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如酒也醉人
前些日子到城里孩子家小住了几日,因春寒料峭,天气较冷,故没出门,也没太留意节气的变化。这几日忽然转暖,气温噌的一下子窜到了二十四五度,仿佛一下子从初春跑到了初夏,叫人毫无心理准备,一时还真不大适应,仿佛恍若隔世一般。
惦记着潍水湿地公园里的那片春色,于是赶紧回到潍水蓝湾家中。第二天一大早,便匆匆来到湿地公园一探究竟。信步园中,眼睛不由地一亮,眼前的景象很是令人惊诧,心中禁不住一阵狂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中几行高大的白杨树,就像威武雄壮的哨兵,在守卫着这满园春色,使人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前几天还光秃秃的枝杈上,现在已是杨花纷披,那肥嘟嘟、毛茸茸的毛毛虫挂满了枝头,仿佛不胜微风的轻拂,想从枝头跳下来亲吻拥抱大地。没想到这挺拔伟岸的“伟丈夫”,竟有这般浪漫旖旎的柔情,很是让人感动。
柳树特别醒目,到底是春来发芽最早的乔木,柔软的枝条上已长满了嫩芽,扭扭着一个个小嘴儿,想呐喊,想欢呼,想唱春之歌。脑海里便禁不住涌现出了“春风柳上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放眼望去,远处河边的柳林上空,氤氲着一团团鹅黄嫩绿,像披上了一层蝉翼般的薄纱,朦朦胧胧的,如烟似雾地弥漫着。“杨柳含烟”恐怕就是描写的这般景象吧?于是很是佩服古人创造的“烟柳”这个词,非常贴切,生动传神,绘出了柳的浪漫韵致,真正是妙手偶得,妙不可言。
野草早已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早不再是先前“草色遥看近却无”那种若有若无的朦胧样子,俯拾即是,估计用不了几天,便会“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了,芳草萋萋,绿成一片,一直绿到天边,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
荠菜、苦菜子也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一不小心便被嘴馋的人剜到了篮子里,中午就上了餐桌被打了牙祭,成为人们腹中的美味,打了馋虫。不过,那些平日里吃腻了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的城里人只图吃个新鲜,吃的是个情调,吃的是个野趣儿。不像过去乡下人为了果腹,以“瓜菜代”充饥活命,到底也没吃出那“菜根香”。
生在向阳处的二月兰业已登台亮相,应时绽露芳容,让人很容易想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对联,钦佩先贤洞察描绘事物的智慧。眼下虽说只是星星点点的,还尚未盛开,但因为开得及时,很是应景,便无愧了“二月兰”这个名字,这就已经足够了。想看那蔚蓝色的花海,无须性急,还有的是时间。
迎春花大都开怀大笑,很招摇,金灿灿的有些晃眼,看上去得意洋洋的很骄傲的样子。但因为有些年份往往在春节前就已经开花,今年开的有点晚,被二月兰夺去了不少光彩。这样看来,二月兰便有了争艳、争春、争宠的嫌疑。不过“争一下”也不太要紧,眼下提倡竞争吗,“争”毕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况且又是“无意苦争春”,也不怕“群芳妒”;于是便有了“他年我若为青帝”,让二月兰“报与‘迎春’一处开”的奇想。但迎春花毕竟是报春的使者,承担着使命和责任;再说今年节气也确实有些懒,来的迟,那就姑且包含一些,暂且原谅了她吧。
杏花的花蕾已如黄豆粒般大小,花萼开始疏松,朝阳的枝头上有些性急的已经朱唇微启,初露粉腮,含羞待嫁,很有些“春光乍泄”的韵味。恐怕待不了几日,架不住春雨的几番催促,便就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意境,抑或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绰约风姿了。
桃花还是依然矜持,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不露一点声色,尚在做着绯红的春梦。看来尚需过些时日,非等春风爱抚几番,艳阳亲吻几场,才肯花枝招展,一绽芳容,开口倾诉自己粉红的心事。到那时,便就“嫁与春风不用媒”了。
河水早已挣脱冰的封锁禁锢,展露出清纯的天生丽质,清澈可鉴,倒映着蓝天白云,杨柳也趁机对镜“理云鬓”、“贴花黄”,照着明净如镜的河面搔首弄姿,梳妆打扮,不由地让人想起了“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放胆来梳柳”的诗境。远处的河面上漂着几只野鸭,便不禁体会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妙处。近处的荷塘里,睡莲们早已醒来,叶子像小孩子的拳头一般大小,与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草们拼命地向上伸展,好像想急于挣出水面拥抱明媚的春光。
最忙碌的还要数鸟儿们。有的在啄泥衔枝,修筑爱巢;有的在谈情说爱,交颈私语;有的呼朋引伴,引吭对唱情歌;有的你追我逐,翩翩比翼,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曲线,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为了爱,再忙也值。
园子里踏青游春的人也多了起来,三五成群,指指点点,说说笑笑,毫不掩饰赏春的兴奋快乐。荷塘边的广场上,有放风筝的,有跳健身舞的,有唱京戏的,还有敲锣打鼓扭秧歌的,很有点“闹春”的味道。有了人的参与,这春色便鲜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欣赏,这春色似乎更来了兴致,越发婉丽妩媚,撩人心扉,令人陶醉。否则,像《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惊梦”唱的那样:“不到园林,怎知这春色如许?原来姹红嫣紫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般美景无人问津,岂不是白白浪费大好春光吗?
不知不觉的,春意已如此浓郁,这般荡漾开来,满园的春色颇有些“关不住”的意味了。这证明了春天是生长的,并且长得特别快,尤其是北方的春天,特别短暂,一不留意稍纵即逝。所以,多愁善感的人们便生出了许多惜春、伤春的春恨、春愁。《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自不必说,像《红楼梦》里,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便寓含了对春天的“原应叹息”。不过,曹雪芹更多的是对社会、人生无常的哀叹和悲鸣,对春天的叹息只不过是借景抒情罢了。但不管怎样说,正因为春天美丽而又短暂,又是一年之始,所以特别值得留恋珍惜,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朋友,请赶紧行动起来,到户外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和煦春风的爱抚,沐浴明媚的春光,畅饮馥郁的春色吧!春色如酒也醉人。
2014年3月14日于淡远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