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南腔北调说方言

南腔北调说方言

                  南腔北调说方言
                   ——昌邑方言刍议

    昌邑地处潍河与胶莱河两河流域,东西狭窄,南北修长,故有昌南昌北之分。因河流、地域不同,语音词汇自然差异较大,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土语。 
    就语音而言,没有声母“R”,凡“R”皆发“Y”音,是昌邑方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如“然”读yan、“让”读yang、“热”读ye、“人”读yen、“肉”读you、“入”读yu、“软”读yuan等。只有“瑞”例外,读shui(有的地方读lui)。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凡读ke的字除“磕、瞌、渴”读ka,“客、刻、克”读kei外,其余全部读kuo。如:科、可、课、棵等。
    昌邑方言中还有一些字音声母或韵母与普通话不同。比较典型的有:白、百、柏(bai)读bei,雹(bao)读ba,捕、哺(bu)读pu,糙(cao)读zao,拆(chai)读chei,册、策、侧、测(ce)读chei,厕(ce)读si,赐(ci)读si,恶(e)读wo,葛(ge)读ga,各、个(ge)读guo,隔(ge)读gei,郝(hao)读huo,和、合、河、禾(he)读huo,核、阂(he)读hai,或(huo)读hui,缰(jiang)读gang,皆、解、街(jie)读jai,角、脚(jiao)读jue,酵(jiao)读xiao,津(jin)读jun,括(kuo)读guo,麦、脉(mai)读mei,没(mei)读mu,墨、默(mo)读mei,眸、侔、牟、谋、某(mou)读mu,谬(miu)读niu,馁(nei)读lei’,嫩(nen)读len,泥(ni)读mi,蔫(nian)读yan,酿(niang)读yang,虐(nue)读yue,农(nong)读nu,琶(pa)读ba,拍(pai)读pei,魄(po)读pei,畦(qi)读xi,倾(qing)读qiong,券(quan)读juan,色(se、shai)读shei,森(sen)读shen,散(san)读suan,药(yao)读yuo,蛇(she)读sha,摄(she)读nie(用于摄影),所、缩(suo)读shuo,塞(sai)读sei,涂(tu)读du(用于糊涂),疃(tuan)读tan,翁、嗡、瓮、蓊(weng)读ong,蟹、懈、鞋(xie)读xai,鲜(xian)读xuan,跃(yue)读yao,责、泽、择(ze)读zhei,则(ze)读zei,翟、摘、宅(zhai)读zhei,侦、贞(zhen)读zheng,帚、碡、轴、妯(zhou)读zhu,贮(zhu)读chu,拽(zhuai)读zhui,铸(zhu)读同方言“聚”,撞(zhuang)读chuang,邹(zou)读zhou。
    再是比较典型的当数昌邑东南部一带韵母“eng”、“ong”相反,很有特色。记得读师范时一位昌南籍同学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把“东”唱成“deng”,把“红”唱成“heng”,把“升”唱成“shong”,把“中”唱成“zheng”,惹得轰堂大笑,把那位同学弄了个大红脸。还有一个笑话,一位领导干部为上级领导送行,致欢送词时把“送行”念成了“送熊”,上级领导当时就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后经反复解释说是“家乡土话”,方才释然。
    另外,昌南卷舌音、“儿化韵”比较多,如“小车儿”、“小绳儿”、“小猪儿”等,发音轻短,听起来俏皮可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胶莱河流域与潍河流域,虽然东西相距不远,而语音也有差异。如胶莱河沿线的流河、宋庄、仓街、卜庄东部一带,发音短促浊重,大多数韵母中没有介音“u”,如“窜”读can、“崔”读cei、“村”读cen 、“短”读dan、“对”读dei、“吨”读den、“孙”读sen、“岁”读sei、“酸”读san、“团”读“tan”等。有的韵母中把“e”读成“uo”,如“哥”读guo、“乐”读luo、“和”读huo等。
    胶莱河流域,因河东为平度、莱州,故有胶东口音;而昌南南部因靠近高密、安丘而有该市口音,eng、ong相反;南逄、双台因靠近寒亭而有潍县口音,发音位置比较靠后,舌根音、鼻音比较重。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方言中的语音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区别字义词义,普通话中语音相同的字,在方言中因字义、词义不同而语音不同。再就是地域性特别明显,受周边县市区语音影响很大。
