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上段时间跟老家一个女同学偶尔通了一次话,竟然听到了一口流利的潍坊话,就像那些经常很自然的拿不好筷子的美籍华人一样,该女同学不到20秒的通话内,很自然的夹杂着“不绳墨(没有做),好连喊(类似算了吧), 你灵范(你聪明)”等词汇,使我屡屡认为打错了电话——据我所知,该同学到潍坊才不过几年的时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昌邑人呢!
那次我去接一个画着浓妆,长相奇丑的女评委,她在车上无意间说起,称昌邑人说话都有个“呕吐音”。对于这个,我没有仔细琢磨过,倒是很自然的想起一个故事:在潍坊上学时,一个潍坊女同学给昌邑人编了一段关于上厕所的笑话,说一个男童对妈妈说:“妈!俺带拉!”男童妈妈:“拉就拉版!”男童:“木有纸啦!”我当时听了这个回敬道:你们潍坊人是这么说的:“妈!俺带拉囊!”“你拉就是!”“不是捏过!捏过绳墨!没纸了囊!”当时这个笑话惹得那个奇丑的评委捧腹大笑,我顺便告诉她,吴侬软语柔柔里地“好好吃吃烤地瓜瓜——”,远不如那带着“呕吐音”的“佛跳墙!980一位的佛跳墙”好听!
身边不少在一个陌生城市呆了三天二日的伙计们,再见面就拼命模仿那个城市并不好听的地方方言,想证明什么呢?如果像贺知章那样少小离家,待到老大衣锦还乡的时候,还是那口不曾离去的乡音,那该有多好!听见发小刚才还跟我说:“你慢点,才下了雨挺CHUA ”,转身上了出租就问司机:“织个儿滴车?(自己的车吗)”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就像一个鸭子在拼命模仿公鸡打鸣的声音,还洋洋自得——其实出租车司机早听出你在“模”了,只不过懒得问你是哪里人罢了!
刑警在审讯犯人时,总能根据各人籍贯不同,想法设法引出他那怎么也改不去的个别词组。令我吃惊的是,这些“入乡随俗”了的伙计们,居然能连乡音里最原始的词组都消化的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就像那次北京一家外企招聘老总秘书,一个小伙子冲破重重考验,最终脱颖而出!公司中午的接风宴席上,小伙子操一口流利,地道的北京话,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接人待物,受到了席间所有董事会成员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董事长高兴的称赞小伙子的北京话说的真标准,问他一定在北京呆了很多年吧?当得知小伙子刚来北京三个月时,董事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若有所思,然后宴会结束后,小伙子就被宣告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今年夏天,一个有数量豪车,多套各地别墅的朋友在空间说祝愿孩子夏令营过得愉快,有人跟帖说还没出发呢!该朋友回了一个昌邑味道颇浓的“预祝忙!(预祝嘛)领会精神!”那一刻,看过这个帖子的人都没觉得土,他们像我一样觉得这个朋友真是有范儿!幽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或许我终将长途跋涉,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寻找心中的梦想。待到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蹒跚归来的时候,会不会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豪情万丈,只留一个空空的行囊?那时,若是还有这口不曾失去的乡音,便是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