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盐之乡 —— 昌邑
2011年10月20日,素负盛名的丝绸之乡、活力四射的华侨之乡昌邑,又获国家“溴盐之乡”的命名。这是国家规划发展的黄、蓝两区建设布局中位数不多的集两区建设于一身,正在发展中的昌邑获得的最新却又是最古老的名片。
说她最新,是指从命名至今才六个月,却名副其实。53公里的海岸线内是半岛著名的潍河冲积平原与渤海相互作用形成海洋矿藏发育良好的舒缓滩涂,已经探明的地下卤水储量达35亿立方米,现已建成盐田88、5万公亩,有十家制盐企业、十七家制溴企业分布其中,形成了年产原盐400万吨、年制溴素2、6万吨的生产量,分别占全国海盐年产量的六分之一和溴素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说她最古老,是指海盐生产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规模,是最早的海盐之乡。当时齐国五都之一的邶殿就在今天昌邑市,鄑邑在瓦城村以北,相关文献的明确记载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昌邑境内发现的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206处煮盐遗址,晏子食邑、孙膑封地在瓦城一带的认证,都证明了齐国当时的七处盐关至少有一处设在昌邑境内。朝代更迭,岁月沧桑,人类需盐如故,制盐如斯。
无论是古代的人工煮盐,还是现代的机械化晒盐;制成的是盐,还是溴,都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的昌邑秉承“蓝色、高端、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处在建设渤海明珠、‘六个昌邑’的关键时刻,荣获“溴盐之乡”这一国家级称号,无疑是对‘滨海昌邑’建设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鼓励,真实反映了昌邑悠久的制盐历史,展现了昌邑生产盐、溴的现状。
无论何时何地,原盐的结晶体都是那么晶莹剔透。祝福你,中国溴盐之乡——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