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童年记忆的影子还时不时地在脑海里晃着,不知不觉地就已近中年,然而每每从过去的岁月的往事里掐一段,拿来细细地品味,觉得哪一段都值得咀嚼,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都能感觉无处不在地透着缕缕温馨和浓浓的甜蜜!
我的童年是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农村度过的,老家在胶莱平原腹地,故乡的母亲河——胶河就流经我出生、成长的小村落。故乡的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就是这分明的四季,丰富着我的成长经历;就是这分明的四季,锻造着我的人格秉性;就是这分明的四季,锤炼着我的刚强坚韧;就是这分明的四季,成就着我的美好梦想。美好的时光伴着日出日落,迎着水清树绿,和着云卷云舒,把我的童年梦想妆扮的如画卷般的绚丽多彩,我的美好童年时光就这样被彩印在脑海里……
故乡的春天
在我的故乡,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清明节气之后。所以刚刚出了正月,像我一般大的孩子就会迫不及待祈盼着清明时节的到来,祈盼春天的到来,祈盼那一树一树的春暖花开。到了这个时节,几个小伙伴儿每天都会去看看果园的树们是否已经发芽,还有家乡的那片杨树林、河边沟崖的茅草有没有偷偷的传递过来春天的讯息。我的童年就是这么天真烂漫。
第一场春雨是在夜里来的,下的不大,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毛毛的雨丝氤氲着果园、杨树林和田野。清晨时分,天空灰蒙蒙地,早起的人们,也都悄悄地披着丝丝凉意,迎着霏霏地细雨,舔着春雨的蜜意,沾着似有若无的湿润,到田地里瞅瞅,不由得一股高兴劲儿便涌上了心头。
绕过村内的几户人家,便可以看村南的一条窄路隔开的两个连体池塘,用一架三柱小木桥连接着的南北过路,桥下的水可以流动,靠东侧的芦苇池塘,每到夏天就长出了茂密的芦苇,微风过处,苇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靠西侧的是一个荷花池塘,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满塘的荷叶田田,荷香飘荡。这个地方便成了我童年的乐园。
在荷花池塘的西边,便就是果园了。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借着上天恩赐的头场春雨,我寻着园中小道,漫步欣赏着新的春天。果园里的桃树、杏树、梨树和路边的杨树仿佛在一夜之间都醒了。正在发芽的杨树,灰色的树干被细雨浸淫了一面,刚冒新芽的斑节像极了一颗眼睛,抑制不住经历新生的欣喜,流出了碧绿碧绿的泪滴。再看那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们,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劲头儿,饱满的花蕊就早早地冒出了色儿,急不可耐的要挣破胞衣,迎接春天的到来。看那一排排被修剪的矮矮的桃树,树皮暗红透着褐色,老树则虬枝曲攀,鳞皮粗糙。而去年抽出的幼枝却是油亮光滑,长长的枝条平伸出去略显低垂,稍有细心就能看到向阳处红红的,才发的嫩芽闪着绿色的光泽。桃花总是先于桃叶,早春三月萌动,四月时节桃花盛开,红的、粉的、白的,簇簇盈盈的缀满枝条,娇艳动人。果园里偶尔点缀着的几棵杏树也不甘落后,跟桃树比美似的,白色或带红色的花儿,整整齐齐地挂满枝条。靠在园外的是两排高大的梨树,足有成年人的一搂多粗,不用看成长的年轮,单是那沟沟裂裂的树皮就知道它经历过的岁月。梨树的花瓣近圆形或椭圆形,纯白色,每到三四月间,真是枝头梨花白,风过如飘雪。走进果园,走进春天,初绽的花蕾,娇艳欲滴,清香扑鼻,还有对面的那一片麦田,也是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像一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绿锦,几只欢快的鸟儿盘旋在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
果园的主人很勤快,把树盘儿整理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主人还在园里圈养了一大群鸡,见到有人过来,它们便就咯咯地嚷着。公鸡惊觉的盯着来人,摆动着红红的鸡冠,似在警戒;而母鸡们则是心无旁骛的、悠闲自在的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的母鸡就在鸡舍旁的草堆上孵卵,蓬松着毛羽伏在卵上,在用它母性的孵化热力温暖着每一枚鸡卵,是那么的尽职尽责;还有一群刚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在傲然自得地啄食、嬉戏,甚至还有调皮的从正在孵卵母鸡的背上来回踏过,老母鸡也是温顺的看着这群孩子无忧无虑的享受着生活。
雨过天晴,太阳从云端探出笑脸,温暖洒满人间。从不远处,传来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或许他们在领飞升空翱翔的风筝,或许在玩着乐趣无比的游戏,听起来是那么的开心、快乐。
走在花香四溢的春天果园里,会有比秋天收获时的另外的喜悦,静静地听雨,默默地赏花,享受枝头春意。多想驻足在四月的温暖里,任自己陶醉在温婉的阳光,让心情随思绪游荡,忘却一切尘世的喧嚣、俗世的纷扰啊!在这里,人、物、景融为一体,就是一幅活动着的美丽乡村风情画卷,此情此景,令我陶醉、让我迷恋!
