇帝登海地,用太宗谥号文字,而称为了文登。

然而,最早的真正的登州,却是我市的北孟镇上河头村,方言土语是上户头村。从这个地名的意思来看,这里是上古时代,一个掌管河图的人即帝王,他从这里登海的地方。再从尊彝上的牛头标志来看,这是一个黄彝,此尊彝是负责祭祀上河头村北边不远的石牛庙(方言石尤庙)的,炎帝还叫石年,他做过火神祝融的官职治世,传说他是牛头人身,被称为神农。当时的石牛庙当属纪念炎帝登船驶入大海的庙宇,这个尊彝上记载的最早的登州水神共工氏就是最早的怒触不周山的共工,其父是炎帝之后的火神祝融,共工的儿子就是厚土。上河头村的名字之所以用了头字,是向人们交待了,这里就是共工去世后的墓地,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登共尊彝就是一件坟墓出土物。古代官职世代继承,在上河头村,共工氏的子孙不知相传多少个朝代的多少人。他们不但要世代在这里为官,更重要的事情是子孙后代要世代继承祭祀大典这一礼仪。史书载,颛顼战共工胜利后,改水官共工职务为司徒。因此上河头的水神官还仍在称共工,应该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

登共尊彝,小小一件礼器,它真实的向当今世界的人们记录并述说了,我国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时代的一段古老历史。并向我们赞赏了大禹治水前的一位水官,他为天下百姓治理黄河入海口的河流,是千古治水英雄,值得纪念。同时,登州由上河头迁徙文登的问题,也正于唐太宗皇帝的诗所说:"披襟眺沧海,⋯⋯,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原来我的故乡上河头村,就是沧海变桑田的地方……

古老而神秘的文昌之邑这片圣土,注定是不平凡的。在周初山阳、饮马曾是鲁国初都及陪都,奎聚曾是齐国初都,因此,在近代至今,这里就不断的有商周时期铜器出土。于1992年,在我的故乡北孟镇上河头村,因植树挖土,又出土一夏朝之前的希有铜器,该件圆口,鼓腹,饰有云雷纹,鋬作牛首状,腹面有篆字"登共尊彝"四个字,铜器通高仅有25厘米,这是一件"以小为贵"的用于庙堂中盛酒献祭的神器,是用来纪念古登州国的一位水神官共工氏的祭祀礼器。

这件礼器承载着满满的古代文明迅息,尤其告诉了我们一件大事,就是最早登州国的事情。对呀,我国最早的登州国曾是北孟镇塔耳堡社区的上河头村。原来这里曾是古济水入海口,也是东海海岸线,随着时代的变迁,登州国东移至文登及蓬莱。据巜新唐书.地理志》载,在唐代,海外贸易的通道有两条,一为"广州通海夷道",一为"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上河头登州迁移至文登,源于唐高祖李渊初年,根据李吉甫巜元和郡县图志》记,隋"开皇三年置牟州,大业三年废。武德初又置,因文登人不从贼党,遂于县理置登州"。从这段文字看出,文登原称牟州,之后才改称为登州,这事原于一个黄县人,他叫淳于难,因为犯罪被隋朝官府施以髡刑,后来,他与弟弟淳于郎来到时称牟州的文登,自立为帅,据守海岸港口。武德四年,淳于难率部到时称晋阳的昌邑市山阳村中李渊的玉华宫(西安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十七年,之前,唐初帝王办公于山阳隋弃行宫玉华宫)归降唐朝,李渊封原为上河头隋时登州刺史的淳于难为牟州刺史,演旧习,仍称登州刺史,于是牟州改为登州。这就是登州建置沿革的由来。后来,在贞观元年,唐太宗把登州归并到了莱州,另设文登为定州,此定州非为今河北定州。当时只所以称为定州,意为安定海防国防之州。唐太宗为守三边,从饮马山阳而来,在此建行宫东华宫,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航,他曾在文登昆仑山登高望远,写下了巜春曰望海》诗,"披襟眺沧海,凭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曰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㕍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诗的最后一句来了个总结,通商用的丝路并不是大王我的本意,维护国土,收复失地,捍卫国家主权才是真正的目的。当时太宗皇帝选择文登为登海口岸也确有战略意义,因为此地盛产可用于国防工业的石墨,于是在丝路通航后的贞观末年,他开始了东征高丽的战事,唐太宗再次从这个时称定州的地方带兵出海,并在此写下了愤怒的小诗巜句》:"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太宗的两次东征均不很顺,出现过损兵折将的事,为此他写下了巜伤辽东战亡》一诗,和发出过《辽东望月》的感慨。于是,他在文登圣经山建了众仙坟,掩埋战亡官兵。

