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又是凌波迎春时

又是凌波迎春时

又是凌波迎春时

每到春节来临,我都会到花市去挑选几个上好的水仙球,精心修理、雕琢一番,或陶瓷盆儿,或玻璃盆儿,填几粒清洗干净的石子,把水仙球放正,倒满清水栽好,及至春节前后两三天,水仙花便荦荦地、袅娜地争先恐后的绽放了,淡淡地暗香袭来,便觉春意满堂,其乐融融。

水仙是腊月花神。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时嫁给舜,姐姐为后,妹妹为妃,相处甚好。舜帝南巡驾崩,是年腊月娥皇与女英也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被二人的至情至爱所感动,便将她们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封为腊月花神。另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记载;明朝景泰年间,张氏先人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回乡省亲,路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带回蔡板老家栽培,培育成今天的水仙花。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生存条件极为简单,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就能生根发芽、抽箭开花。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优美的颂词。我最喜欢宋朝刘邦直的七绝诗《送水仙花》,“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一枝”,寥寥二十八个字,就把水仙花那冰清玉洁的仙子风姿描画的一览无余,栩栩如生。“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两句诗是咏水仙的佳句,字面上看来很平淡,但却道出了水仙的风韵高格。整诗以平淡之笔道出水仙清香淡雅、冰清玉洁、自然天成的品格。朴素的水仙只要得到一壶清水,就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束,谓之水中仙子。她紧随梅花之后独在寒冬中开放,玉洁冰肌。这种仙风道骨的韵气在百花中有谁能与之相比?也许只有那淡妆女子头上一枝冠簪堪可相比吧!就连鉴湖女侠秋瑾也为水仙道出了“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的感叹。

我之于喜好水仙,缘于十年前春节前的一个礼拜天,朋友来家里闲聊,带来一个水仙球,我起初还以为是洋葱头。他知道我乃从不拨弄花草之人,就说是水仙,很容易养,放在浅浅的小玻璃盆儿里,隔三五天换换清水,它就会抽叶窜苔、放箭开花的。养棵水仙花,也好让我在冬天里就能感觉到春天的意境和气息。难得朋友这样苦心,也就不忍心拂他好意,找一深不到10公分,口径敞开的小圆玻璃盆儿置于茶桌。他要了剪子、刀片,不一会儿,就把个水仙球修理的漂亮了许多,放在小玻璃盆里,倒满了清水。依着朋友的吩咐,隔三五天我就给水仙换一次清水。过了不几天,水仙球的底部就生出了豆芽似的嫩根,清晰地直竖在水中。又过了几天,伸出葱芽似的叶茎,叶茎中间开始吐出雀喙似的绿箭,如儿时所见清明前后菜园里新生的葱绿,很洁净。我挺爱这点绿!不多久,这绿便生长出来,叶片长到六七公分的时候,花箭也随着冒长起来。原就葱绿的叶片,配上新抽出的五支花箭,看上去非常舒服的感觉,真的就给我这不大的客厅溢满了春的气息。

一日清晨,习惯早起的我,伸展着双臂,从卧室踱到客厅。一股淡淡的清香徐徐飘来,袅袅绕绕,这香味似乎在我的记忆里有过,是那么的熟悉。我使劲儿贪婪地嗅了几下,就循着这股清香寻觅过去,一直走到了茶桌旁,眼前一亮,我脱口而出:水仙开花了!清冽的芬芳源源不断地从洁白的花瓣释放出来。一枝花茎伸着吊杆似的臂,凝结一朵朵青白色的花苞,那肩挨肩的两朵,已羞涩的低垂着绽开了;另二枝花茎也抽出了麦穗似的花骨朵。这就是被人们称作凌波仙子的水仙?没几天的功夫,整个球的花箭上的花苞陆续开放了:一对一对地,昂首绽放着,直直的擎立在绿叶之间,花朵不大,呈星星状喇叭口式,给人无限的温馨和遐思。

就这么简单,朴素的水仙就开花了,我因此喜欢上了养水仙!

随着养水仙的年份的增长,后来也就知道了水仙的一些历史。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最让我吃惊的是水仙球要在土壤里埋上三年,吸足了养份,是地气滋润了她的灵性,所以水仙在水盆里就能重新碧绿,生根、开花,尽情地吐纳出酝酿了三年的芬芳。正像一首小诗说的那样:经历了春华秋实的欣喜,在最初的寒风里,又在默默的积蓄。霜雪如戟,风吹过处,有嘹亮的歌声响起。曾经的期盼,始终如一……竟是这般地执着啊!由此,我深深悟到,万物一理,人亦不例外。一个人只要静下心来,放平心态,耐得住寂寞,默默地勤奋耕耘,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能广采博收,才能丰富充实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朝一日绽放出自己人生的瑰丽光芒!

新年已到,又是凌波迎春时,我养的水仙已经吐蕾绽放,不时的扑面而来缕缕花香,着实令我陶醉,陶醉在了如同水仙一样朴素的美好梦想之中,期盼着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