故乡的春天,给我留下的记忆好美!
傻 姨
童年的冬天万木落叶、草丛枯黄,今儿却不尽然,现如今,故乡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在冬天,一些从南方引进的新植树木花草,它们来到北方后,许是气候变暖了缘故,也是不怎么改变面貌,只是没有在故地生的那么葱绿,但也还是不黄、不落叶,让人感觉到些许冬天里的一缕春意,也就不觉得北方冬天的萧瑟和荒凉。尽管时过境迁、光阴荏苒地过了近半个世纪,如今仍然可以看到童年时的记忆影子的印记,就是那河滩上的一团团断断续续的枯草,河边上落掉叶子的柳树和白杨,真的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烙印,睹物思人,脑海里满满地都是我那多年没有音讯的傻姨。
在童年的记忆里,能经常跟着母亲到姥姥家,确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姥姥特别疼爱我,有好吃的总是给我留着,所以我也是特别的亲爱姥姥。从我家到胶河对岸的姥姥家有十几里地的路程。每逢农闲或者是逢年过节,母亲都会带着我们姐弟几个,沿着胶河东岸崎岖的羊肠小道,过胶济铁路,再走五里多路,到胶河对岸的姥姥家看望老人家。
每年的春深时节,站在岸上望过去,胶河的两岸上长满了茂密的茅草丛,碧绿的草丛中夹杂着一些棉槐条子和野花,间或有几棵长大了的柳树,婀娜地随风梳理着快要垂到地面的柳条。偶尔有一两只喜鹊结伴飞来,在随风微动的柳枝上还没站稳,又翩翩地飞去了。连接两岸的是一条窄得仅容一个人独行通过的简陋木板小桥,水大的时候漫桥而过,根本不能走人;就是水浅的时候过桥,也要先看看对岸是否有人上了桥。如果桥上有人行走,那就得等人家过来,然后再上桥。小桥下面清澈的河水静静地顺流而去,河水并不是很深,但是很清澈,清澈的能看到水里游动的小鱼;不是很宽的河面上露出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的沙丘,沙丘上长满了各种水草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葱绿葱绿的,随河面的微风摇曳作姿。灌木丛里的水鸟不知是受了什么惊吓,忽而扑棱棱地飞起,或掠着河面,或直冲云霄,飞向远处……
一年一度秋风劲,转眼又到了萧瑟的末秋初冬季节,几经薄霜,胶河两岸的青草则由绿变黄。
待到冬闲季节,庄户人大多数手头没有什么农活了,那个年代也没有出去打工这一说,怕的是被“割尾巴”,一些会手艺的人们就在家里做手工活,懒蛋们则是蹲在街头唠瞎话,而一些勤快的人们就来到坡上、河边、沟沿拾柴搂草,因为那个时代真的什么都缺,就连烧火做饭的烧草也显得珍贵。所以胶河两岸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我大概记事的时候,跟着母亲去姥姥家,总是会见到一个女人,身材矮小,但不寒碜,略有点儿胖胖的,衣裤不很合身倒也干净,圆圆的脸庞,透着和善,总是笑嘻嘻的。最让我铭记在心的就是满头乱发不很贴理,却总是用各色头绳扎成一条一条的小辫子,样子很是滑稽。每次见到她,她的身旁总是有一个大花篓(当地的俗称,装草的大筐子),一把草耙。花篓空的时候,只见里面有一把镰刀,还有一匝扎的很条理的麻绳;花篓满的时候,只见满满的一大花篓草,有时候草要高出花篓的一半儿还多,用麻绳封好,像士兵打的背包似的,镰刀把子朝下插在草里,顺势找一坝坡,两只胳膊穿过麻绳,挎在肩上,双手拄着草耙,就可以起身回家。一路上,光看着两条腿前后移动,整个花篓和草在左右晃动着,缓缓前行。这个搂草人就是“傻姨”。叫她“姨”,其实她不是我的亲娘姨。只是每逢见到她的时候,她都会兴奋地高声叫我母亲大姐长、大姐短的,很是亲热的样子。母亲让我管叫她“姨”。看着她那怪怪的样子,我的心里怕怕的,因为在我看来,她见到熟人兴奋的时候,眼神怎么还是木木呆呆的,咧着个大嘴,也不怎么好看,有些怕她。所以叫出来的“姨”,也就细若蚊声。然而,她却高兴地不得了,伸过手来想摸我的头,我却吓得躲在了母亲的身后……
