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忆五十年前海阳社教的那些事

忆五十年前海阳社教的那些事

 

 

 

                            忆五十年前山东海阳社教的那些事

                            

            

 

 

 

      想起那“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1964年。全国进行重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山东的海阳县被列为全国重点。由中央到公社的在职干部、解放军、农村选拔的优秀青年等,组成了几万人的工作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海阳县的广大农村。与农民 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阶级斗争为纲,清理农村干部的经济、政治、思想、作风等问题。一场浩大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就这样开始了。

   我当时在海阳的里店区,潮外公社潮外村,但我们不是工作队,是在此驻防的解放军战士,因要配和党的中心工作,也有时参入了运动之中。今将当时的所见所闻略加整理,以飨众位网  友。                                                            

             一:未社教前的海阳农村印像

   潮外村地处沿海,与潮里、庄上、大颜家等村相邻,农民靠半渔半农维持生活。此时、因大跃进造成的破坏已基本消除,民众虽然生活艰苦,仅靠地瓜干和野菜来充饥,但对党的信任与希望的信念不减。因他们把三年饥荒,死里逃生的苦难都归结到右倾机主义身上,是1959年庐山上的彭、黄、张、周造成的,只要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好日子就在前面,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一定能够实现。当时群众的觉悟都很高,党的基层政权较为牢固,干群同心,建设社会主义的劲头十足。早在前一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助人为乐,人人为公,人人爱国,好学上进,蔚然成风。民风惇厚的乡民,把偷盗看成罪恶,生产队的仓库从不上锁,村民种的白菜都在坡里就地掩埋,家中最贵重的胶轮小车都放在大街之上,村中从没发生一起偷盗案件。因在1963年秋天,海阳有台湾武装特务在大白圈登路,被当地驻军与民兵歼灭,故民兵组织尤其活跃,生产之余,都积极的参加军事训练,涌现出了好多民兵积极份子。村里的领导干部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过着与群众同样清苦的日子。军民关系极为密切,军爱民,民拥军,如同一家人。每当部队放电影,从银幕的中间划一条直线,一边解放军,一边老百姓。每到农忙季节,部队都到村里参加劳动,与民众一起干农活,真有军民一家人的感觉。使这个沿海的小山村,显的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二:社教工作队的纪律

   四清工作队的纪律非常严格、周密,竟有二十条之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几大类:一是严格保密,在四清期间不管级别高低,职务大小,资历深浅,年令老轻,一律称同志,或简称老王、老张,或直称其名,不准称职务。老百姓也叫他们老王、老张。二是实行三同,即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三是不准与社员谈恋爱。年轻的工作队员都虚说年令,慌说自己有老婆、孩子。四是酒、肉、鱼、蛋、面五不吃。

                   三:社教工作队的要员组成

    在海阳社教工作队的主要领导,是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克实,他坐阵海阳县城,有时到各村来视察和调研。潮外村住的有26军的政治部主任魏伯亭(后任解放军总政部干部部长)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三轮摩托车,时常见他穿一身不带领章的旧军装,召开村民会议,参加生产队劳动。住在纪滩村的是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代号老李,他坐一辆中型吉普车,待人很随和,经常与老百姓和战士聊天。住在臧家村的是山东省副省长刘秉林,他在社教期间,组织老百姓在山上种了很多苹果。其他的大干部还很多,因时过44年,都想不起来了。

                  四:社教工作队进村的工作

    社教工作队一进村,先把生产队的帐目封存。不接受村干部的任何意见,都到老百姓家中访贫问苦,征求村民对村干部的看法,组织村民揭发干部的问题,待到村民发动起来已后,就开村民大会,组织骨干份子大会上揭发村干部的问题。当时的气氛极为紧张,有的村干部不理解社教工作队的作法,时有自杀事件的发生。具说社教一开始,海阳就有八十多名干部自杀身亡。

                   五:社教工作队的生活

   社教工作队一进村,不准自己设食堂,都到老百姓家中去吃饭,同时规定不准吃好的,老百姓吃什么就吃什么。当时群众生活极为困难,家中主食是地瓜干加野菜,细粮基本没有,时有工作队的成员饿昏的现像发生。我记的有一次,部队改善生活炸油条,有的工作队员就问我要油条吃,部队马车班喂马的豆饼,他们都去要着吃。有一位社教队员因有胃病,正日面黄肌瘦,抱肚工作。今天我明白了,为什么当时群众生活那么苦,人们都拥护党的领导,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就是当时干群关系密切,没有腐败现像的发生。为什么以色列那样一个小国,能在周边都是敌对国家中生存,是因为每当战争来临,总统与战士同时冲向战场。由此可见,干群关系在国家机制中有多么重要。

