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愁——记
古
松 老屋 深巷
说起老屋不得不提十字大街,村中央的那两棵针叶松柏。松柏的北侧依着家庙,那时年轻人都叫家庙,实则是村里的“影房”老人们都这么叫,当时听父亲说是每逢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各族群给长辈磕完头后,都要到这里来“串影”,具体内容就是相互祭祀和拜谒各族群的先祖。在松柏的南面有状元旗杆,我记事时没有旗杆了,只有用白色石头(花岗岩一类的)雕做的圆圆的旗杆座,中间有个圆孔。听老人们相传村里有考中状元的,才可以立旗杆,考中状元的这一族群没有了后人,断了香火。
这两棵松柏是古松,先前以及现在的人也没有知道它们的具体年龄,也只是大约相传是明末清初栽种的。这两棵古松枝叶繁茂,松枝挂剑,我都看不到树梢,郁郁葱葱有点直插云霄的意味, 当时也许是我小,眼光短的缘故,但树身要差不多三个壮年牵手搂抱勉强围拢。枝叶把整个家庙全罩了起来,夏天进了家庙的院子里,你抬头根本看不见阳光,使家庙更多了几分威严,落叶和鸟粪把大块青砖铺成的地面覆盖的严严实实,只听到鸟儿叽喳叽喳叫,但你发现不了鸟儿在那里。我的童年随着树梢上鸟儿的“啁啾啁啾”叫声亦度过,转眼记得我快上5年级时,大队里组织浩浩荡荡的劳力,把这两棵古树砍伐了。扼腕叹息!那时的村干部大都文化低知识乏,不懂得历史遗产!
我家的老屋就在家庙身西的深巷里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晚自习,每次放学都要穿过深巷,巷子又窄,两侧是青砖砌成的高墙,有户人家,家里有棵大槐树,树干旁支郁郁葱葱绿树成荫,伞盖着半条巷子,夏天只听蝉鸣,不见蝉影,炸咧咧的叫,那个卖力!两旁青砖墙上长满了绿茵茵的青苔,树影婆娑。这棵树龄也算是久远,树上秋天常常生出大蘑菇,其实是灵芝,那时人们不知道罢了。就是这条巷子,每天下了晚自习我都要穿过。那个年代的夜晚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漆黑的夜!这两个词恐怕只有上世纪70年代前的人能真正的领略到,那时的夜晚周围几乎没有发光体的映照,所以现在的孩子只有从字面上理解这两个词,每天晚上进了巷子我也是害怕,但我有办法给自己壮胆:一踏进巷子我就开始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还是害怕,加快步伐,乃至小跑,但老觉得还是有人跟在身后,又不敢回头看,就开始换成:“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用有太阳和有亮光的歌词给自己壮威!还行——管用!可是惹得满巷子里的狗那个狂叫,就像是掉进了狗市,我哪管这些,久而久之,狗也熟悉了,任我怎么吼,不叫了。说起这首歌还有个插曲,是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几个家庭聚会,都带着孩子,其中有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初中的学生在谈论修辞方法,这两个大学生暑期办的学习补习班,当谈到比喻这个修辞时说:比喻最简单了,在句子里看见什么像什么,只要带“像”字的都是比喻。也许是我喝了点酒的原因吧,我就把“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问他们三人,我说这段歌词主体是什么修辞方法?好家伙,异口同声说“比喻”!我说不对!是“借贷”!你们不要犯经验主义。
说起经验主义耳朵也犯,土话叫“糊耳”了吧!讲个真实的故事:我老屋在深巷里,我家斜对门有户人家,安辈份我管这家女主人叫大娘,男主人在我不记事就去世了,她有四个孩子,只有一个儿子,排行最小,前面的几个姐姐有叫“嬛”的,意在用谐音“换”,有的谐音也不用了,直接叫“改”叫“变”的,最后终于如愿得子,所以特别疼爱,我管他叫大哥,我只记得他小名叫“留”,名字寓意显而易见,他很聪明会木匠手艺,那个年代会这手艺的在村里老吃香了,他还是我们生产队里的车把式,并且赶的是马车,也叫大牲口车,那时生产队里分:马车,牛车,这差事可了不得,在队里乃至在整个村里也是红人,起码是生产队长的红人,可想象他的威望了。我这个大娘夸起他儿子来,脸上始终洋溢着无尽的自豪与满足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她儿子病了,去医院检查说是得了癌症,他是我村里第一个得癌症的人,那时人们不知道癌症是什么可怕得病,只知道比大麻风病还要厉害!我估计当时是让这个“不治之症”给渲染的吧!从检查出来到去世没有多长时间就不行了,去世时我记得是六月天,那时还没有实行火葬,殡葬有个重要的程序叫“殓棺”,殓棺本来是逝者最亲近的人在最后尸体放入棺材,盖棺之前最亲的人再瞻仰一次遗容,这个程序生产队长强制给免了,说是怕传染,参入的人都是生产队长挑选的上点年纪的人,生产队长带头把尸体抬入棺材,在行动前喝白酒漱口,大热天的戴上口罩,完毕再用白酒洗脸洗手!不让年轻人靠前。那时就开始提倡节约木材,用水泥棺材了,哎呀!那个沉可以想象!就这样大娘失去了儿子,虽然名字叫“留”最终也是没留住。失子之痛让她精神有些疯傻了,在她去世之前时不时的大喊儿子的名字,无论白天和黑夜,偶尔就有凄惨力竭喊儿名字“留——留——”然后就是再自己答应,这样的呼喊声和答应声好几年,以至于她去世了好长的时间里,我走在深巷里都还能听到她的喊儿声,这就是耳朵的经验主意,土话说的“糊耳了”吧?!
华国原创2016年7日夜(1点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