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娱乐方式的变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也留下了我们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精神文化的清泉涓涓流入乡野,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从这些年乡村文化不断变换的袅袅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农村经济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脚步,看到的是那么多生动起来的笑脸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看大戏、听说书到听收音机看露天电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十分贫乏,有的村甚至连电都没通上, 每逢初春或者冬天,天寒地冻农活少的时候,常常看到身穿破棉袄、腰里系着草绳的乡邻三五成群聚在背风的墙角或斜倚在朝阳的草垛上,边晒太阳边满嘴粗话的闲聊,或者靠打牌搓麻将、四处溜达来消磨这段漫长的农闲时光,酗酒赌钱、偷鸡摸狗的事时有发生。有时候,乡邻们也会请来说书师傅来上一段,东家给口水,西家凑点干粮,胡琴一响,生产队的屋子里就挤满男女老幼,津津有味的听着,一阵阵地发出欢呼。
小时候,每逢过年,附近的一些大村就会请来戏班子扎台子唱戏,演出的节目多是一些京剧、吕剧等传统剧目,台上咿咿呀呀,台下人头攒动,场面好不热烈。然而这样的机会毕竟极少,很多时候,人们过得是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日子。七十年代末,村里给家家户户安装了一个“小喇叭”,成了我童年唯一的“文化快餐”。每天早上,我在《新闻联播和报纸摘要》节目雄壮的乐曲声中起床,小喇叭就安在我睡觉房间的墙壁上,躺在土炕上听着小喇叭里播放好听的歌曲、广播剧、还有长篇小说联播,心里感觉真是一种享受,那时候我想,这小匣子可真神奇,只听见声音看不见人,都躲在哪里说话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收音机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了每家每户的“高档家用电器”,我家的那台老式收音机伴我度过了多少孤寂漫长的冬夜,我从收音机里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了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至今,那台收音机依然摆在我家客厅的角落里,无言诉说着落满岁月烟尘的往事。后来,每个村庄都安装了一个大喇叭,每天在村头的老槐树上传达上级通知,播放最新消息,有时还来上几段好听的戏曲唱段,老槐树下自然成了全村的新闻中心,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总爱聚在那里海阔天空的闲聊、说笑。
那时,电影也逐渐流行起来,深受群众喜爱。青年男女谈恋爱,电影院是最时尚的去处,农村的露天电影很受欢迎。偶尔看上一场电影已经是相当奢侈和令人兴奋的事,童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哪一天,村里来了放电影的,这消息会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周围村庄,男女老少都乐翻了天,早早收工回家做饭,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顾不上吃晚饭就去生产队场院抢占“有利地形”。夜幕降临,场地上聚满了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那个时候流行的都是些“革命样板戏”,当然也有不少革命战争片,像《 地雷战 》、《地道战》等等 ,尽管那时的电影多是黑白片,在制作上都比较粗糙,但在那个年代 ,却是我们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只要听到放电影,不管路多远,也不管天气怎样,人们都会闻风而动,有时候同一场电影,各村追着看个十遍八遍,还是不厌其烦,常常是一场电影放映完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的人物台词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
从录音机到黑白电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农村,录音机开始流行,成了农村姑娘们的时尚陪嫁。年轻人结婚时,录音机里播放的立体声音乐震天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录音机的广泛使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后来,村里有人买了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每到晚上,本村和外村人都一起涌到他家看电视,屋子里盛不下,他就干脆把电视搬到院子里,每当《霍元甲》里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题曲响起,满院子的男女老少立刻屏气凝神,那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电视信号很差,屏幕上时不时雪花一片,图像很不清晰,噪音很大,但人们照样看得如痴如醉。
进入九十年代,买电视的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并且开始有了彩色电视机,电视机前再没有那么热闹的场面了,看电视也不用到处跑了。电视的外观和功能有了很大改观,电视频道可以任意挑选。
从彩色电视到家用电脑、广场舞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追求也日益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坐在炕头看电视”,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电脑空间大,不但有娱乐节目,还有知识信息,对经商、子女教育、农业生产等大有帮助。如今,忙碌了一天的新农民们,闲暇之余有了多种选择,看电视、看电脑上网、看远程教育节目,甚至参加各种培训。人们调侃说,电视如“套餐”,电脑如“自助餐”,而远程教育则如“自选餐”, “三大餐”互补,很好地“营养”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以前村里基本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们白天摸锄头,晚上摸砖头(麻将),就算喜欢唱戏,也没个活动的地方。现在村里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等,又组建了业余庄户剧团,四乡八里的戏剧票友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切磋展示,成了农民的文化乐园,“农家书屋”则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粮仓。如今,勤劳致富的人们已经把娱乐健身融为一体,入夜,健身广场上华灯齐放,乐声悠扬。在这里,没有年龄、性别的界限,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忘情于乡间迷人的夜色,踩着曼妙的音乐、鼓点,抖落白日劳作的疲惫,尽享属于他们的、乡村风味夜生活。眼下,一种可以装在口袋里的智能收音机非常流行,夏夜,凉风习习的乡村道上,不时可以听见传统吕剧京剧唱段或经典老歌悠扬的响起,许多老年人已经不满足于在电视机前打发时光,他们让子女们从电脑上下载自己年轻时喜欢的老歌、戏曲唱段,晚饭后一边在月色溶溶的村路上散步一边欣赏,好不惬意!
“看的是电脑、电视,听的是调频广播,跳的是广场舞,唱的是新生活”,如今,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蹲墙角晒太阳、看大戏、听说书、夜里十里八村赶场子看电影已成了渐行渐远的记忆。乡村文化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变奏曲,让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展示了新一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折射出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期盼,抚今思昔,怎不叫人发出由衷的喟叹,让人感受到新生活、新时代的匆匆足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