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也说油条吧

也说油条吧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侯修圃老师的一篇《油条里的回忆》,一下子就把我们拉回到每个人都在留恋,却再也回不来的年代里。那根金黄喷香的油条里,承载着老百姓在艰难日子里多少难以言喻的情愫啊?这种有了多余的油,多余的面才有可能享受的“奢侈品”,就像一颗小小的里程碑,默默诉说着日子曾经的困苦与无奈……     记得父亲1975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村里一个有点轻微智障的人去找他买化肥,在单位门口被拦住了。门卫问他找谁?有什么事?他说自己是村里的支书,来找父亲办点事。当时他刚买了半斤油条提在手里,怕人家怀疑自己的身份,忙不迭的举起手中那一小捆油条说:“我确实是村里的支书。这不,吃的是油条……”。更为可笑的是,或许当时物质条件太匮乏了,那个穿着笔挺制服的门卫居然也被这一小捆金灿灿的油条震住了,有些将信将疑的给父亲办公室打电话,说有一个拿着油条的基层干部来访——半斤油条就把智障青年变成“基层干部”的笑话,实实在在在那个年代发生过。     我们祖上是生活所迫从大连迁回山东老家的,父亲在上中专之前就没有吃过新鲜的油条。回到老家的第一年,大年夜里没吃上水饺,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的粗面。后来,为弥补这一遗憾,再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很奢侈的买几根过期的油条,细细的分成几段,分给全家的孩子吃。爷爷奶奶说,油条的味道比水饺好吃多了,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于是,父亲叔叔姑姑们都那么骄傲的深信不疑了,他们那么津津有味吃着这种每人仅有半根的人间美食,度过了童年里那么多个年味很浓的春节。“那个香啊!”已经快当爷爷的父亲回忆起那些个色泽并不鲜艳,甚至发黑的油条,都会赞不绝口的回味着……     再后来,父亲高中毕业后到烟台粮校上中专,第一次在周末会餐的时候,吃到了刚出锅的油条。那绝对是一次震撼的回忆,二十岁的父亲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香的油条!也知道了自己以前吃的那种油条是怎么一种东西。于是父亲很想让爷爷奶奶也尝尝这种个大味香的油条,在那个寒假前的最后一次会餐,父亲一根油条也没舍得吃,全都小心翼翼的装在饭盒里,在公共车上强忍着饥饿回到家里。待到终于饥肠辘辘回家时,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车上拿错了塑料袋,望着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空空如也的饭盒,父亲沮丧的在腊月凌冽的寒风里站了很久很久……     现在温饱早已不是问题,餐饮也向着“文化,品位,境界”的方向欣欣向荣的发展着。食过天价长江刀鱼的老板不会知道,曾经是半斤油条抬高了智障青年的身份;饮过极品拉菲的阔少也不曾晓得,有一个青年,揣着几根油条一路饥渴难耐的飞奔了上千公里……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