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听大臣们的劝告,不愿用大臣们帮他命名的泰皇,而自己取了三皇五帝各一个字,并加上了始字,外国人都真拿他当了中国第一个皇帝。其实,在他前面还有多个长命朝代中的若干皇帝。只能说别人都没有他那样重视坟墓的建设,我写过秦律是我们潍河两岸古老习俗的重视,其实就连葬俗也没错,也是秦人自潍河流域的传统带到了甘肃汉水和陕西渭水一带。
我们老家那边至今有用大寿坟的,这就像秦王嬴政自当皇帝使就用工匠造墓一个道理。现在老年人普遍现象还是在上了年纪后就提前早准备好送终的寿衣和首饰。还有的提前备下棺材,据说这样的人更能长寿。因此,一代代的人不改这些习俗,还有的随着国家的政策在变,习俗也跟这边2.自实行火葬办法以来,多数人把大棺材改成小棺材,把金银首饰改成了铝、铁制品,服装为了火化时不炼琉璃,不用化纤织物。因为外国人拿秦王当秦始皇,经常有外国人来参观陶俑。古人用人询的事,自孔子学者们提出,是不仁不义之举后,就基本改了。也有用陶俑替代真人。我们当地的普通百姓多数陪葬逝者生前喜欢的用品,我见过有陪葬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景阳春酒、茶壶、《王若飞在狱中》书、眼镜、戏片子、影碟之类的物品。从物品的种类看多数是人生前的嗜好用品。因此,作为一个靠长期战争,而取得政权的秦王,其陪葬品是战马、战车和军队,是非常正确的。
已有国外好事者,通过先进手段,探得秦始皇墓中有国库,即使有大量的铜质、银质钱币。也许是我们老家那边较落后,在刚解放后,即使再穷的户,放不起袁大头,也要想法弄几枚清朝铜钱放在逝者的墓穴里。后来清钱少了,就放人民币小银子,还有条件殷实的就放上大额的纸质人民币,以及超市购物卡。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逝者,生者也才能得到自我安慰。外国人肯定认为古皇帝耳边压着国库,不是选错了地方就是腐败,他们怎能理解中国人的心思呢?对于盗墓和毁人墓穴,是历朝历代政府所不容,百姓所不齿的恶行。但是,名人和富人的墓穴较百姓家的墓穴更易遭殃,据说,蒋介石的部队曾探寻毛家墓田盗挖,给破坏风水。宋庆龄父母墓碑遭毁,这事曾令宋庆龄非常伤心,在痛哭之后,暗自修改了两次遗嘱。还惊动了周总理,又派人复原。为这事,我们当地百姓家的逝者棺内放金银玉石首饰、钱财宝贝都要避开外人,严格保密。我说的那家放自行车的户,因目标太大,就被人挖坟,盗走自行车。秦始皇的谋士们给秦始皇造个既深又高的墓,设多层墓道门,安装暗器,就是最高超的防盗墓措施。难怪项羽派大部队,长时间挖掘,也是徒劳无益,无功而返。秦墓倒是保住了,但是那是消耗多少的国家财力,浪费了多少工匠的血汗,破坏多少土地?里面埋藏的东西,《史记》都做了说明,仍让国内外好奇者惦念墓中的物品。唯恐死后见不到那奇景。其实,较有意义的也就是看看那些中华先民高超绝妙的手工雕刻,镶嵌金银玉石、贝、木、陶、砖、瓦、石和手工打制金、银饰品和器物的技艺。其实我国现在各地已复原好多这样的工艺品厂,当然,有些祖辈相传练出的秘方手工,恐怕是难以模仿的。也只能感叹秦始皇陵的确是空前绝后的气势和高超的建筑工艺。其实,那些器物雕技,打制秘笈,在我们潍河流域还没有失传,倒不如挖掘一下这些传统技术更实惠些。
在我们这里不仅是古人讲究葬俗葬礼,就连现代人也是影响至深。记得我奶奶特别害怕火化,整天在外打听谁家死了人乘着黑夜偷着埋了,谁家儿女不孝顺把家中老了人火化了,谁家火化时气得站起来了,谁谁火化时恨的睁开眼……
即使奶奶怎样讨厌火葬,也没逃过这一劫。因为我和我叔是党员,要给群众带头。终究是发生了一个怪事,在有人抬着因心脏病去世的奶奶的遗体出门口时,我奶奶生前曾无数次援助过的大舅妈,用手摸她头部告别。大舅妈说感觉浑身嗖的一阵。在十点正时,大舅妈抱头就哭,在我叔家的炕上打着滚缩成一团。哽咽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后来当火化车拉骨灰盒,从高密回来后,一打听,正是那个时间。这不是瞎说,是真的,人可能是有个灵魂的。现在据我了解自六〇后,往后的人无不打算人死后怎样留个名声,怎样不得重病,不遭罪,怎样把家谱记好。总之,不像年轻人只打算着怎样拥有钱财、地位,怎样拥有豪宅名车,为了实现目的,甚至损人利己,不修阴德,把脸皮可以撕毁,唯恐用心险恶之不及,真是可笑!人不管你干好事坏事,在世上也就溜达几十年,我认识河西一庞姓大老板,出车祸后,没出两个月,老婆孩子、家业都换了姓。还是应该懂得平安就是福的道理,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千万别像秦王那样立下万代谱,建立国家统一十几年而亡的短暂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