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灿烂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的王国。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与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根同脉,共生共荣。
酒,不仅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似一个变化莫测的精灵,忽而是火,忽而是水;忽而是冰,忽而是炭。同时,它包含着人类喜怒哀乐等所有情感。它赋予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灵感的启迪与胆气和力量的鼓舞。
古往今来,无论国之大典,民间节庆,还是亲人团圆,朋友聚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开怀畅饮,把酒助兴。酒与诗人、艺术家更是结有不解之缘,它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东坡“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陶渊明“性嗜酒·”,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隐居田园,“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写下了著名的《饮酒诗二十首》、《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传世名篇,开创了田园诗派;魏武帝曹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浩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自号醉翁,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的著名论断;文人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怡然陶然,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而作《兰亭集序》,遒美劲健,绝冠古今,独领风骚上千年,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尊为书圣;草圣张旭醉后笔走龙蛇,“挥毫落墨如云烟”,兴至处以发蘸墨甩发狂书,神采飞扬,如有神助。大书法家怀素亦然,号称“张颠素狂”;明代大画家徐渭乘醉作画,笔墨酣畅淋漓,气韵生动,自成一家,开创大写意花鸟之先河;现代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亦喜欢一边喝酒一边作画······似此等等,不胜枚举。
酒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诸葛亮“醉之以酒以观其性”的识人方法等等,流传千古,传为美谈。而商纣王酗酒亡国、唐明皇沉湎酒色导致安史之乱等沉痛教训,也为后人敲响了警钟。
诗仙李白在《月下独酌》之二中吟道:“天若不爱酒,天上无酒星。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酒风侠气,醉歌诗文;酒道人道,道法自然。酒道至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仁道至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中华美酒,国之瑰宝,香飘千载;华夏酒文化,文苑奇葩,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