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镇干部与牛的故事
王某人,潍水东岸某乡镇干部。家有妻,子,共三口人,夫妇和谐,家庭美满。膝下一子,年方十岁,取名大平,生的眉清目秀,聪明灵俐。
时在1982年冬,全县实行大包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倾刻间被解体,三十多年的集体经济一夜间被彻底的消灭。王某人喜的心花怒放,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就拿出家中的集蓄,添置生产工具,先买了地排车,又到市场上买了一头小牛,举家种地过日子,那使属家什可得一应俱全啊。
自把这头小牛牵回家后,一家人的心里那可乐开了花,古语说:“穷汉得了一头驴,半夜午更数毛衣”。一头牛在那时可是家中最值钱的私有财产,每当儿子大平放学,书包不放也得先到栏里看看牛,去割一筐最嫩的青草放在槽内,把奶奶家留着过年捞晨饭的小米偷一把填到牛的嘴里,其待遇毫不亚于家中最年长的爷爷。
每当往地里送粪,大平就把牛套上车,他头前牵牛,其父持鞭在后,大平就说:“爹,咱走吧?”他爹就回答说:“走”。
小牛便使出浑身解数,后蹄踩着前蹄的脚印拉车前行。就这一劳动场面,好像是一老一少的两个将军在阅兵。
时到1986年,小牛早已长成了大牛,拉车,犁田,耘地,为这个家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牛与这一家人的亲和力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家中虽然有鞭,但就从没有抽落到牛的身上,妇妻间说话时有高声,但对牛确是温声细语,牛也就成了这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恰在此时,王某人因是中专学历,家属够农转非的条件,全家就被转为非农业户口,离开了祖辈居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但他们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头牛,经夫妇二人一夜商量,最后决定忍疼卖牛。
牛被牵到市上,立刻就引来了大批买主,经讨价还价,最终以25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村的一个支部书记。
牛被卖出的第二天,支部书记就怒气冲冲的牵着牛找上门来,说:“你这个老上级也太熊人了,您这个牛不听招呼,套上车不会走,栓上犁不会拉,俺光鞭子打坏了两竿,它也没走半步,快给俺钱,这牛俺不要了”。王某人就说:“绝对的不能,是你不会使唤,不信我给你套车看看”说话间儿子大平就把牛套上了车,回头对他爹说:“爹,咱走吧?”他爹就说:“走”。那牛就拉着满满一车粪土,快步如飞的上了路。支部书记一看心里就有数了,说:“我明白了,弄了半天您这个牛是不叫“爹”不走啊?”
支部书记就高高兴兴的把这个“爹”牵回了家中。每到春种秋收的大忙季节,为了叫老牛给他多出力,他还违心的叫声“爹”,可是到了一九八九年春,支部书记家有了拖拉机,这老牛的生命可就走到了尽头。他叫来了村里有名的“黑屠户”,将牛捆了个四蹄并拢,先开胸放血,后剥皮抽筋,将牛皮做成了皮卡克,将牛肉下锅烹煮成了五香肉罐头,一家人尽享起了美味。这头辛勤劳作与人亲和的孺子牛最终也没逃脱被人宰杀的命运,以其全身心的奉献精神完成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赵仲泉于2009年11月11日写于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