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贾宝玉,《红楼梦》便不能称其为“红楼梦”。一部红楼大梦,自宝玉始,至宝玉终,方为正解。
贾宝玉的前身乃仙界赤霞宫之神瑛侍者,他落草时所含之玉,才是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不少人将贾宝玉等同于“石头”,这是不对的。顽石经渺渺真人大展幻术后,变成一块鲜明莹洁可佩可拿的美玉,又镌上数字,夹带来到世间,成为传世之宝。看官着眼,此宝可细思之。
贾宝玉最大的嗜好是“爱红”。他制胭脂,吃口红,乐此不疲,且本性难改。就连居所之名,不是“绛云轩”,就是“怡红院”,足见其“爱红”之深。
贾宝玉虽被警幻冠之以“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但此“淫”仅为“意淫”,与皮肤“淫滥”之徒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贾宝玉的爱情还是很专一的,虽说他早就与袭人等领略过警幻所训之事,但他的精神、他的“心”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林妹妹。大家想必还记得“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第三十四)那一回,宝玉支走袭人,遣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半新不旧的手帕。看官着眼,宝玉深意何在?你也许会说林妹妹爱哭,是送给她擦眼泪的。也许会进一步的理解为“横也丝(思)竖也丝(思)”,宝玉在诉说相思深情。这些理解都不能说是错,但均未点到根本上。我认为妙就妙在“半新不旧”四个字上,宝玉是在委婉地告诉黛玉:妹妹放心,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绝不会为了新来的(宝钗)而疏远你,也不会为了老旧的(湘云)而舍弃你,我只喜欢妹妹这个“半新不旧”的。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一时五内沸然炙起,由不得余意绵缠,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向那两块旧帕上题诗三绝。林还要往下写时,但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艳压桃花。黛玉旧帕题诗,绝不是泛泛闲笔,伏脉千里之外也。
文本第三回批宝玉《西江月》二词,本人认为甚为不妥,不知作者本意何在。特别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几句,把宝玉说的也太不堪了。宝玉的才情诗意自不必说,单就他看问题的深刻性和准确性,恐怕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四十五)一回,从表面上看薛林二人前嫌尽释,互相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为了调养林黛玉的身体,宝钗还主动要求每天来送燕窝,把个林妹妹感动得一塌糊涂。到了第五十二回,有这样一段话:
(宝玉)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
每每读到这段文字,心里总感觉怪怪的,我想每一位细心的读者都会有此同感。但善良的人们总不愿把宝钗往坏处想,主流的红学专家们更是不容许别人对宝钗说半个“不”字,仿佛谁言其不好便是大逆不道似的。难道宝钗真的是“美玉无瑕”吗?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宝钗的人品是很成问题的。如第二十七回“扇扑玉蝶”一节,明睁大眼的是嫁祸于人;再如第三十回“机带双敲”一节,宝钗对小丫头靛儿的一声断喝,不亚于河东狮吼!这还是平日里雍容端庄左右逢源的宝钗么?还有“抄检大观园”时的那段无头公案,我们且称之为“绣春囊”事件。傻大姐在大观园捡到的绣春囊到底是谁丢的?司棋?宝玉?尤氏?皆不是。据我分析是宝钗所为。前面“宝钗之副”袭人刚刚告了密(重点告的是黛玉),后面紧跟着就出现了“绣春囊”事件,你觉得纯属巧合吗?事实的真相应该是宝钗从薛蟠处弄来“绣春囊”,趁人不备掷于园中山石之上,意欲陷害黛玉,结果却害死了“黛玉之副”晴雯。纵观前八十回之宝钗,其阴险狠毒智谋权变远在王熙凤之上,与贾雨村有的一拼,颇具莽操遗风。如果她以后嫁雨村为妾或妻(钗于奁内待时飞),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感到奇怪。前一段时间我曾写过《乱侃红楼之薛宝钗》一文,当时的认识实在是太肤浅了,竟被宝钗放出的烟幕弹迷住了双眼,比起贾宝玉来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上段对薛宝钗分析了这么多,为的是让大家相信:宝钗在送黛玉的燕窝中是做了手脚的!宝钗有作案的动机:害死黛玉,独得宝玉。有实施的条件:骗取了黛玉的信任,且精通药理。多亏宝玉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地换了燕窝,黛玉的病情才慢慢又有所好转。
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百余回的原本《红楼梦》只流传下不完整的前八十回?后几十回到底有什么“碍语”?故事的最终结局到底怎样?近日读红偶有所得,不妨付诸文字以期抛砖引玉,谬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红楼梦》是一部“家亡血史”(贾王薛史),但这个“家”,不是“曹家”,也不是“贾家”,是“甄家”(真家)!文本中明写的是“贾家事”,隐含的是“甄家事”(真事),而这个“真家”便是“大明王朝”,隐含的“真事”乃一部“明亡清兴”的血泪历史!
本文第二自然段我曾提醒大家着眼宝玉之玉,现在请你细想它像什么,像不像“和氏璧”——传国玉玺!宝玉喻指的不是某一个人,他象征的是皇权!“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什么东西能使得人们“白骨如山忘姓氏”?江山(皇权)美人也!
