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话,要不是看到《瓜分星星》,我还真没想过,天体竟也可以分到人头来享用呢。
当时浏览公安部网页,随意点开一篇《瓜分星星》,看到第二段,就觉此文非同寻常,回头看作者——鲍尔吉·原野,怪不得!
知道鲍尔吉·原野的名字,是大概15年前。看到的他的第一篇文章,是刊登在人民公安报副刊的《衣袋》。当时觉得哎呀,他怎么能这么细腻独特地写出这么让人欢喜熨贴的文字呀。从此,我就盯上了这个有点另类的名字。后来知道他是警营作家,蒙古族。陆陆续续地,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辑录了他的二十多篇作品。这些散文,不是刻意搜集,完全是无意当中淘来的。每次在报刊上发现他的名字,我都如获珠玑。集得多了,便专门建立了一个剪报本,封面贴着用绿纸剪成的三片宽阔的叶子,叶子上衬着两只展翅的白色小鸟,然后用黑色笔在一旁写下“鲍尔吉·原野作品集”。随后多年,由于各种原因,对原野作品的关注告一段落,直到几天前再次看到他的另一篇《瓜分星星》。
真是让人脑洞大开呀。读完这篇充满童真妙趣的文章,我忍不住奔走相告,一连打印了六、七份送给同事和朋友,还用U盘拷下来,发到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电子邮箱一份,觉得这样的美文,不扩散一下,实在罪过。原野老师的作品,我等无才之辈实不敢枉加评论。以我的观点,一篇文章,感动了人心它就是好的。而《瓜分星星》,我觉得打动我的,不在于作者的文字功底怎样,而是他超乎天外的想象力。我原认为,只有甜瓜、筷子、书籍这些东西能拿来分,只有地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能分。小时候,吃的菜,烧的柴都是生产队按家庭人口,分成一堆儿一堆儿,每堆上面压一张写着户主姓名的纸条,摆在敞亮的场院里,等一户一户去领。村民前往途中的心情自然是快活的。可那哪能跟领星星相比呢?
我也爱望星空,但仰望时一般只会感到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促,然后进一步明确生活的指向,去芜留纯,轻装上阵。仅此而已。我可从来没想过宇宙里的那些星星可以按指标分派到不同区域的乡镇,老弱病残还能有优先申领权。关键是,这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吗?这样的人,得同时有孩子的眼睛,有哲人的眉头,有诗人的情怀。不过,自从读了《瓜分星星》,再望夜空时,我就更加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起来,觉得能分到一颗由自己名字命名的星的确是件美事。我也开始关注瓜分星星的事儿啦。
感谢原野老师,引导我们看到更外的尘俗之外,让心灵有更广大的家。他的《瓜分星星》,相信已让不少读者受了感动,并产生了如果能分到一颗星星这样的想法,他们都跃跃欲试。客观说,那不可避免地会是一场热闹而神圣的活动,不管它的组织者最终是谁,既然这个方案是原野老师第一个提出来的,那么,一旦打算落实,他一定是最先接到活动方通知的那个人吧?所以尊敬的老师啊,到时候,您可千万记着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我希望能抢占一颗又亮又大的星呢!
而现在,且让我们每夜虔诚地仰望苍穹,先行物色最心有灵犀的那一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