唐高宗李治,出生于唐高祖李渊做官时的老家饮马街东宫丽正殿,初封为晋阳山阳的晋王,并在此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七年时,还被封并赴任昌邑都昌时称并州的都督,贞观十八年,太宗讨伐高丽,他被指任定州留守,为前防提供战备物资。文登这个山区海岸,到处有温泉,战争年代的李治,从容应对,在此写下了《过温汤》:"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路曲回轮影,岩虚传漏声,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林黄疏叶下,野白曙霜明。眺听良无已,烟霞断续生。"李治接太宗皇帝位后,开创永徽之治,他在657年战西突厥,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使国家版图西临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东起朝鲜半岛,为了国家安定,民族的幸福,他不惜牺牲个人的爱情。他写下了巜摸鱼儿.同上》:"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抺脂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须唤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西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此诗中,他把突厥比成列列西风,把高丽硝烟战火轻眇视为轻烟。从这首诗里真看不到历史剧中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李治不但善于用武,更善文教。他于干封元年追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为推行道教,他在文登圣经山摩崖建筑下了林立寺观,毗连洞庵,至今香火不绝。至明代在这里修建并重建下了混元殿、三清殿、三官殿、老君庙、东华宫、玉皇阁等众多道教殿堂。在巨石上刻有巜太上老子道德经》,近于楷书的隶书变体,苍润古拙,虽经长期侵蚀,字迹尚可辨识。在这里,李治有多篇诗文,其中巜鹧鸪天.同上》中写的"十丈冰花太一峰"就是写的圣经山的美景。这个定州后来之所以改为文登,源于李治之后的武则天时代,她把定州又改为登州,然后于神龙三年,把登州迁徒到黄县的蓬莱镇,而登州也未恢复牟州,而是因为文登是唐太宗文皇帝登海地,用太宗谥号文字,而称为了文登。

然而,最早的真正的登州,却是我市的北孟镇上河头村,方言土语是上户头村。从这个地名的意思来看,这里是上古时代,一个掌管河图的人即帝王,他从这里登海的地方。再从尊彝上的牛头标志来看,这是一个黄彝,此尊彝是负责祭祀上河头村北边不远的石牛庙(方言石尤庙)的,炎帝还叫石年,他做过火神祝融的官职治世,传说他是牛头人身,被称为神农。当时的石牛庙当属纪念炎帝登船驶入大海的庙宇,这个尊彝上记载的最早的登州水神共工氏就是最早的怒触不周山的共工,其父是炎帝之后的火神祝融,共工的儿子就是厚土。上河头村的名字之所以用了头字,是向人们交待了,这里就是共工去世后的墓地,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登共尊彝就是一件坟墓出土物。古代官职世代继承,在上河头村,共工氏的子孙不知相传多少个朝代的多少人。他们不但要世代在这里为官,更重要的事情是子孙后代要世代继承祭祀大典这一礼仪。史书载,颛顼战共工胜利后,改水官共工职务为司徒。因此上河头的水神官还仍在称共工,应该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

登共尊彝,小小一件礼器,它真实的向当今世界的人们记录并述说了,我国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时代的一段古老历史。并向我们赞赏了大禹治水前的一位水官,他为天下百姓治理黄河入海口的河流,是千古治水英雄,值得纪念。同时,登州由上河头迁徙文登的问题,也正于唐太宗皇帝的诗所说:"披襟眺沧海,⋯⋯,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原来我的故乡上河头村,就是沧海变桑田的地方……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