弄清楚这些后,原先困惑我的许多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如红楼梦歌词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宁”:贾敬喻指“嘉靖”,因其迷恋于炼丹修道,不理朝政,为明王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宁远大捷”后,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错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实乃王朝灭亡之“首罪”。
假设“贾府”喻指“明王朝”这一前提成立,那么八十回后的故事梗概大致应该是这样的:
山雨欲来,黑云压城,贾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几方势力对宝玉明争暗夺,矛盾不断激化。贾母力主娶黛玉,贾政则取中妙玉,经过折中,两人同娶。妙玉不想沾惹红尘,弃庵出走,在瓜洲渡口遇一老色鬼,被其暗算,屈从“枯骨”,后沦落风尘。
正当众人为二玉准备婚事的时候,却传来元春被处死的消息,罪名是私通外敌,动摇军心。贾府上下一片哀嚎。贾母惊悸之下,一命归西。
有道是祸不单行。紧接着贾赦、凤姐等人的几桩人命官司被牵连出来,贾雨村又密告贾府藏匿甄家财物,宁荣二府被查抄。贾赦等被流放。王熙凤被打入死牢,血崩之疾复发,死于狱中。贾政等虽无大过仍居荣府,然家产大部充官,家道更为艰难。
熟料贾环(喻李自成)等趁乱勾结强人,冲入贾府,杀死贾政(喻朝政),抢夺财产,劫走宝玉。黛玉苦寻宝玉不着,万念俱灰,自缢而亡,临终前将题诗的手帕用瓦块压于树下。
贾环、蓉蔷(戎羌)、柳湘莲等几方势力互相厮杀,战乱不断。后贾环被杀死,贾芸、红玉等于狱神庙中救出宝玉,逃到一户家中,不想却是蒋玉菡袭人夫妇家,可巧宝钗、麝月等也避难于此。袭人一如既往,尽心供奉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不消细说。
宝玉牵挂黛玉,欲回贾府,众人苦劝不住,宝钗随其前往。
两人来到大观园中,但见白骨森森,衰草枯杨,蛛丝儿结满雕梁,一派肃杀萧条景象。宝玉追昔抚今,不觉泪流满面。
宝玉由手帕找到了黛玉的尸骨,将其掩埋在黛玉当年葬花处,然后长诔一篇,字字血,声声泪。
宝钗设计与宝玉成婚后,成天督促其读书习字,考取功名。宝玉不胜其烦,终悬崖撒手,飘零四方,乞讨为生。“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其状苦不堪言,甚是凄惨。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白发苍苍的宝玉正拖着讨棍在雪地行走,忽见路边躺着一位即将冻僵的老妪。宝玉将她抱回破庙,烹雪救活,却无意中发现其身上带着一个金麒麟,正是宝玉当年所赠之物,原来此人是史湘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两人暮年又相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湘云嫁卫若兰后,夫唱妇随,温顺和美,度过几年幸福的时光。新朝执政后,卫家不肯归顺,被抄家问罪。卫若兰只身逃走,后死于战乱。湘云知音难寻,不肯再醮,流浪至今。
一年后湘云病故,“湘江水逝楚云飞”。至此,红楼重要人物皆先后归仙,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主要人物命运补记:
薛宝钗:宝玉悬崖撒手后再醮贾雨村。后雨村获罪,全家被流放宁古塔。途中宝钗亡,埋尸雪原。
贾探春:为和亲清明时节远嫁,做了外族王妃,客死他乡。
贾迎春:嫁孙绍祖仅仅一年,便被折磨致死。
贾惜春:抄家前已出家,终老青灯古佛旁。
贾巧姐:家败后被王仁、贾蓉等人卖入妓院,后被刘姥姥赎出,嫁板儿为妻。
李纨:避难于深山,不管他人的废与兴。后贾兰金榜题名,加官进爵。李纨头戴珠冠,身披凤袄,喜极而泣,一命归天。
甄英莲:被夏金桂折磨而死,极有可能是八十回后死去的第一人。
花袭人:“宝玉之副”蒋玉菡步宝玉后尘,袭人中年亡故。
平儿:王熙凤被休后扶正,后为保护巧姐献出生命。
紫鹃:黛玉自缢后,日夜哀嚎,啼血而死。
薛宝琴:梅家获罪,梅公子亡,宝琴青春守寡,流落他乡。
甄士隐:隐居道观,曾怒斥前来占卜的贾雨村,后老死。
贾雨村:新朝建立后,又从小官做起,步步高升。后遇顶头上司竟是自己的“故人”——门子(葫芦庙小沙弥),被问罪流放。
宝玉所有的亲人均不在人世,感觉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趣,便一头扎入江中,只求速死。冥冥之中却被两位仙姑拽起,直飞往“太虚幻境”……奇怪的是当年的卷册还在,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副情榜。宝玉定睛细看,但见:
金陵十二钗正榜
情情——林黛玉 无情——薛宝钗 情圣——贾元春
情敏——贾探春 情憨——史湘云 情隐——妙玉
情懦——贾迎春 情冷——贾惜春 情雄——王熙凤
情缘——贾巧姐 情槁——李纨 情孽——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榜
情呆——甄英莲 情俏——平儿 情高——薛宝琴
……
金陵十二钗又副榜
情勇——晴雯 情箴——袭人 情慧——紫鹃
情络——莺儿 情烈——金钏 情守——麝月
……
金陵十二公子榜
情不情——贾宝玉 情痴——甄宝玉 情怨——冯渊
情侠——柳湘莲 情豪——冯紫英 情英——卫若兰
……
话说通灵宝玉预知天下将乱,便悄然挣脱了宝玉之身,整日隐藏于草堆枯木之间,后悔当年来到人间。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可巧从此经过,石头央之再四,终于又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历经人世间悲欢离合后,返璞归真!后人曾赋诗一首云:
红楼梦已尽,
清风水国吟。
文章千古事,
谁是明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