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月饼,却少有人问津。
正逛着,有两位大嫂推着购物车从这里走过,一个问:“买月饼了?”
“俺没买,没有愿意吃的”
“过节走亲吗!”
“现在谁还送月饼?俺家去年的月饼还在冰箱里放着。扔了可惜,放着占地方,没人吃”
“可不是吗,不是说话欺负老天爷,家里有老人的,过节收的月饼都长了毛。扔的到处都是。你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连月饼都不稀罕吃。”
“条件好了呗!如今月饼已经成了寻常百姓家非常普通的副食品了,孩子们都不稀罕,哪像咱们小时候那样。”
是啊,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每家只分一斤月饼的票,也就是每家之分两个月饼,尤其是孩子们,刚进七月就天天数着手指头,盼着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其实也就是盼着那一年分一小块的月饼吃。
八月十四,每家到村代销点凭票买回两个月饼,用包装纸包起来藏好,不让孩子们看着,一是怕孩子们看见眼馋,二是怕调皮小子偷吃。直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才能拿出来。
孩子们盼星星盼月亮从早上就盼着快点黑天,好不容易捱到了黑天,胡乱吃几口黄玉米面窝窝头,就“伺候”着“圆月”。
时间过得真慢啊!
等到父母收拾好一切,才在院子里摆上张小饭桌,上面摆上月饼、苹果、梨等供品先供奉老天——拜月。孩子们你挨我挤堵在屋门口,等着分月饼,简直就是盼那神圣的时刻。
那时,我家七口人,奶奶、爹、娘,还有我们姐弟四个。我们家的供品都是我奶奶负责分的,奶奶把两个月饼中的一个先放起来,剩下的这个用菜刀从中间先横着一切两半,在竖着两切四块,正好我们姐第四个一人一块。说实话,就那时我们姐弟四个,个个把眼睛瞪得老大,谁都不敢眨一下,瞅着奶奶切月饼,生怕切歪了,四块月饼大小不均匀。
奶奶让弟弟和小妹先挑,再就是二妹,因为我是老大,自然我是最后一个拿月饼了。等他们都挑拣完了,我老是觉得剩下的月饼小,自己吃亏,就撅个嘴,整个晚上不乐意,奶奶就在后面分苹果和梨时挑一个稍微大点的给我。可是,因为苹果和梨平时也能吃着,月饼却是一年一次,我还是觉得不合算,奶奶就说“明年吧,明年给你补上”等到明年分月饼时,奶奶早就忘记了上一年的承诺,还是老样子分法,所以那时我就抱怨“当老大真倒霉啊!”
爹娘是分不到月饼吃的。我们姐弟抢着分月饼时,爹娘早就忙活去了。于是,我就带头象征性的(怕爹娘真吃)把自己的那块月饼递到爹娘的嘴边让他俩尝尝。可是爹娘总是“不用尝”,从来也没“尝”过。
东西分完了,谁都不舍得吃,用包装纸包起来,放到枕头边闻味,实在馋了,就用指甲盖拤一点放到嘴里解解馋。这一小块月饼常常能放到农历的十月一还没吃完。
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敞开肚子吃一次月饼啊!
三十几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工业、农业,到国防科学;从文化生活到物质生活处处彰显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发展和富强。以前想要的东西早已成为普通,过去没见过、不敢要的东西也已经不为稀罕。就是我想敞开肚子吃月饼的心愿不知从哪年起也早就淡薄了、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