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都是河水惹的祸

都是河水惹的祸

无意间翻阅一本卜庄镇的文史资料,被卜庄人的勤劳勇敢,勤俭纯朴,富有正气的精神所感动。书中大致记载了卜庄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海斗、与河斗形成的善创造、不服输的文化特质。

   在近代,有许多卜庄先人下北洋去俄国,后辗转到南洋的印尼,背着沉重的包袱,推销柳疃绸缎、花边、网扣,在战乱年代,他们还要冒险经过日本封锁的太平洋通道。包袱主们去到陌生地历尽千难万险生存下来,赚的钱再合伙送回老家来办学校,建工厂,就连我们昌邑市曾非常有名的华侨绣服厂都是老华侨的子孙后代们回家来建造的,……

   感动之余,扪心自问,假如我被生活所迫,假如我想施展一下能力,我能做得到出国谋生吗?来自心底的真诚回答,或许我身上带了足够多的钱,又有汽车、飞机的方便,甚至有个同伴,也许会到国外看看光景,钱肯定的是挣不来的,即使能挣到非常多的钱,目前本人所具有的较贪得无厌的心态所使,恐怕也不会拿辛苦挣的血汗钱来为别人着想,哎呀呀,我这易腐化的肉身怎就没长出昌邑先民铁打的千年不腐的硬骨头呢? 

   他们是什么生的呀?这帮人来自哪儿呢?我得深究一下这群非凡之人。

   于是我逐村逐户探究卜庄各姓氏先民的来源。终于发现了卜庄那些支离破碎的家谱。卜庄与龙池仅一河之隔,龙池各村绝大部分有祥细记载的族谱,他们清楚记下了一条迁徒路线和迁徒的具体时间,就是龙池先民来自湖北武当山周围的地方,有称四川,有称湖北,还有称云南,他们自永乐十五年接到部队转移的通知,步行先到达山西洪洞县,之后又到达河北枣强县,最后于永乐十八年从枣强直接来昌邑,也有少数从枣强分到寿光后,因宣德年的东征之战所迫又辗转来昌邑,大家有共同相约,在家门口栽槐树。

     为什么河东的卜庄人的族谱从洪武二年一直到清末,还有在解放初都是记载着来自四川、湖北、枣强县?我们没听说过清朝和解放后还有大量来自南方的移民。明朝年又记得时间不一致,或隆庆、嘉靖、万历、弘治年不等,但唯一统一确定的都记明白了经过了枣强县。从明朝初至解放初,难道枣强县在几百年间专干移民营生???卜庄人自古重视教育,不可能尽用没文化的糊涂虫记谱,细究再细究。原来卜庄与龙池都靠海,仅一河之隔,族谱所记隆庆、弘治等年都是昌邑县志记载的涝灾之年,还真就是海潮和河水暴涨惹的祸。〞韩家抚宁始祖自湖北襄阳府迁至河北枣强后到此定居,以姓氏与取扶宁嘉言结合,故名。明隆庆=年,潍水泛涨,逐剩一支,世居于此。〞任家庄,〞于永乐年自四川经枣强,辗转于寿光李子埠迁来。〞〞大陆村,洪武六年自四川迁居陆家宅科,至永乐年间东移改名陆家庄,解放后改大陆村〞。另外,还有称抚安镇,孙家抚宁,李家抚宁,朱家等众多称抚宁的村名,他们到底要安抚帮抚谁家的安宁呢?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明初的若干战争史,移民史,主要历史人物简介等许多多的资料中,综合分析叛断,我终于破解了昌邑先民迁徒的原因及路线图,原来在洪武年间徐达和常遇春因带兵纪律精良,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我昌邑卜庄先民同龙池人一样。在洪武年前伐元时代就随徐达部队南下,当时史称北调南征。意思是政府调动北方的志同道合的顺民,远行去南方召集有反叛迹象的土著人,以不动刀枪归附异族人民,同时对南方当地统治人民的黑恶土司主,随时可以用北方兵民以武力进行讨伐。以达到用上谋解放南方农奴的目的。去云南四川湖北搞解放农奴运动,之后于洪武=年和六年返回原籍。又于永乐元年被编为汉军,人们在汉王带领下先建设了东南沿海的几个港口和福建用于防守经商居住三用的土楼,之后进入江南内陆生产下西洋产品,并建成了武当山紫禁城,所有兵匠分布在南方紫禁城周围防守。于永乐十五年,为了永乐帝从应天府迁北平,而调武当山紫禁城守卫兵匠重返山东原籍,目的护卫北京城,这样我们昌邑潍水先民就又回到了本地,或许村庄略有改动,这就是卜庄大陆村不断改村名的原因。噢!!!原来昌邑所有有抚宁村都是为安抚国家安抚首都和人民的安宁。 回想永乐帝年间,南方建了武当山紫禁城和北方的北平紫紫禁城。搞大型建筑需要大量亦兵亦匠的能手,而昌邑先民自周朝孙书伐莒攻鄣城,孙膑子孙食邑地,至孔融治北海,到许世友建北海根据地,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人善养马,精于战争,会铁匠,泥瓦匠,他们正适合亦兵亦匠,这群人,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了建设,常常到一个地方要待十年二十年,就会产生一代或两代新人,如若老者因生病劳累或者战争去世,新人就不知道了故园。昌邑卜庄先民象昌邑其它先民一样,曾经在洪武年和永乐年两度去南方既打仗也建设还生产。他们返回时都经过了洪洞县和枣强县领取国家下发的用于重建家园的资财。哎呀,原来卜庄先民是忠国的一群功臣,他们常常为了国家而忘了故土先祖,忘了自己,忘了家园……,但是却自古以来却象潍河一样在这里不离不弃,象人们常说的圣树不嫌地茬苦,故土难离。

     由此又想到了哪源源不断向外派人的洪洞县,只不过是一个兵匠调防的中转站而已。忽然间,我为国内外及港台的许多人跑到洪洞县大槐树底认祖而感到好可笑,其实我们现在的家就是五千年前最早先人扎根的地方,还是在自己本村的老槐底〞宣誓就职〞或者是追念远祖的好。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