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弘扬红色文化 发扬革命传统

——写在昌邑峻青文学馆落成开的日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昌邑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文山诗书社共同建成的昌邑峻青文学馆落成并向广大市民开展,这是昌邑人民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作为昌邑峻青文学研究会的一员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那就是建峻青文学馆的梦。

峻青,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坛,曾经如雷贯耳,对于昌邑人来说,并不陌生。《黎明的河边》让峻青蜚声文坛,《黎明的河边》、还有《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等很多短篇小说当年曾风靡全国。小说中那些善良、勇敢的人物和雄浑悲壮的气息,深刻的留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学标记。

峻青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作家,是我国当代革命军事文学作家领军人物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作家,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地域。家乡是峻青先生创作的根基,灵感来源于战争年代转战南北的经历,来源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我们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昌潍、潍河、昌邑、海阳……这些地方给他带来的文学营养。峻青先生理解这片土地,理解这里的人民,理解在这片土地上积聚的苦难和坎坷,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思考和忧虑。

峻青先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老一代作家,又是祖国和平建设年代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极为丰富的作家,还是文学艺术题材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他的贡献,就在于以其亲身的体验为基础,用文字生动得再现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个个细节。而这些血肉丰满的细节,使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感性了解。他的文学作品是社会主义文学宝库的重要财富,曾教育和影响了好几代人,他的名字就像一座丰碑,一座文学殿堂上的高峰,吸引着一代代文学爱好者于激情中去效仿,忐忑中去攀登,无论是白色恐怖还是枪林弹雨,他都不曾放下手中的笔,为了写作,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埋头做一名专业作家,不为名利,只为安抚战斗中一个个英勇牺牲的战友们的灵魂,只为战场上的一个许诺,便成了他一一世的契约。他的许多作品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马石山上》等堪称是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他的作品表现了人民大众追求理想生活的乐观精神、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友爱互助的奉献精神。现实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也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这些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的红色经典,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更不会因为岁月的更替而变色,他的作品表现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理想信念,其追求和创作的超越一己之的高远艺术境界是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当今的文学写作缺乏的、需要学习和汲取的。

峻青著作甚丰,不少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海啸》、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报告》、《黎明的河边》、《怒涛》、《海燕》、《胶东纪事》、《桃李花开》;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雄关赋》、《沧海赋》、《梅魂》、《峻青散文选》;还有《峻青文集》八卷、《峻青书画集》、评论集《峻青谈创作》等。《瑞雪图》、《秋色赋》、《黎明的河边》等十篇文章被选进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有的作品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峻青先生虽是山东海阳人,但他一直把昌邑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这不仅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工作、生活过,更重要的是他和昌邑人民有着生死与共的情缘,在这里他和昌邑人民共同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的战斗洗礼。并在这块土地上写出了许多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因而和昌邑人民结下了很深的情谊。苦难的童年,将他过早地抛向了社会底层,饱经了生活的磨难,目睹了社会的黑暗,萌动了抗争的意念。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他的生活,陶冶了他的情操,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仰、对故乡和人民的热爱,他拿起手中的笔,去战斗、去歌颂,从一九四一年的《风雪之夜》,一路引吭高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过了几十载,为我们留下了《黎明的河边》、《秋色赋》、《海啸》等一篇篇脍炙人口、饮誉海内外的艺术佳作,也让更多人铭记住峻青这个性格豪放而不失文雅的胶东汉子和潍水之子。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养育了峻青,塑造了他的灵魂,牵动着他的情脉,这位劳动人民的儿子与他笔下的文章一样,与祖国大地血肉相连。活跃在文学殿堂数十载,他始终饱含了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峻青先生虽然现在是94岁的高龄,但他一直不忘潍河两岸这片土地,他曾给我来信写道:“读着你的来信仿佛又听到了那醉人的乡音和闻到了潍河岸上那芬芳的泥土气息……”

近年来,昌邑市委、市政府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文化氛围空前活跃。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春风沐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倾力举办峻青文学馆,让观众近距离、深层次地了解峻青,让这朵文坛奇葩更加夺目绽放,为昌邑文化增辉添色、为繁荣昌邑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