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收藏的一套六件套的红丝砚,是产于临朐冶源,其造型有竹干、竹枝、竹叶,还有竹枝上的一只精美的蝉。蝉,延伸为婵娟的意思,即美好的意思。物件已传至三代人,但是,它美的让人不舍得用,因此至今还躺在原装的盒子里,用红绳扎着。五十年的世事变迁,居然使这套红丝砚成了一件具有残缺美的无价之宝。
红丝石为花岗岩状结构,出自临朐的老崖崮,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颗粒大小分布都较均匀,因而质坚而润,由于中间杂有铁质和含有其它色素成分,故呈黄红色,并带有多种有色丝纹,颇为美观。自古以来所产石砚都讲究造型的风格,创造清新雅致和古朴典雅的美感和实用性。
红丝石砚最早被载入史册是西晋时期,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青州红丝石第一”的赞语。唐柳公权在《论砚》中云:“蓄砚以青州石为第一,绛州次之。”宋朝欧阳修在《砚谱》书中亦载:“青州红丝石第一”。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载:“夫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石第一,端州斧木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山石第三。”宋唐彦猷《砚录》云:“红丝石华缛密致,皆及其研,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红丝砚原来是文房宝中之宝,以其优良的质地,加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深得人们的喜爱。
父亲的好友转送他这套好砚之时,父亲已是到了连吃饭拿筷子都颤的时候了。但是,父亲好友寄怀于他,乐享寒来暑往,且听蝉鸣的情愫,却牢牢地收藏在了红丝砚的盒子里。
我在参加工作后,曾有一年不断的购买法帖,闲时就看,也偶尔习练一下诸家的笔力,父亲真当我走进了书法的学堂,就把他的新砚给了我。一套精美的沉甸甸的艺术品,令人惊叹不已,曾发誓为对得起这套丝砚,一定要练好毛笔字。多次细数这一件件的红丝石雕刻,看看它的模样,摸摸它的手感,再看看这天然的颜色,天工的花纹,始终没舍得向里装墨汁,一直以来用一个碗盛墨。后来女儿上大学担任宣传部长,经常写海报,我说让她拿去把字练好,省得写出字来让人笑话。她拆开盒子看了看说:“这东西好是好,太沉不方便携带。小配件太多太麻烦,不如我们用方便盒子实用,还是放着吧。”这一放又是十几年。这套红丝砚跟随我们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曾搬动过七次。原因很简单,我高中毕业后,曾担任了村里不少职务,团支部书记、记账员、棉花技术员等。干得最多的是那几年正赶上修胶济铁路复线,经常就是出夫修铁路,挖铁路沟。通过考试,参加工作后,因是在基层还是要不断的“出夫”,干的种类更多了,不单是修铁路,还修水库大坝,修省市公路,栽树、挖农田排水沟,南征北战,转眼间青年变老年。在农村的几十年的“出夫”中,所住的“家”,其实就是集体宿舍,因公因私一次次的换防,一次次的搬宿舍,不料在最后一次的搬迁中,因杂物较多,被我公公给砸坏了我心爱的红丝砚。一百个的不高兴,也不敢露出半点,只有换种心态去想,留在那上面的记号,不正是一种见证吗?
经过碰撞,这六件套的红丝砚,把主件损坏了。那方竹干的墨汁盒子两头都破损了,墨汁盒盖上站在竹枝上的蝉断去了两只翅膀的后尾。我想到当这方砚完好时,其实只能说它是一件艺术品,艺有价,人间真情无价。当这方砚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痕迹,就更是一件有了人情的味道的工艺品,是不是像维纳斯一样更美了呢?也因为破损的地方会给人一个新的设计修复的空间,即使那只蝉确实不能修复,这不正说明这只蝉落户在此地了吗?也应了陆游著名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