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昌邑著述考》编纂始末

《昌邑著述考》编纂始末

《昌邑著述考》编纂始末 (2008-12-06 15:56:58)

前  言

 

——《昌邑著述考》编纂始末

 

    产生编写《昌邑著述考》的想法是在1995年,当时我作为《昌邑古县志集》编委副主任与分编主校,系统地对昌邑现存的顺治十八年本《昌邑县志》、乾隆七年本《昌邑县志》、光绪三十三年本《昌邑县续志》三部清代县志进行了比较研究,感觉这几部志书虽然是研究昌邑地方史的核心典籍,但在资料内涵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实现“在史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构建昌邑地方史研究体系”的目标,仅仅靠这几部志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摸清昌邑古代著述的家底以及存佚情况,为下一步的整理和利用打下基础,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

 

一、古今史志著录昌邑先贤著述情况

历史上收录昌邑著述比较集中的著作,除上面所提到的清代三部县志外,尚有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也有零星著录。建国后的同类著作则以《山东文献书目》和《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最为集中。以上文献,去除重复,共著录昌邑1949年以前著述123种,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概况,《昌邑著述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完成的。

                        1、 清代县志著录昌邑先贤著述情况

    编修于清代的三部昌邑县志,其修纂时间长则一年,少则一月,在资料的采访上难以达到完备是必然的。对于昌邑先贤著作的著录,没有像同时代的《历城县志》(胡德霖修,李文藻、周永年等纂,乾隆三十八年刊本)等名志那样,设置记载经籍著述的专门篇章,所谓“艺文志”,仅选录有关诗文,部分先贤著作的名目散见在选举、人物等门目中。除去重复,三种清代昌邑县志共收录明清著述90种。

      A、顺治十八年本《昌邑县志》

      翟瓒《虫吟草》(卷六《人物志·科第》);史载勋:《廿一史纪略》、《昌邑纲纪志》、《海运议》、《训儿经》(卷六《人物志·科第》);陈鎏:《风教一脔》(卷六《人物志·科第》);史褒明:《养蒙集》、《史氏杂传》、《五陵源记》(卷六《人物志·科第》)。

以上收录9种。

     B、乾隆七年本《昌邑县志》

      陈之枌:《五伦集古》四卷(卷五《选举》);张志禧:《缉逃要言》(卷五《选举》);于沛霖:《西坡集》、《省愆录》、《日履志》、《族谱》、《家诫》(卷五《选举》);陈瑬:《风教一脔》(卷五《选举》);张勿竞:《补斋诗》(卷五《选举》);孙乾元:《四书体要》六卷(卷五《选举》);翟瓒:《虫吟草》(卷六《人物·政绩》);史载勋:《廿一史纪略》、《昌邑纲纪志》、《海运议》、《训儿经》(卷六《人物·文学》);韩名汉:《河洛渊源》、《阴符经解》、诗集《南中》、《京邸》、《故园》、《归来》(卷六《人物·文学》);史褒明:《养蒙集》、《史氏杂传》、《武陵源记》(卷六《人物·文学》)。