    就词汇而言,南北差别不大。这里试举几例有代表性的、特点突出的昌邑方言:
1、蹄蹬:①家畜蹬蹄病死:张三家的牲口蹄蹬了。②小孩夭折:李四家的孩子出生不久就蹄蹬了。③机器、工具等出了故障:拖拉机蹄蹬了,赶紧修理。(4)用作动词,整死:你再使坏我蹄蹬了你。
2、扎箍:①治疗(疾病):去医院扎箍病。②修理:自行车蹄登了,找人扎箍扎箍。③惩治:这家伙太狂了,扎箍扎箍他。
3、嘎古:①病重:这个病挺嘎古,得赶紧扎箍。②脾气乖僻、厉害,不好办事:这人挺嘎古,很难办事儿。昌北有“嘎古、辣叉、厉害、硬”的说法,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
4、嘎古儿:吝啬。如:这家伙真嘎古儿,太抠门儿,一分钱也攒出火星子。也有的地方说“苟比”、“细”。
5、老鼻子:多极了。也有的地方说“老奇了”。沿海一带则说“海了”。如:今年大丰收,庄稼收的可老鼻子了。今年海蜇真多,可海了去了。
6、谝宣:炫耀。如:这人一有点好事真能谝宣,恐怕别人不知道。
7、古奇:奇怪。如:这事儿挺古奇,谁也弄不懂。
8、古董:本指古玩。而在昌邑方言中则指人古怪、怪癖,与常人不同,也说“各路”或“各一路”。如:这人真古董,各一路,不跟凡人搭腔。
9、虚火:夸大,声张。如:就这点小事儿,他真能虚火。
10、显火:指夸大受伤或生病身体疼痛程度。如:手上蹭破点皮儿,就显火得呼爹喊娘!
11、浪:①喜欢过分打扮,赶时髦。也说“浪张”、“浪摆”。②作风轻佻。“浪”在东北方言中是褒义词,指女人美丽漂亮;而在昌邑方言中则是贬义词。可见说话要随乡入俗,因地而异,万不可“错把他相当故乡”,闹出笑话。
12、草鸡:(劳累、饥饿、疼痛、压力等)忍受不了。如:累草鸡了;饿草鸡了;疼草鸡了;他拉了一腚饥荒,真草鸡了。
13、挖骨:委屈。如:这又不是我的错,反倒赖我,心里真挖骨。
14、稳:放置、搁置。北乡则说“搞”、“横”。如:把书稳在桌子上。把柴禾搞在天井里。
15、喝醋:指犯了错误挨批评,也叫“挨呲”。而“吃醋”则指在男女关系方面有嫉妒情绪。一“吃”一“喝”,意思大不一样。
16、坏了醋:指把事情搞砸了,无法救治。米酒坏了还可以当醋,古人有“狗恶酒酸”的成语故事可以为证;而醋坏了则成了废物,毫无一用。所以说“坏了醋”,说明事情彻底失败,无法救药了。
17、醋溜:本义是一种用醋炒菜的烹调方法,如醋溜白菜、醋溜土豆丝等;而昌邑方言比喻义则指嘲弄、讽刺。如:“这个家伙讨人烦,让我刮风吹棘子——连讽带刺地醋溜了一顿!”
18、忌讳:指醋。大概就是因了醋的这些不雅的比喻、引申的文化含义,而对“醋”字有所顾忌、有所禁讳的缘故吧,故邑人称醋又叫“忌讳”。足见“孔孟之乡”非礼勿闻、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崇文尚礼古风犹存。
19、翻腾(“腾”读作deng):也称“倒腾”,指把东西翻来翻去。
20、反蹬:(1)指小孩玩闹。(2)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上蹿下跳地闹腾,含有贬义。
21、咕喳:指饺子。疑为由煮饺子时开锅后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
22、剁咕喳:指用杂面擀的切成一拃长短的粗面条,可蒸可煮。北乡则称老鼠尾巴咕喳。疑为由煮时开锅后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
23、趴鼓:指窝窝头。有的地方也叫澄(音deng)面。
24、熨帖:(1)指舒服。如:身体真熨帖。(2)指满意。如:这件事办得真熨帖。(3)指(衣服)板正。
25、熨作:意同熨帖(1)。
26、不熨作:(1)指心里不高兴。(2)指生病。
27、挺:程度副词,很、非常。如:挺好,挺厉害。
28、怪:程度副词,义同“挺”。如:两人怪好的。这曲子怪好听的。
29、熊:(1)小孩淘气。如:这熊孩子真能反蹬。(2)坏。如:耍熊,熊种,熊货,熊了。
30、呲哒:训斥,批评。如:他真能呲哒人。 
   昌邑方言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上述所举实乃沧海一粟,管中窥豹,仅见一斑。因笔者见识有限,挂一漏万定所难免,在此仅是抛砖引玉。望同好者对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昌邑方言多加搜集研究,传承和保护好这一地方语言文化遗产。

   注:括号内为普通话读音。所有读音皆未标声调。 
        

        2011年2月初稿,2012年7月修改于淡远庐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