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我的童年正值文革初期。那时候,大人们忙着抓革命促生产,学校里也忙着造反闹革命,无暇管我们这些小屁孩,除了割草拾粪之类的简单劳动之外,大部分闲暇时间便成了我们嬉戏玩闹的欢乐时光。在那个缺衣少食、物质匮乏,文化生活更为贫乏的年代,游戏就成了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时光流逝,虽然自己已早“知天命”,那些儿时的游戏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我很惊异儿童的创造力,小小年纪便发明了花样繁多的各种游戏。有娱乐趣味型的,例如打阎王、打懒老婆、藏模糊(捉迷藏)、踢毽子;有比赛竞技型的,例如打纸宝(有的也叫打纸巴)、打尖儿(读音)、打瓦儿、打泥娃娃、弹杏核、弹琉璃蛋儿(玻璃球儿);还有智力型的,例如军棋、跳棋、五福、憋死牛、动物棋,等等。
   那时的孩子动手能力是很强的,游戏所用的器材,都是就地取材自己亲手制作的。像军棋、动物棋,先用纸壳剪成小方块,再用钢笔圆珠笔写上名称做棋子,棋盘则用牛皮纸或塑料纸画成。跳棋棋子就用玻璃球代替。五福、憋死牛就更简单了,随便就地取材即可,像石子、瓦碴、坷垃、树枝、草棍等,都能当棋子使用,棋盘在地上随手一划就是,特别适合田间地头劳动歇息时玩耍。纸宝用废旧本子纸叠成。打尖儿用的尖儿,用一段大约二十厘米长短、大拇指粗细的木棍儿,两头削尖就行了,然后再砍一根锨柄粗细、六十厘米长短的木棍,这一副打尖儿用的家什就算凑齐了。打阎王、打瓦儿、打泥娃娃,用的都是现成的砖头、瓦块、黄泥,信手拈来,俯拾即是。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当属制作懒老婆(即陀螺)与毽子。制作懒老婆,工艺比较复杂,关键难度在于往削尖了的圆木尖端安装钢珠(那时的我们称钢豆子),要保证不偏不倚,这样才能保持懒老婆旋转平衡,这是一般孩子不能做好的,因此这道工序有时不得不求助于大人,方能完成。所有的物件儿中,唯独毽子有点艺术品的味道,它需要红公鸡或芦花公鸡的翎毛,用丝线绑扎在铜钱上,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因为铜钱比较珍贵稀缺,大多数孩子是制作不起毽子的,故此,踢毽子的也为数不多,属于凤毛麟角。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是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包括游戏程序、方式方法、犯规禁忌、输赢奖惩等等,钉是钉,铆是铆,章法森然,绝不能越雷池半步的。
   打懒老婆,也就是打陀螺,有的地方也称打汉奸,这是冬天在河里湾里冰面上玩儿的把戏。先把陀螺缠在鞭子上发起来,然后用鞭子抽打陀螺,那陀螺便在光滑的冰面上快速旋转起来,谁的旋转得时间长谁就是胜利者。有时一时兴起,鞭子越抽越狠,将那陀螺打出去老远,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狗汉奸,打死你这懒老婆。”发泄着对叛国变节和好吃懒做行为的愤恨,在幼稚的内心里代表人民实对这些败类、懒种实施惩罚,很是解恨出气。
   论有趣儿,还要数打阎王。这个游戏多是在冬季墙外向阳处玩儿。首先摆上几块砖头,分别代表阎王爷、小鬼、打手,小鬼又分扭胳膊、揪耳朵、捏鼻子、暖和手等几个工种,然后伙伴儿们站在五六米外,用手中的砖头投掷那些摆好的角色,击中啥你就是啥角色,击不中的便受惩罚。这时,阎王爷一声令下,小鬼打手们便各司其职,开始用刑。阎王爷不说停 ,谁也不能歇手,继续扭、揪、捏、打。遇上阎王爷心善的,不一会儿便草草收场,轮到他受罚时,别人也会轻描淡写地应付了事;要是那些心狠手辣的当阎王,以打人取乐的,他受罚时别人也毫不含糊,手下也绝不留情,以示报复。从这个简单的游戏里,我从小悟出了一个道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为人在世要与人为善,不可争强斗狠,恶意相向,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因了这些想法,我特别喜欢“暖和手”这个角色,每次玩儿打阎王时,我专挑那块砖头投掷。