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

    写母亲之前,很想说说我的外婆,对外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每当看到人家在文字里描写外公外婆时,我总是心中羡慕,并且心里酸酸的。
   
外公在母亲十七岁时去世,外婆,在我四岁半时去世,我依稀记得外婆在炕上照看我,而对她的相貌没一点印象,我曾经看着外婆留下的相片,想和那些模糊的记忆拼接,却无论如何不能联系在一起。

我七岁时曾生过一场病,因为发烧有些迷糊,感觉有一个老奶奶牵着我的手要带我走,我不肯,努力想睁开眼睛,却睁不开,很着急,想喊也喊不出来,最终吓醒了,出了一身汗,醒来告诉母亲,母亲认为那个老奶奶是外婆,问我她长得什么样子,我说看不清。
   
关于外婆也大多是从母亲和一些亲戚中听说的。外婆是党员。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老革命,外婆的婆家,我的外公却是可以称作地主富农的人家。外公的哥哥有大老婆和小老婆,大老婆最终不堪忍受屈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现在的龙口,如今发展的很好,那是我母亲娘家仅存的亲人了。

在我母亲出生前,外婆曾有一个女儿,13岁时,外婆要她嫁给表哥,因为只有一个独生女,想亲上加亲。她不喜欢表哥,结婚前就病了,病中给外婆做了好几双绣花的鞋子,结婚当天就死了。死因曾被说成是花姐,看过《镜花缘》的人一定都知道百花仙子被贬下凡的故事,我们这里所说的花姐就是这些被贬下凡的仙子。她们大多聪明美丽,而且从小多病多灾,请算命先生占卜后,就会说,这闺女是花仙。这件事听起来风雅,实际上却并非什么好事,因为凡花仙都不能出嫁,一旦出嫁,必会夭折。
   
唯一的女儿死了,对外公外婆的打击很大,听母亲说外婆曾有一段时间疯疯颠颠,外婆每天都在女儿的坟前哭,后来有一条小花蛇从坟里出来,盘在外婆的面前,三年后,那条小花蛇不再出现。

认为不会再有子女的外婆送给娘家三个姐姐的儿子每人600大洋,还有其它东西。
    38
岁的外婆病了,请来医生才知道,怀孕了,生下的女儿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1942年春节前三天,38岁的外婆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的母亲,她的到来,给外公外婆带来意外和惊喜,被奉为掌上明珠。

1947年还乡团回来了,对革命干部、群众大肆屠杀。外公在一条很窄的沟里躲藏二十多天,母亲和外婆最终被还乡团抓住,在坑里活埋时,因为岞山站上传来枪声,还乡团跑了,母亲和外婆被救了,从此母亲留下了哮喘的毛病。

在土地改革前,身为党员的外婆把家里的土地分了,并且把家里的粮食也捐了出来,外公骂外婆是败家娘们,外婆说外公目光短浅,看不清形势。划成分时,外公家被划为下中农,看到地主被批斗,外公从心里佩服外婆了。
    1949
年不到七周岁的小女孩和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了一年级。老师给她摘下身上带的金银饰品,叮嘱她上学就不要带这些东西了。当时岞山从东下洼到西下洼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外公总是背着母亲过河。

小女孩慢慢长大,聪明活泼,能歌善舞,亭亭玉立。13岁时,哈尔滨文公团来演出并招收京剧演员,她被吸引了,剧团同样看好了这个扎着长辫子的漂亮小姑娘。
母亲哭闹着要去文公团,外公外婆扭不过母亲,有了第一个女儿逼婚致死的经历,对这个从小就溺爱的晚生女儿的决定,只能认了。
我常想如果当年母亲没有离开校园,如今会怎么样呢?如果当年没有离开家乡,是否还会和父亲有今世的姻缘。
    13
岁离开了校园,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山东老家,去了哈尔滨,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来到陌生的地方,一切都要靠自己,我不知道13岁的她是否流过眼泪,我不知道当年母亲是如何适应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独立面对生活一切的过程。
在写这些文字时,我才意识到,对母亲的事情知道的太少,所写的都是和母亲聊天时留在脑海里的片断。
   
我没问过母亲是否后悔放弃了学业,但我相信她是后悔的,因为母亲不让自己的子女参加任何文体活动,从我上学的第一天,母亲就下了命令,不让参加文体活动,也许骨子里遗传,我对文体活动充满了热爱。却牢记了母亲的话,这些都是业余爱好,从不因为参加活动而耽误学习。

我从来没有主动问过母亲的童年,少女时代以及在哈尔滨的那些经历,能够写出来的都是母亲自己在言语中透漏出来的片言短语。而对女儿从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对爱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从婆婆那里打听得津津有味,从心里想去了解他的一切。
   
今天当我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时,突然泪流满面,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去问母亲,没有问过她的童年,她的童年一定有很多幸福美好的回忆。没有问过她在哈尔滨的一些经历,只是从母亲的言语中,从那五个在哈尔滨接受过母亲帮助回到昌邑的五个男士老乡经常去看望我外婆,看出母亲当年的豪气,当我工作后,母亲用她在哈尔滨的一段经历,让年轻的我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
    当我们有了自已的孩子,当我们也不再年轻的时候,更加觉得父母的不易,把他们一生的经历做一个梳理,也不枉他们来世做一次父母,我要问问母亲,不要等到她老的记不起一切的时候。

              写于2015125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