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清明记忆

清明记忆

 

    再过两天就是清明节了。

儿时的清明节,是早饭后系好红领巾,带着煮熟了的鸡蛋,到学校排队抬着花圈去扫墓。踏着乡间的土路,小朋友们边碰鸡蛋边行,一路上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兴高采烈,到烈士陵园了,即使老师再三强调,还是会叽叽喳喳的说话,像例行公事一样听完烈士生平介绍,蹦蹦跳跳的转一圈,回去完成例行作文,清明就算过去了。因为住在农村,天天上学都会穿过街道、田野,春天就在渐暖渐绿的记忆里,伴着我们的快乐慢慢走过。最让我们不甘的是大队场院里的大秋千,清明前搭起来,好长时间才会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只有眼巴巴瞅着大人们成群成对荡得很高很高,我们远远的眼巴巴瞅着,连坐上去试试的机会都没有。

上中学时,扫墓的记忆渐渐淡了,清明也仅仅是个节气,一个不放假也算不得节的日子,秋千也随着文革的开始淡出了记忆。爷爷奶奶去世早,记忆里没有印象,姥姥姥爷也是在我不懂事的时候故去的,清明的祭奠都是大人的事,记忆里,清明就是一种风俗或者节气吧。
      等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父母亲年龄大些不便回家的日子,有时也会让我替他们看看故去的姥姥姥爷或者亲人,看到墓地周边枯萎的草丛,冷清零落的塚丘,想想长眠于此的长辈或亲人,悲从心生,烧纸叩首,清明节的凝重和肃穆便有了印记。
      真正的在意清明,把它当成一个很重的日子,是2010年初秋父亲去世后才有的一种心境。每年临近这个日子,心里的痛和对父亲的想无言的交织着,在准备祭奠的过程中慢慢释放着,为买到饱满和好看的鲜花,有时会跑几家花店,去得最多的是北海路上的真情鲜花店,包装讲究,且每一束鲜花都会用花泥储水。父亲生前极爱养花,在老家住时,院子里没有杂物,春夏总是满园花香,秋冬的客厅里各色菊花争奇斗艳。接受着父亲离去带给我们的伤痛,也慢慢领悟着父亲对我们的爱。小时候和妹妹一起聊天,会时有抱怨,因为父亲几乎没表扬过我们,无论我们在学校和家里做的多优秀,成绩多好,父亲总是在说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好像所有人的优秀,所有优秀的品质,我们都得具备才好,等各自有了家,有工作,有孩子,甚至是父亲去世后,父亲对我们的爱和影响像放大镜一样,一点点的让我们感悟着,累积着,才开始感知什么叫“父爱如山”。

按照农村的风俗,清明的前一天是祭奠的正日子,头三年女儿、儿子都得上正节,过了三年,只有男孩子能上正节,去年是我们姐弟和伯父家的姐妹、兄长们一起祭奠父亲(伯父与父亲同年去世)的最后一年。午饭后带着父亲和伯父生前喜欢吃的食品、水果、鲜花,来到墓地,把父亲喜欢吃的菜一一摆开,泪珠簌簌的落下……,父亲还能品尝到我用心准备的饭菜吗?老人家在天上能看到我们吗?我们对妈妈照顾的很好,父亲会满意吗……

第二天,有同学回岞山老家,不约而同的我们都想到了去看望我们的恩师王树欣老师。高中时我的物理学的还算好,应该得益于王老师的敬业和严厉。教我们时,王老师不到三十岁,风华正茂,教学严谨又严厉,完不成作业的同学,物理课上不仅会罚站,王老师还会用稍带讽刺的语言激刺同学学习,上学以及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对王老师都是敬而远之。工作后,王老师已走上领导岗位,记不起哪年了,我曾去他所在的职业中专找同学玩,校园里偶遇他,我说过会去看老师,可玩起来就把看老师的许诺忘了,过了好多日子,再见到王老师时,老师对这件事还记忆犹新,说等我们一直到下班!我头上冒汗,这才感知,自己这样的无知,老师一直都很在意和爱着我们,有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怎会让人不心生敬意!只可惜在他46岁时英年早逝,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和追忆。十五年过去了,我带去十五只菊花,恩师在天有灵,会接受学生的爱和敬意,墓碑上的《万古流芳》是恩师一生的写照学生在这儿祝恩师安息!
      清明是个让人沉静的节日,带给我们感恩和思念,也带来春的气息,万物复苏,柳絮飞舞,让我们的心跟着春天的脚步,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

    过两天放假了,再回老家看望父亲,愿父亲安息,会过的安逸和放心……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