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品《四君子》系列之——菊
独笑寒秋傲霜天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九九重阳,西风萧萧,严霜凛冽,寒气袭人。在这万花凋零的寒秋时节,独有菊花卓尔不群,傲霜怒放,给秋天的原野平添了勃勃生机,将无边秋色装点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菊花,以其寒秋独放、傲霜超逸、清幽高洁的情操,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四君子”,深为人们钟爱。
因秋季开花,菊花又叫“秋菊”,是秋天的代表。古人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种花卉,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是画家喜爱的题材,画成四条屏,清雅高洁,珊然可爱,为人追捧,自古以来便蔚成风尚。
古代菊花多为黄色,因此 ,在诗人笔下,菊花多称作“黄花”。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有“黄花芳芳绝世奇,开迟愈见凌霜操”的句子。李清照《醉花阴》“东篱黄昏把酒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的“人比黄花瘦”乃千古名句,广为传诵。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则更见风骨。
在我国,菊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证明早在2300年前,古人就有了菊花的记载。西汉《礼记·月令》篇以菊花来指示月令,农历九月为“菊月”。屈原曾写下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等有关菊花的诗句。可见当时人们已熟悉了菊花的习性和功能。
国人赏菊之风,大抵始于魏晋时期。东晋诗人陶渊明爱菊名闻天下,自曰其家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二十首之五》)乃千古名句,人们因此常把菊花叫做“东篱菊”,或者干脆称作“陶菊”。文人骚客爱菊赏菊,进而带动民间赏菊成风,菊花节、赛菊会应运而生,人们摩肩接踵,争相观摩,大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势,盛况蔚然。
菊花特立独行,傲霜披风,情操高洁。三国钟会《菊花赋》赞其:“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陶渊明爱她“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白居易爱她“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更是鼓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其芳姿美德,倾倒了多少文人骚客、高人名士,咏菊名篇佳作枚不胜举。
提到咏菊佳作,不能不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一曰《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文人孤高遁世思想的一种象征。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是颇有道理的。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跳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但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彻底改变菊花的命运,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还是做命运的主人的天壤之别。作者毫不客气地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作者推翻腐朽王朝的决心和信心。据《全唐诗》载,此诗乃黄巢五岁时所写,虽不确信,但至少说明黄巢自小便有雄心壮志,为以后发动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首为《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中借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正义力量和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这首诗的境界比上首更加雄伟豪迈,诗人称菊花为“我花”,直接以菊花自比,赋予菊花英雄风貌。该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闪烁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凌霜留晚节,虽枯不改香。”菊花凌霜不凋,即使枯老枝头也不零落。在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眼里,她是守节不渝的楷模:“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在爱国诗人陆游心中,她又是坚贞不屈的志士:“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然东篱下,数株弄秋光。璨璨滋夕露,英英傲寒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湖北境内有一种菊花,花朵开罢则落,甚为罕见。关于菊花是否零落,还有两个典故,饶有风趣。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道:“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公不学之过也。”关于这一公案,更传神的则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描述。但与王安石发生争论的已不是欧阳修,而是大文豪苏东坡了。据说,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候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在书房等候接见,发现书案上有一王安石《咏菊》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尚未完稿,甚是不解,怎么也想不通一代文坛巨匠王安石竟会吟出如此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所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虽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是‘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谬乎?”如此一想,苏东坡遂提笔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以后,不待晤面便一走了之。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这个青年才子的傲气。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产于湖北黄州。不久,经王安石一番调度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赴黄州上任当年重阳节之后,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只见遍地落满金灿灿的菊花花瓣。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将王府续诗之事坦诚相告:“余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余看落菊花也!”这也正应了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古训。
菊花又名“延年”、“寿客”,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长寿的象征。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记载:河南南阳郦县甘谷村,山上多野菊,一股山泉从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村人饮用此水皆长寿,过百岁者众。《神农本草经》说:“菊服之轻身耐老。”更有“菊,神仙食也”之说。苏东坡亦云菊:“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因菊花于重阳节期间开放,故重阳节习俗多与菊花有关,诸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插茱萸戴菊花等习俗,因此,重阳节也称菊花节。晋代葛洪《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谓之菊花酒,饮之延年益寿。”西汉时重阳节已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了。插茱萸和簪菊花,唐代已经盛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亦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茱萸驱虫毒、逐风邪,菊花舒肝明目、清热解毒,人们称茱萸“辟邪翁”,称菊花“延寿客”。重阳节人们插茱萸、戴菊花,便是祈求消灾长寿。正因菊花象征长寿,故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可谓正合时宜。
人们熟知梨花与戏曲有关,梨园指戏曲界。岂不知菊花亦与戏曲有缘,“菊部”、“菊坛”、“菊苑”即指梨园行。传说宋高宗时宫内有菊夫人,善歌舞,精音律,宫中称为“菊部头”,于是宋代遂将宫廷内歌舞伎的班首称做“菊部头”。很多学者和戏剧家习惯把戏曲界雅呼为“菊部”、“菊坛”,如《菊坛旧闻录》、《菊部赏花记》等,都是关于梨园记事的作品。近年央视举办了两台大型京剧演唱会,一是纪念四大名旦之一、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大师诞辰一百周年“菊苑荀芳”京剧演唱会,二是“菊苑撷芳”京剧名家演唱会,“菊坛”、“菊苑”之意由此可窥。
风摧霜欺不易节,独笑寒秋傲霜天。怒放吧,菊花,这是属于你的季节!欢笑吧,菊花,这是你的舞台!英国诗人雪莱说得好啊: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