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你喝的什么酒

你喝的什么酒

   上几天看一个互动类晚会,有几个“青岛小哥”用方言表演一段脱口秀:“朋友你在家干嘛?咱去哈酒吧!咱点上一个土豆丝,再要一个拌黄瓜。十个肉串,十个板筋,拖一箱青啤吧!……我们一起喊,我哈大了!哈大了!我哈大了!!”看他们端着扎啤杯子,一脸怪相的吆喝着“哈大了!哈大了!!”我忽然就有点哑然失笑了,我也知道人家这是在演绎平凡,是在展现无处不在的街头文化,可总觉得这样就“哈大了”实在有点牵强,最起码也要有几个“硬菜”,有一个可以下酒的好消息吧?思索不无多余,因为现实中,确实有很多青年嗜酒如命,每天无缘由,无节制的喝一些无意义的酒,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菜肴,劣质的不能再劣质的杂牌酒,半醉半醒中匆匆闪过的人生,实在令人担忧。     家里的“男爷们”酒量都很厉害,就连刚毕业不久的弟弟喝个“斤半三星”也没问题了,所以我觉得自己也有成为大酒量的天赋,只因为2001年的一个小故事,使我这一辈子很少近酒,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习惯了。那次是一个同事调动工作,临走前我们一起在单位门口的小酒店喝了不少。我回单位上厕所时,在卫生间碰到了当时的站长,他也喝了酒,可还是闻出了我身上的酒味。立刻变着脸在卫生间里训了起来:“张元喝酒了?!为什么喝酒?我今中午也喝酒了!我是给书记要车去了!我坐着桑塔纳,书记坐着农用车!我不忍心!我喝酒要了个皮卡来!你们喝的什么酒?给站上带来了什么收益?”我当时想解释给同事送行了,可是隐隐觉得自己似乎也有不对的地方,特别是那句“你喝的什么酒?”,一下子就狠狠的触及了我的灵魂,使我在后面的那么多年里,知道了喝“耍酒”是没有意义的,是一个潜在的,会影响正事的坏习惯。     后来到了武装部,发现这里面的人都很“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来不给任何人凑桌”。特别是我们当时的老科长,他的经典名言就是“人活着不能凑桌,那些有你也可,没你也可得饭局最好不去,参加这类场合多了,就被人瞧不起了,也就没有福气了。”我倒是很赞成这一观点,心想一个人要是不喝“耍酒”,不去凑桌,也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纯爷们儿”了吧?     奶奶在世时经常提起过祖上一个老爷爷,说他老人家也是十分喜欢喝酒,每次喝醉了都会哭着“娘啊娘啊……”从村东头踉踉跄跄的回来—–这也是老人家喝的最开心的时候了。对于这种不能成为境界的“境界”,我倒是在心里暗加赞许的。毕竟爷爷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吃过苦,受过累,为家族付出过的,现在老了,80多的人了,愿意吃就吃,愿意喝就喝去吧,他们还能如此这般几年呢?只是我们年轻人不能在“耍酒”中挥霍日月,我们还有很多正事要办。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一个相关的小笑话,说的是某镇委有一个乡镇干部,有一次下午喝多了,在党委办公室里醉话连篇,很是失态。当时的镇委书记忍不住说了一句:“你看看喝的这个样子。”很平常的一句话,竟然激起了该干部无限的委屈,他本来踉踉跄跄的要走出去了,闻言忽然站住,对着镇委书记很郑重的说:“书记!我喝成这个样子,我是喝的我自己的酒!你喝的谁的酒?!”该镇委书记见状,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第二天上班后,秘书对醒酒后的乡镇干部说,书记让你去他办公室一下。该干部内心大呼不好,忐忑不安的走进“书记办 ”,发现茶几上摆了四个菜,竖着一瓶酒。书记见他进来,摆摆手,指指茶几说:“来!来!来!这酒菜都是我自己花钱买的!咱俩喝点儿!”该干部的汗立刻就下来了,忙不迭的说:“书记您看,我这个人就是喝点酒就忘了自己姓什么!您别生气……”没等说完,书记就拍桌子了,“你以为共产党的就那么好喝?!我愿意去喝那些酒?!!……”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以“书记”为代表的把喝酒看成一种负担的人,这种人也挺不容易的,每天去参加那些不一定愿意参加的场合,见那些不一定愿意见的人,说着那么多违心的话。就像我们老部长在会上说过的:“我不愿意参加那些 饭局,我自己在家十块钱吃的很好!可是我捞不着!”————–酒喝到这个份上,也就没有什么滋味了。     宋代有个秀才曾经说过,自己一生只参加过两次酒宴,一次是岳父招待新姑爷的迎亲酒,另一次就是皇上为新科状元所设的琼林宴了。假如可能,我的一生,只在这两次这样的酒宴上痛痛快快醉过,岂不是很快活?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