与那些“鹰派”角色不同,“暖和手”是一个温和的“鸽派”角色,不仅不得罪人,而且还有一个十分实惠诱人的好处。你想,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月,寒冬腊月,天气冷得刺骨,肚子里没食儿,身上穿的又单薄,哪个孩子手上不冻得开口子、长冻疮?将自己冰凉的小手伸进小伙伴儿的棉袄里,再贴到小伙伴儿暖和和、软乎乎的肉体上,那是多么的舒服惬意啊!简直是妙不可言。那时,我以为这是最好的享受了,所以,每次都乐此不疲,争当这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在当时,我却是遭到了小伙伴儿的嘲笑的,认为我不想当阎王是胸无大志,不愿打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顶多混个窝囊臭老九穷书生。哪知儿时的戏言,却成了谶语,不幸被他们言中了。而对当年的选择,我是至今也不曾后悔的,正所谓人各有志罢了。
   打尖儿,则是以将尖儿打出去远近定输赢的,自然是远的一方胜,这是不待言的。有意思是,输的一方受罚的形式叫做“哈(喝)醋”。其实,哈的并不是真正的醋,须知那时是缺盐少醋的。所谓“哈醋”,就是在墙下画一个圆圈,胜方在圈里将尖儿一下子打出去,然后就地持棍防守;败方站在尖儿落地处将尖儿往圈里扔,对方则瞄准击打。以尖儿二次落地的地方为中点,败方持尖儿从圈里跑到中点,再折返跑回圈里。乍一听,这算什么惩罚?也太没难度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有一个规矩还没讲,就是规定跑时必须憋着气,嘴里一直喊着“啊”,回到终点前中间不准喘气,否则重新再罚一次。除了距离近便点的,跑下来一般大都憋个半死。这回你可知道哈醋的厉害了吧?看来,啥醋都不是好哈(喝)的啊!怪不得挨呲受熊也叫“哈(喝)醋”唻,那滋味肯定不好受。
   下五福有点像下围棋,只不过简单些罢了,也是靠围追堵截吃掉对方的的棋子,占领地盘取胜。憋死牛的玩法是,在地上画一方框,在方框内划一交叉线连接四个角,各自门前再画一陷阱。棋盘画好后,双方各自在门前两角各摆上一枚棋子,然后分别在斜线或直线上行走,被堵死掉到陷阱里的一方为败。动物棋则是双方各有“象、狮、虎、豹、狼、狗、猫、鼠”八枚棋子,按照在动物界的地位,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以强凌弱,大的吃掉小的,无需争辩。唯独大象例外,老鼠可以吃掉它。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动物王国里的巨无霸大象,打败天下无敌手,居然最终被地位最弱小的小老鼠吃掉,真是不可思议。直到长大后方才有所醒悟,原来,任何动物都有天敌。人物一理,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只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就能克敌制胜。小小的游戏,竟然蕴藏着这样的大道理,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这一点考虑,我要奉劝当今的家长们,不要整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才艺,让孩子适当地玩一些有益的游戏,也是不无好处的。
   至于打宝、弹杏核、弹琉璃蛋儿、打泥娃娃,玩法比较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直接赢取对方的纸宝、杏核、琉璃蛋儿、黄泥。这些现在的垃圾扔货,在那时的孩子心目中可都是宝贝呢,因此,也有输了耍赖的。但似这等不仗义的无赖之徒,伙伴儿们是不屑为伍的,以后再也不会与其玩了。军旗、跳棋,则和现在一样,只不过那时是自制的土玩意儿,现在是精致的工厂货罢了。但相比而言,我倒是更怀念儿时的那些土玩意儿,因为那里面储藏着我童年的快乐时光和美好记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