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想吃,能吃,有的吃,便是人生了不起的造化了。
回首过去的日子,岁月被一条叫做“吃饭”的链子紧紧贯穿着——当年爷爷那一辈因为吃不上饭,从大连举家迁回山东,还是吃不饱饭;吃惯了地瓜干的父亲,在上中专后第一个周末,看见学校包的“纯肉丸儿”馅的水饺,满是菜色的脸上竟然紧张到一塌糊涂;老妈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试着去讨饭,遇到熟人家一哄而散……“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穿暖了,人才会有精神关乎上层建筑的事情,才有精神在这样一个冬夜里写这篇东西,嗯。
父亲经常谈起年轻时一件往事,那年老家一邻居家盖房子,每次吃饭时,都有一条很小的“寨花鱼”端上来。按照当年的惯例,这条鱼是个“看菜”,是要在“完工酒席”上才能叨开的。那个年头,谁家买条鱼都不是个简单事。于是席间,好客的主人每次都对父亲说:“你离着鱼近,你把它叨开!来!叨开!”每次父亲都客气的应和着,却总是不动那条小鱼一下——动了就不懂事了!主人家拿什么来喝“完工酒”?
终于房屋竣工那天,席间那条小鱼又端上来了,“来!来!来!完工了!吃鱼!”主人依旧那么热情的张罗着,说着就要去叨开那条不知道热了几遭的“小寨花”。“心领了!还是过几天等孩子结婚,亲家席上吃吧!”客人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主人愣了一下,这句建议好好有实际意义啊!只见这个汉子喃喃着不知道说什么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时候在座的人忙一起劝着主人,让他坐下,继续喝酒吃菜!直到喝完了那顿辣的不得了的“串香”完工酒,那条小鱼还是原封不动的躺在碗里,上面点缀着几根碧绿的,好看的香菜……
而我常常有些不可思议的想起那句“你离着近,把鱼叨开吧!”——这句只有放在那个时代背景来理解的话,巴掌大的餐桌,离的远近有什么区别?当年鱼的主人早已过世很多年了,这个汉子在那个年代里曾经多么的为难啊,他想让帮工的乡亲们吃的舒服,却窘于囊中实在羞涩,只好客气的虚让着。上几天回了一趟老家,村里有人已经买上奔驰350了,这个老生常谈的故事早已走得很远很远了,只留下那句“你离着鱼近,叨开吧!”憨厚的声音在村子上空又一次回荡着,激励着我们好好过日子,不敢——永远不敢忘本啊……
还是我们村里,有一位大叔那年长癌已经晚期了,医生说回家吃点好东西等着吧。他那次找到我在供销社上班的二叔,一脸认真的说想托叔买点“肴肉”(猪头肉)吃吃。结果那天傍晚他很早就在村头等着,待二叔骑自行车的身影渐渐由远及近时,这位大叔有些迫不及待的接过那包油泽油泽的猪头肉,蹲在小麦泛青的地头大咬大嚼了起来。旁观的人都落泪了,这时候村里另一位长食道癌的大爷看见这一幕,感慨万千的说:“人想吃什么能吃下去,就是福气啊!”——因为他已经是什么也吃不下去了。
本人胃口很好,几乎没有什么不吃的东西——想想也不对,我是不吃西兰花,还有那种银木耳的。在收费站的时候,大雪封门的日子里,伙房那几个杂碎老是做这两样菜,一做就是满满两大盆,泛着一看就没有胃口的,油腻腻的黄色油花。不光我,单位很多同事都吃不下去,我们私下买了不少小电饭锅,在宿舍涮羊肉吃。后来被一个叫做“毛大喇叭”的同事告密后,被站长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了。我们就把电饭锅转移到烧锅炉大爷的宿舍内,在热气袭人的锅炉房旁一丝不苟的涮着从村里买来的货真价实的肥羊肉,喝着冰凉刺骨的青岛啤酒。这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还有小学二年级时学的课文《秘密学习》——人家是秘密学习,我们是秘密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你说我容易吗?
上几年因为工作原因,吃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好叫货”(酒店的菜肴),要问我什么东西最好吃?实在不好下定义,咱是吃得了麻辣鲜香的川菜,也享得了装模做样,拿刀执匙的西餐。吃过浑圆细腻的蛇肉,也品过土得掉渣的蛤蟆,豆虫,蚂蚱……假如可能,吃遍天下东南西北该多好啊!初中时学过刘心武老师的一篇《炸酱面》,感概颇深。刘老师在文中称,人在外地最饥饿的时候,往往想到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家中那碗热乎乎的炸酱面——比如还有圆嘟嘟的大蒜等,因为这个有家的味道。那么我的家在哪里?是那个风雪中的小村庄?是我们自豪有加的小县城?还是那只骄傲挺立的雄鸡?……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创作有代表一定水准的“满汉全席”——这是集合了中华众家之长的美味“大团圆”,那么世界的“满汉全席”在哪里?像精彩绽放的意大利菜,冷艳细密的日本料理 ,精致考究的法国甜点……上段时间《一仆二主》热播时,有人说我长得挺像张嘉译大哥,就是嘴巴没人家好看,我的嘴巴有点太大了!
我不以为然的笑笑,心想你们懂什么!嘴大可是要吃四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