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潍河两岸村村有玉皇庙,每逢旱涝、虫灾、雹灾之年,民间“善人”组织向玉皇庙祈求许愿,在每年的正月就还愿,还愿的方式就是抬着扎制的纸玉皇爷、护神,给他们着绸缎蟒袍玉带,还有纸马、乘坐轿椅,后面跟着高跷、秧歌表演队,打着龙旗到玉皇爷座官的地方和亲戚家巡演,从正月初一直至到十五,落座在峡山玉皇庙焚烧。演驾完毕,立碑作志。每六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演驾称打醮。
古时民间歌颂的玉皇大帝都是一代代对人民有功德的皇帝,不同的朝代歌颂信仰不同的被神化的帝王。但是有最初的来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被神化为谷神的后稷,他是自尧帝被启用的司空,一直世袭至夏朝末期,几千年间,始终称后稷,直至丢官逃奔西北戍地,自不窟始至周武王才有了他们家族不同代人的王的称呼,因此后稷前后延续的时间不是说这个叫后稷的官员活了几千年几百年,而是指这个家族的这个官职世袭了几千年,因此,后稷这既是人名也是官职名。由这个例子列举了历史上曾经有个称少皞的人,不知他世袭了多少年代。他就是最初被高密、诸城、昌邑、安丘一带歌颂的玉皇爷。这个神当初至少由两个民间故事传颂而来。第一是说,有一只凤凰自高阳南方的古高密一带飞到高阳山上落下了,在这一方当了天地之官,之后,又去了西边峡山上。这就是说少皞是凤凰官职,从高密来在高阳做官,之后去了峡山(最初称景山)。第二是说,玉皇爷老家是白家营,是白帝少皞,他姥娘家是谭家营,他最初在高阳起家做官,之后在峡山做官。就是因为这两个典故的原因,每年的演驾,是自正月初一在白家营白帝家起驾,正月初二上午到高阳的大庄村祭典,中午在谭家营吃饭,按照古俗“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五里拜丈母。”的传统,到不同的村庄祭典,直至到正月十五在峡山庙上落驾,然后,焚烧。由此推断,可能最初的白帝少皞是死于峡山一带。至于曲阜的少皞陵不知是第几代上的少皞了。
到别村演驾的情况不知怎样,但就在我们高阳、大庄村一带的演驾是这样的:那是解放前的1939年正月初二,早饭后,我们村的善男信女,在“善人”的带领下,打扮一新,整装列队到村后埠岭上迎驾,到达北埠岭后,都跪地磕头,恭敬等候。演驾队伍将到时,就开始击鼓相迎,放鞭炮。然后,随演驾的队伍进村,进村后,因我家在本村的大致中央地带的街北,有一个很大的场院是我家的。就在迎驾的人到北埠岭后,家中的各富户商家等,其中有泰元祥号,我家是天祥楼号,把善钱和摆供的三牲祭品都摆放在我家场院里。有的户送帐子,有的送纸质衣服,插着黄龙旗子。供不起三牲的供菜盘肉碗。点着香火唱着歌,在这里是比较隆重的祭祀,因为这是自出发后,第一个到达的地点。由此我们村上人曾经怀疑,我家老房子一带曾经是白帝的大殿旧址。到底有几代白帝曾在此办公也不清楚。至今这项演驾活动虽然早已消停七十多年,但是居住在白家营的白姓族人和居住在谭家营的少数白姓族人,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因为传说与他们的先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