                六:感动人的几件事

    (一)魏伯亭的办公室在潮外公社驻地,有北屋五间,东西两间是他与警卫员的卧室,三间正庭是会议室。他每天晚上都在此召开会议,入会的干部多都吸烟。潮外村有一残废军人,每天都从警卫员打扫出的拉圾中拣拾烟蒂巴。一天,被魏伯亭发现后,他即叫警卫员把烟蒂拣出单放在碗中,等这名残废军人来取。此事虽小,但反应出当时高级领导干部,关心人民疾苦,与人民血肉相连的高贵品质。

   (二)1964年春,我与临朐籍战士王丹明去小野口村走访贫下中农。到一户姓丁人家看后,只见这家人家中有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和一位四十岁的大娘,问后便知,大爷是这位大娘的公爹,大娘有一位与我年令相仿的儿子,一家三口,三代人。此时大爷问我们家是那里人,小王说是临朐,又问距南麻有多远,小王说相距很近。俩位老人听说后,当场大放悲声,泪流满面。大娘拉着我们每人一只手瘫在地上痛哭,使俺俩不知所措。问后方知,大娘的丈夫在四七年牺牲在南麻战役,临朐在什么地方,南麻在那里,他们都不知道,仅从烈士证书上知道牺牲在临朐南麻。此时,大爷急匆匆跑出门外,待了不大一霎,有四五十名村民含悲流泪的来到了丁大爷家,他们将我俩围在中间,这个扯扯我们的衣服,那个拉拉我俩的手,就好像他们十七年前应征当兵的亲人头一次回来一样。问俺临朐在中国的什么地方,距他家有多远,那里是靠山还是临海,有没有烈士坟墓,在他们的哭声中,我们都一一作答。

后来经我们调察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村共有五六百口人,在1947年春天,就有37名青壮年被动员报名参军。他们入伍不长时间就参加了南麻战役,只回来了三名伤员,其余三十四名全部壮烈牺牲在南麻战役。海阳啊:伟大的海阳人民,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您们又得到了什么?人民所覆载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没有他们的牺牲精神,那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今天手眼通天的高官们,如果忘记了他们,可真是天理不容。

 

(三)刘秉林副省长在臧家村带领群众种植的苹果,到了1966年秋只长了一个苹果。群众从春到秋,精心看护,在社员心中,这就是希望,  这就是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开端,就是省长与他们劳动的硕果。正当他们对未来憧憬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东风吹到了他们村。

   当时村内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村干部、社教积极份子和基本群众,成立的组织名叫东方红战斗队;一派是以村内的一些对干部有意见,和急于想当干部人,及少数学生组成,成立的组织名叫杀、杀、杀战斗队。他们为了这一个苹果展开了急烈的辩论,东方红要把这个苹果送给省长刘秉林,理由是:刘秉林与我们同劳动,共甘苦,是他去泰安给咱买来了树苗,使咱村才有了这成片果园。结的这第一个苹果就应该送给他,叫他看看这丰收的成果,共享这丰收的喜悦。杀、杀、杀战斗队一派认为:有了这成片的果园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成果,毛主席是伟大领袖,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刘秉林是走资派,是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在山东的代表人物,这个苹果应该在去北京串联时送给伟大领袖毛主席。

   整在两派争辩之时,三支两军的工作队进村了。面对两派的争辩,这可难坏了解放军的工作队,于是,他们便带着这个问题反应到上级机关。上级关又反应到更上一级的机关,反复数次,最后拍板定案。杀、杀、杀战斗队为革命群众组织,认为他们阶级觉悟高,对毛主席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理应得到解放军的支持。而东方红组织不服,两派形成了敌对的组职,为后来的武斗按下了祸根。

   这件事今天看来特别荒唐,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现实。在此村支左的同志还出席了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三支两军积极分子大会,作为典型来学习推广。

   前几年,我读《史记:秦本记》总感到赵高指鹿为马的事不可理解。一个带角的梅花鹿怎能说成马呢?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当权力与威望无限制的膨大时,就会使人变成疯狂,再明白的人也能作出错事来。到一定的程度,不用说指鹿为马,指鹿为蚁的事都能发生。

(四)潮外村有一名残废军人,年令约有四十多岁,党员。他的妻子病亡,撇下了两个小孩,虽有点残废金,但怎是一个男人拉拔两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娘,日子过的比较艰难。

   社教工作队进村后,有群众反映他与村中一个成份不好的妇女有染。那个女的经常去他家干这干那,还给他的小孩做衣服。这件事在今天看来很正常,但在那个年代可就成了大事。于是,工作队就找他谈话,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说他丧失阶级立场,与阶级敌人同流合污。如若不改,就要叫他考虑党籍的问题。这个党员考虑后说:“我不搞她,我搞谁?搞贫下中农是自己的人。”此言一出,当场就把与他谈话的人笑的歪倒,弄了个严肃开始,欢笑而散。此事后来成为笑谈好多年。

    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是按经济划的成份。地多的是地主,钱多的是资本家。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可就复杂了,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上纲上线。把对立面在逐步扩大,时间短了还行,时间长了可就不好办了。多亏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拨乱反正,不然我们今天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呢。

 

                                  赵仲泉2008年10月15日写于文景明居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