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朝拜普陀

朝拜普陀

    临夏时节,好友聚集,某便提议到普陀山一游。     说走就走,大家乘车一路南下,欢声笑语,好不快乐,十几个小时的功夫,就来到舟山码头。刚到乘船处,乌濛濛的天空就飘起了小雨,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这里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下雨。但是大家还都说说笑笑的,抑制不住初识舟山的激动与喜悦。谈笑间,几个人小心翼翼的登上被海风吹得已经摇摆不稳的渡船,在船上蹒跚地找到落座之处。这时,海上的风愈刮愈急,雨愈下愈大,渡船随风摇晃,雨珠连成了银线,斜立在天空与大海之间,偶尔被狂风吹断,却又瞬间结成新的,执着地连接在天海之间。由于都是初次见到这种景象,不由得心生惧怕,而且这种恐惧窘态都全写在了脸上。几个人紧张的望着船窗外面的大海,船外真的是波涛汹涌,浊浪滔天,几近疯狂地摔打在船窗的玻璃上,那噼噼啪啪、咣咣当当的响声,似是在上的船来的每个人心头上浇泼着冷水,似是在敲打着每一个人的灵魂,同行的几个人全没了声响,刚开始还相互做着鬼脸,这会儿全都蔫蔫的呆在座位上,表情木讷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对视着,传递着恐慌的信息,更有甚者,已经默默地合十祈祷着了。另有几个人在叽里呱啦的大声说着什么,却全不在意外面的狂风劲雨,脸上表现的是那么的恬然淡定,想必是当地人了。挨过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总算上齐游客,渡船就乘风破浪地驶向了普陀仙山。     来到普陀山下,雨还是飘着,只是不那么急、不那么大、不那么狂了,变得轻柔温顺了好多。     几个北方旱鸭子摇摇摆摆的下了渡船,顾不上撑伞就急匆匆跳上岸来,刚一落地就顿时来了精神。步出停靠码头,便沿着崎岖的蜿蜒山路,时而缓坡漫步,时而拾级而上,踏着被雨水冲刷的洁净的石头路面和台阶,觉得心里也是净净的、柔柔的、绵绵的,跟一同被洗礼了一般,觉得自己的躯体和灵魂也清净了许多。     雨,似乎又小了一些,下得淅淅沥沥,濛濛的如同轻雾一般,润润的扑在每个人的脸上。     行走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般的山石路上,领略欣赏着一路景色,开始了对南海观音的虔诚朝拜。     普陀山和所有的旅游景区一样,道路两旁也有出售景区纪念品的小商铺,招揽生意的叫卖声,和着悠扬的佛乐,不绝入耳。缓缓地前行,不时地有一阵阵的荷香扑面而来,飘来的荷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我惊喜的发现,在路边小摊上,有鲜艳诱人的荷花,或打着朵儿,或刚刚绽开,或盛开吐艳,是被当地人采下来的,当做景区特色纪念品,卖给游客。我有意买几支,因为卖家说是能快递到山东,浸插在清水中,可以开花十多日。同行的嫌我好事儿啰嗦催我快走,也就放弃了想买的念头,欲离开路边小摊继续随众前行。     蓦然回头的瞬间,我被惊呆了!     就在走过来的石板路上,一个身着黄色衣袍的光头人正全身俯卧在雨水浸润的路面,双手合十,举过头上,缓缓地分开双手,手掌伏地,抬头,半起身,跪立,直身站起,湿透了的身上的衣袍在他身体直立起来的时候,都还滴着水珠,前进三步,再次重复前面的动作,虔诚地做着走三步全身伏地一叩首的圣礼,朝着观音道场匍匐而来。目击此景,大家也都闭了声息,随着朝拜者缓缓前行。     象征慈悲、智慧与和平的南海观音圣像高108米,伫立在金刚洲上,“南海观音”四个字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大广场石雕上的普陀山传记文字吸引了我,于是便认真地看了起来。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相传在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山莲花洋时,突然莲花洋生长出了满满的铁莲花,渡船不能通行,慧锷便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就把观音圣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从此以后,普陀山慢慢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其实,普陀山作为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朝。唐朝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普陀山观音道场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名扬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到清朝末年,普陀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的规模,“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东南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称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有资料记载,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多处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引人入胜,给游人以无限遐想。     