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中国文字“大、斗”二字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字“大、斗”二字的历史变迁

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他的由来,每个字都是有故事的。就像每个成语都曾经是一段历史,一个典故一样。中华古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灿烂,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龙子龙孙思想的光辉。汉字汉语这种传承历史的符号,在被淹没与被变迁中顽强生存不断放射他的强光。秦代在焚书坑儒的同时焚掉了秦人百工制作的技术和他们制作物品的种类,致使有的物品只留名称不见物,有的连物带名消失了。汉代随造纸业的改进,使文化得到得到发展,但由于经历长期战乱而争夺皇权,也尽显缺失,尤其有诸多重臣曾为车夫、市侩、平民,造成在整理传承古文化时,出现许多错误乱象。打个比方,一个《八仙过海》的民间故事,会有好多个版本。我们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找回汉字的本源?然而,一个字由于方言的不同连读音都不好找准,只能从字形和远古的故事中探寻。

在我的老家一带称父亲为“大大”,很早以前查字典曾得知,鲁东南一带称父亲为“大大”。鲁东南就在山地半岛上无疑是龙的休栖息地,至今挖出的龙骨化石最多,这里是龙的王国。曾经的地球之上,最大的动物就是龙,一个“大”字是象形着有头、身体、四臂的龙。大龙是最震撼人的,后来出现崇龙,当把龙更形象化的时候就是把大字给象形成了有嘴巴眼睛、腿和尾巴的龙。崇龙的同时把人王或者皇帝就崇拜成了真龙天子,也称大王。在每个家庭中,父亲的地位就是国之大王,因此就称为“大”或者“大大”。这就是我从古老称呼中追溯到的大字变为龙的故事,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国龙的原名叫“大大”。大字、龙字源于因大量出现龙骨化石的山东半岛。有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正是对半岛山水的描述吗?一个天字也是大字的演化,因为龙能行风,布云施雨,因此龙主天象,当人类认识天象,找到了阴阳五行的规律时,就有了主宰大自然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金木水火土的理论源于有龙的山东半岛一带。具体一点就是人们称父亲为“大大”的那片山水之地。

斗字的古体字为:鬥、鬦、鬪、鬭,是量粮食的容器,指搏斗、奋斗。以鬥为部首的字有鬧、鬨、 鬩、鬮,这四个字,在后来变成了閙、閧、阋、閹,再进一步变成了闹、哄、阋、阄。阋是争吵。阋墙是指弟兄们在家里互相争吵,凡指内部不和。闹指不安静,发生、发泄、搞。阄指赌胜负的记号。鬨变为哄。吵闹、搅扰、起哄的意思。以鬥为部首的仅有四个字,全演变了三个演变成門和门部,一个演变成口字旁。说明一个问题,鬥字变成了門字,这个門字的由来是源于斗。斗的用途是称量粮食。我们的古帝王的任务就是保证让民众吃上粮食,调剂粮食馀缺,组织生产调运粮食,那么这个主管量粮食的人家就是斗家后称门家。古体門部组成的字在字典中有66个各代表不同意思,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像関为姓氏和关口,有閻代表巷门。有闕、閣代表建筑物等,意思复杂多样。斗字所代表的意思还有指斗拱,专指弧形门口,这或许是斗混成门的直接事件。也或指有斗拱式富贵门的场所是有斗的地方。于是,也越来越细,有闺门,有辕门,有阀门、宫门、柴门等等。

    在我们昌邑市的双台乡有一处古遗址,人称斗冢、升冢,簸箕冢,这里面的斗是指从事这种职业的一个官职的人。不只是世袭了哪个朝代的一个家族的官位。也不知这个职位的人在此经历了多少年代。但一定是一个很古老的遗迹传说。也许此地就是发明用斗的地方。如果真是如此,双台就是度量衡、皇权、木工技术、斗争谋略、战争手段、战争用具、家、家门、种粮技术,储粮技术等等事务的发明使用发源地。远古双台坐落于潍河沿岸,宽泛一点的定义,就是潍河曾是度量衡、粮食等事务的发源地。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