后来听说傻姨不傻,是被婆家人打的傻了。傻姨是姥姥邻居家的头生闺女,家里的老大。后来又接二连三的生了几个,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人丁兴旺,其乐融融。转眼几年的功夫,邻家的大闺女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好几个媒婆过来提亲。后来还是由她爹拍板定案,把闺女嫁给了邻村老魏家的儿子。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迎娶嫁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就过了门。刚嫁过去的新媳妇儿,家里外头的庄稼活样样都能上的手,地地道道的是个勤快人,很受婆家人的喜欢。
不知怎地,傻姨忽然地就得了一场病,娘家、婆家省里城里的跑治了好长时间。最后回来的傻姨就傻傻地疯癫了一阵子,着实让婆家和娘家两头都摸不着头脑。从此以后,好像哪根筋不对劲儿了,就光知道搂草,跟人家要红头绳扎小辫子,有时候扎得小辫子满头都是。但是她一般不会乱要、乱拿别人家的东西。独有一样例外,那就是只要庄户人家自己做的大酱,可以要;有时候,遇到对她好的人家,还会不分季节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您家有没有大豆酱?给点儿,我牙不好!”其实,这不是她的百分百想法,多数时候还是为了孝敬她的老爹老娘。
逢傻必带着痴呆和疯癫,而她却从来不打人骂人。所以,大人孩子都不嫌弃她。见了面,都会友好的打声招呼。她也会咧着嘴,笑笑,间或不着边际地问一声。但是,即使再怎么着也不会放下她手里的活——割草、搂草。
我家和姥姥家的村庄都坐落在母亲河边,我家在东岸,姥姥家在对岸,相隔十几里路。那时候,蜿蜒曲折的胶河水清草肥,从上游缓缓地逶迤北下,浅水中的小鱼小虾快活的游来游去,在水中相互嬉戏。
傻姨就在这段母亲河的两岸做着自己的活计,冬天、春天搂枯草,夏天、秋天割青草,大都不会走的太远。就在一年初冬时节的下午,她受了好事者的蛊惑,听说北边草多,她就沿着河边北去,走了很多路,搂了很多草,她原本就是干起活来不看日头的主儿,结果天黑迷路了。傍晚时分,家里的人发现她还没回家,觉得是搂草搂多了,背不动。于是几个人就沿着以前她的作业范围,一路找来,找了一宿也没找到她。都以为她出事了,全家子人都着了急。弟弟妹妹们带着哭腔相互从对方脸上寻找答案:“这到底是去哪里了么?”一家人又喊来了亲戚、邻居,就四下散开,去更远一些的地方继续找她。
许是傻姨的“人缘”好,四庄八疃的认识她的人不少。天刚蒙蒙亮,去北边寻找的弟弟走出不到三里地,就有人递过话来,“在鲁家庙的东河边,有一个人,好像就是她,快去看看吧!”要知道,从她家到鲁家庙是十几里的路程,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当弟弟找到她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一杆子多高了,远远地看去,光看见一大堆草,却没见人。待到走到近前一看,那可怜的傻姨,偎依在自己搂的草堆里正睡的起劲儿呢。看到这个情景,弟弟痛哭失声,“扑通”跪在她的身边,摇醒了梦中的她。她懵懵懂懂地睁开眼睛,看到弟弟在哭,自己却咧着嘴笑了,喃喃地说:“俺找不着家了!”话刚出口,就一把抱着弟弟,委屈地嚎啕大哭起来。原来是那个下午,她听信了别人的话,一边搂着草,一边往北去。后来草越搂越多,天越来越暗,再到后来,搂的草多的也拿不动了,天又彻底黑了,她也完全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的她只好蜷缩在草堆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找到了傻姨,弟弟说草不要了,就领她回家。她说什么也不行,非得把草弄回家。就这样,傻姨和弟弟把一大堆柴草,装满了花篓,又用麻绳捆了一个大草件子,傻姨全然忘记了饥渴,硬是把自己搂的草,全部背回了家。
自此以后,家里人合计着不再让她出去搂草了。可是,一天也没能拦住,傻姨照旧是背着花篓,插着镰刀,提着草耙,四处割草、搂草。
日月如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时光在演绎着人间五彩斑斓的悲欢离合。无论在那个世界里,我衷心地祝愿我的傻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