初夏时节,身置普陀仙境,峰壑竞秀,奇石嶙峋,花木葱茏,泉流掩映,金沙雪浪,风光旖旎。真如普陀旧志所说:“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游子关情。”这座名山中的道教文化印迹,千百年来,让文人墨客们感怀不已,留下了不少咏叹之词。有元盛熙明诗《游补陀》云:“惊起东华尘土梦,沧州到处即为家。山人自种三株树,天使长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桔,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清缪燧诗《梅岑》则云:“子真隐吴市,胡为在海涯,岂慕岩谷幽,与佛成一家。梅岑留遗迹,高迥凌青霞。我来当三月,满林杜鹃花。披襟一长望,海涛浴浮槎。三山如可到,蓬莱路不赊。稚川晚得道,岂真在丹砂。一令复一尉,超然不可偕。”再像翰林院检讨邑人王春的“天地此昂头,瞰千里锦秀山河都归襟抱,闾峰叠叠,拓得开豪客吟怀,凭谁采三辅歌谣,谱汉沛醇风周丰雅化;古今同是梦,数百代英雄人物几付沧桑,渤海茫茫,流不尽前朝遗恨,好携取一樽清酒,吊将军壁垒丞相祠堂。”这些清新隽永的诗文,为普陀山增添了许多典雅的文化内涵,都留给世人以启迪和警示。     东南沿海自古就有外寇不时地骚扰,普陀山一带也不例外。在戚继光平倭之后的数年间,倭寇受到震慑和打击,东南海疆是比较平静的。但是朝廷为了防止倭寇卷土重来,就派侯继高来此指挥管理海防。侯继高不仅是个抗倭名将,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在巡视普陀山时,他曾写过白华山、磐陀石、海天佛国等题字。其字体与山海奇观一样,笔力苍劲,用墨饱满。尤其是题刻在香云路旁的“海天佛国”,他把普陀山比作海天佛国,意境更为深长,是再适合不过了。侯继高的这一遗墨,可谓一锤定音,“海天佛国”从此成了普陀山的美称。     来到普陀山都会听一个关于南海观音的美丽传说,就是这个传说让南海观音名扬四海。     传说早在唐朝时期,宰相、著名画家阎立本来普陀山游玩时,到了扬枝庵,与老和尚非常投缘,就为庵里画了一幅普陀观音大士画像,画里的观音菩萨头戴珠冠,身穿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执柳枝,左手托净瓶,栩栩如生!到了明代,这幅画就被当家和尚珍藏起来,一直供奉在后院禅房里,轻易不肯让外人欣赏。一天,有个老石匠来到扬枝庵,对老和尚说:“若法师愿意,我可依照宝图刻成观音石碑,这样可在大殿供奉,让众生瞻仰,不必担心损坏,可否?”老和尚听了十分高兴,合掌致谢。于是,老石匠在一块长方形青石碑,参照观音图像,刻成了扬枝观音碑。当家和尚口颂佛号,一再叩谢,并将此碑供奉在大殿上。从此,扬枝庵更加出名了,来朝拜的香客越来越多。哪知乐极生悲,疏忽了防范。一天夜里,来了一伙儿倭贼窜进扬枝庵大殿,偷走了那块观音碑,又放了一把火烧掉了扬枝庵。倭贼偷了观音碑,装上海盗船,欲扬帆出海。可是倭船驶来驶去,就是出不了莲花洋。倭贼们十分惊异,忙点燃风灯辨别方向。突然风起浪涌,盗船剧烈摇晃,倭贼恐怕观音碑有闪失,一齐伸手欲抱住观音碑,几个倭贼却像火烫似的惊叫起来。原来石碑上的观音像跟活了一样,时而怒目相视,时而梵相全失。这些杀人越货的倭贼也信奉佛教,以为自己冒犯了观音,跪在石碑前,叩头不止。不料,一个大浪拍到舱板墩,观音石碑飘在了浪尖之上,盗船也被浪头打翻沉入海底。再说扬枝庵当家和尚看着失去了宝图、石碑和庵堂,怎么能不伤心呢?一大早,就混混沌沌地走到南天门,盘腿默坐。弟子见状,也都默默相随。突然,一个小和尚指着海上惊叫起来:“快看呀,快看呀!”众僧一起举目望去,哇呀!只见天飞彩霞,日照波涛,浪开莲台烘托,前映玉阶丹樨,后衬琼楼凤阁,向南天门徐徐飘来,石碑上的观音梵相,清晰可见,两条衣带仿佛徐徐飘动。老和尚如梦惊醒,急忙吩咐弟子,身着袈裟,手持清香,口颂佛号,顶礼膜拜,迎接扬枝观音碑归来。全山僧尼纷纷前来,护送石碑到普济禅寺去。一路上宝幡招展,华盖拥动,香烟缭绕,乐声悠扬,热闹非凡。待到扬枝庵重建后,才把扬枝观音碑迎回原处供奉。     普陀山成了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盘日,朝山进香者甚众,不远千里纷纷而来,有世界各地前来普陀的人们,对南海观音的信仰竟是如此地广泛。前来朝拜南海观音,并不是企图什么功名利禄,大多是弘扬一种慈悲的情怀、博爱的精神。在此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让南海观世音的信仰成了“半个亚洲的信仰”。     南海观音是我们慈悲、博爱的信仰,南海是信仰的发源地,南海就是中国的!“南海军事化”也好,“阻碍航行自由”也罢,不管它们怎么叫嚣,我们都不必去太在意。因为我们当前要做好的就是这件事:老祖宗留下的基业,我们一定不能丢!并且还要让全世界都记住:南海是中国的南海,在这里,中国永远是老大!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