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潍坊姑娘林伟宁夺得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实现了山东省和潍坊市个人单项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近日,记者采访到了目前在山东省体育总会秘书处工作的林伟宁,听她讲金牌背后的故事。
艰苦训练报答父爱
今年39岁的奥运冠军林伟宁目前任职于山东省体育总会秘书处,退役后的她褪去了往日竞技比赛的强势,取而代之的是干练成熟稳重。如今,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她直言很满足。
1979年,林伟宁出生在昌邑市双台北兴福村(今都昌街道双台社区),12岁时她离开父母,到昌邑县体校上学、训练。由于当时村里不通公交车,每周六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从体校接她回家。
“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每次去上学都是父亲送我。”林伟宁说,有一次恰逢下雨,训练是在室外,这种情况去或者不去都可以,但是父亲却骑着自行车带着她往体校赶,当时雨下得非常大,路又是泥路,而且还要顶着风,非常难走。父亲虽然穿着一件雨衣,但里面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
“我父亲对我影响非常大,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但是每次想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会坚持下去。”林伟宁说。
林伟宁的启蒙教练、潍坊市体校女子举重队教练杜伟华告诉记者,其实天赋和身体素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好胜心,而林伟宁则全部具备了。其实两人也交流过,林伟宁这样辛苦的训练并不是全部为了自己,而是她的父母和家人。
磕伤小腿露出骨头,休息两天顽强训练
杜伟华依然记得第一次见林伟宁时的场景。那时林伟宁只有12岁,两只大眼睛黑黑亮亮,人长得很精神。经过简单的测试,林伟宁立定跳远能到2.20米,爆发力很突出,因为那是杜伟华选材中碰到的爆发力最出众的一个。经过与林伟宁父母的交流和多方面了解后,杜伟华更觉得这个女孩子是块练举重的好料。最后,在杜伟华的再三说服下,林伟宁和家人都同意了。
林伟宁进入潍坊市体校后,杜伟华一直将她定位在未来的世界冠军来精心培养,并制订了严格的三年基础训练计划。林伟宁到举重队的前一年,进行的专项训练很少,大多是体能方面的全面基础性训练,兼顾轻重量的技术模仿训练。
然而当年跳台阶发生的一件事如今还让杜伟华感到后怕。那时候林伟宁训练从来都是非常认真和刻苦的,可有一天杜伟华正在给其他运动员训练时,却听到一阵哭声。杜伟华赶忙上前发现,林伟宁的小腿被台阶磕出个大口子,一滴血没有,却露出了骨头。当时杜伟华的心像被剜了一下难受,马上背起她向医务室跑去。杜伟华觉得孩子太小,如果真出了问题,不仅对不起她,更无法面对家长。
虽然林伟宁受伤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训练计划是否改变,可是经过杜伟华的反复考虑,仍按原有计划进行。而林伟宁也很坚强,只是休息了两三天,伤还没好就重新开始训练。
奥运经历终生难忘,如今致力全民健身
林伟宁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杜伟华十分难忘。1993年4月,山东省希望杯比赛时,53公斤级冠军的争夺正酣,林伟宁在挺举第三次试举时,右手食指被杠铃片严重挤伤,被撕开一个大口子。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就很难再比赛了,杜伟华看伤势严重,就想放弃比赛,可林伟宁强忍剧痛,让队医上点药简单包扎一下,就咬牙坚持走上举重台,成功完成了最后一次试举,一举拿下53公斤级挺举、总成绩两枚金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0年9月19日下午6时,在悉尼第27届奥运会女子举重赛场,随着林伟宁最后一次132.5公斤试举的成功以及头号劲敌马库斯的失败,她以242.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了69公斤级的金牌。林伟宁坦言,当时自己参加奥运会非常紧张,前一晚一夜未睡。“当时的感觉就是如释重负,终于没有辜负那么多人对我的期望。失眠、腰伤、金牌,奥运会的经历终生难忘。”林伟宁说。
在电视荧屏上亲眼见证学生英勇夺魁的那一刻,杜伟华热泪盈眶。
杜伟华说,林伟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山东省和潍坊市个人单项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改写了潍坊和山东的体育史,也实现了山东人民、潍坊人民对她寄予的厚望。
举重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育运动。林伟宁自山东大学毕业后,便在山东省体育总会秘书处任职,主要负责组织一些非奥项目的全民健身活动,来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群众体育的“服务员”。
对于自己的孩子,林伟宁坦言,一切顺其自然。她会引导自己的孩子参与一些运动项目,因为竞技体育是非常锻炼人的,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她这么辛苦。
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中林伟宁手足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