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民间传说故事 收​古董的奇遇

收​古董的奇遇

                                                                                 古董的奇遇


     

 因有收藏的爱好,结交了收藏圈的一些朋友。

     有一天,有一位农民给我来电话,说他们村有一件传家宝,收藏有五、六代了。在1948年的战乱时期,胶东军区的解放剧社来他村演出,剧团团长尚之四率领一些演员到他家关上门看了一下午。解放初期,县长都来他家看过,县长临走时还一再嘱托:这是你家的传家宝,非常珍贵,要好好保管,流传后世。早在1964年县上还把他家的这件宝贝借去展览,一时引起轰动,看的人都感动的泪流满面。从此后这件宝贝就再没露过面,村人都只是听说,而没目睹。近几年这家人家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成了全村最困难的家庭之一,家中的老人想违背老县长的嘱托,愿把这件“传家宝”高价卖出。并再三言明,在看之前得先交100元的定金,若看后不买,定金不退。

           出于对这位农民的信任,即打车颠簸奔走300多里,天将至午来到了有传家宝的这个村。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山村,有七八十户人家。散落在山沟的一侧,一条小溪在绿树掩映下潺潺流淌。村内的房舍青砖白墙,红瓦覆盖的房屋与绿树相映成辉,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富足祥和的村庄。

      在那位农民的带领下,七拐八拐的来到了村后两间小土屋,只见昏暗狭小的屋内杂乱不堪,一个做饭的土灶占了大半个空间,有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坐在屋内。

     说明来意后,老人就说:“先交钱吧”?心中犯嘀咕的我觉着100元钱数额也不大,就把100元大票递到了他手里。老人接过钱后,走到了他家的土炕上,敞开了放在炕上的破箱,取出了一个填充满满的化肥袋,从中抽出了一件大补丁套小补丁,蓝补丁摞红补丁的破棉裤和一件破棉袄。一股霉霉的酸臭味扑鼻而来,然后说:“看看吧,这就是俺家的传家宝”。知道上了当的我面带愠色的说“老人家,我们收的是带有文人气息和有历史传承的民俗物品,你把这些破垃圾说成是你家的传家宝,还收俺100元的预观费,您这也太坑人了”。

  老人不慌不忙的说:“您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呢?我说它是传家宝是有根据的,1948年胶东军区解放剧社来俺村演出歌剧《三世仇》,剧中扮演王老五的演员穿的那身破棉衣比俺这身新的多,演出结束后贫雇农都提意见,说王老五的贫穷在剧中表现的不真实,在区长的举荐下,第二天他们团长带领演员来到俺家,让俺爹脱下来光着腚钻到被窝里,穿上这身一试,那个待劲就不用说了,到演出第二场时,王老五穿上俺爹的这身破棉衣演出,一出场下面就掌声一片。如果俺爹还有多余的棉衣过冬,你今天还看不到呢?早就让剧团给拿走了。以后县长听说了,还亲自来俺家嘱咐:“这是一件传家宝,要好好保管,留传后世”。到了1964年,全国搞社会主义教育,县上办阶级教育展览馆,县文教局的人来俺家借了去展览了一年,看的人都感动热泪盈眶。县长都说它是传家宝,你敢说它不是”?

   听到老人的诉说,一股莫能明状的滋味萦绕在心头。我就说:“那您就一代一代的保管下去吧,时不时的还能给您添一些收入,看来你的生活就依靠它养老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一直沉浸在一天的所见所闻中。是啊,老人说的没错,在那个年代,那件破了再没法破的破棉衣就是一件传家宝 ,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更替和变迁,是那个年月思想意识的产物。想一想今天,富甲一方的官二代,那个不是穷苦人家出身,如果他们出身名门权贵,也不会跟着共产党出生入死的南征北战,不会去斗地主,分田地,他们的父辈也入不了党,也当不了官 。老人让先交100元有欺骗的行为,但他也是被逼无奈 ,如果他家里生活富足,那件破棉衣早就被扔掉了,还能留到今天。

                             赵仲泉写于昌邑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