以上收录24种。

      C、光绪三十三年本《昌邑县续志》

     吴绰:《幼学津梁》(卷五《选举》);杨可举:《游沼荷香诗》(卷五《选举》);王化南:《名士节烈传》(卷五《选举》);黄景轼:《声律启蒙》(卷五《封增》);韩永存:《痘疹新书》四卷(卷五《选举》);孙尔周《易经体要》、《敬业堂文集》、《宜园诗草》(卷六《人物·政绩》);孙含中:《居官要览》(卷六《人物·政绩》);耿纯玉:《滇黔记游》、《批〈伤寒论〉》、《批〈张景岳全书〉》(卷六《人物·政绩》);徐河清:《养志堂集》、《齐东韵语》(卷六《人物·政绩》);于始瞻:《昌邑县志》、《列眉反故纸》、《字别义通》、《左村穴见》、《鸡窗饾饤》、《奚背咫闻》、《左村艺录》、《虫焦螟吟》(卷六《人物·文学》);黄元御:《四圣心源》、《伤寒悬解》、《素灵微蕴》、《伤寒说意》、《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堂稿》、《玉楸药解》、《灵枢解》、《灵枢素问悬解》、《难经解》、《周易悬解》、《道德经解》,共十三种,刊行者八种(卷六《人物·文学》);吴克思:《西堂全集》八卷、《乡党详解》二卷、《真珠船》四卷、《灵寿纪胜》(卷六《人物·文学》、卷八《艺文》);吴颖思:《易卦集说》四卷、《知非子存稿》二卷、《燕子诗》(卷六《人物·文学》);翟德先:《蝶阶百咏》(卷六《人物·文学》);祝正词:《十三经集解》、《纲鉴撮要》、《读史论略》、《历代世系考》、《杜诗笺注》(卷六《人物·文学》);姜秉深:《学庸管窥集》、《论孟集解》、《周易集说》、《春秋诂题》(卷六《人物·文学》);孟广名:《训蒙偶语》、《见闻志略》、《泰山记》(卷六《人物·文学》);黄德静:《痘疹集要》、《离骚解》(卷六《人物·文学》);陈统三:《痘疹辨伪》、《眼科要略》(卷六《人物·文学》);陈丕显:《医会》、《外科心裁》、《医学撮要》、《针法易简》(卷六《人物·文学》);卢云升:《古今舆图》(卷六《人物·文学》);孙梦豸:《孙槐窗诗文集》(卷八《艺文》);张勿我:《张孝廉四书文》(卷八《艺文》)。

以上收录66种。

     2、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著录昌邑先贤著述情况

    集中收录昌邑古代著述的另一重要著作是张曜、杨士骧等修,由著名学者孙葆田、法伟堂、宋书升等编纂的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4月影印本),该书著录山东先贤著作10831种,其中著录昌邑先贤著述80种。其资料主要源于《乾隆志》,因当时《光绪志》尚未续修,乾隆七年以后资料则来源于《采访册》,同时也利用了如《明史·艺文志》、《四库存目》、《山左诗汇抄》、《或语》等有限几部史志、文集,故其著录基本与昌邑三部清代县志相同,但也有少量可以相互补充。如:见于卷130《艺文志第十·经部·四书》的焦其仁撰《四书朱子发明抄略》六十六卷,《艺文志》据《采访册》著录,而《光绪志》则无。又,于沛霖《家诫》见《乾隆志卷五·选举》,《艺文志》则漏收。

    A、 经部

    卷127《艺文志第十·经部·易》:黄元御撰《周易悬象》八卷(第3485页,见《四书存目提要》);孙尔周撰《易经体要》(第3485页,见《采访册》);姜秉深撰《周易集说》(第3485页,见《采访册》);吴颖思撰《易卦集说》四卷(第3487页,见《采访册》)。卷129《艺文志第十·经部·春秋》:辛次膺撰《属辞比事》五卷(第3526页,见《宋志》)。卷129《艺文志第十·经部·五经总义》:祝正词撰《十三经集解》(第3545页,见《采访册》)。卷130《艺文志第十·经部·四书》:焦其仁撰《四书朱子发明抄略》六十六卷(第3558页,见《采访册》);孙乾元撰《四书体要》六卷(第3559页,见《采访册》);吴克思撰《乡党详解》(第3564页,见《采访册》);姜秉深撰《学庸管窥集》(第3566页,见《采访册》)。卷130《艺文志第十·经部·小学》:于始瞻撰《字别义通》四卷(第3574页,见《山左诗汇抄》)。

以上经部共收录11种。

      B、史部

     卷131《艺文志第十·史部·正史》:刘孝标撰《注〈汉书〉》一百卷(第3592页,见《隋志》注)。卷131《艺文志第十·史部·别史》:祝正词撰《历代世系考》(第3605页,见《采访册》)。卷131《艺文志第十·史部·诏令奏议》:辛次膺撰《奏议》二十卷、《牋表》十卷(第3615页,二书见《宋志》);张志栋撰《奏疏》四卷(第3628页,见《县志》)。卷132《艺文志第十·史部·传记》:于沛霖撰《日履志》、《年谱》(第3642页,二编见《或语》);史褒明撰《史氏杂传》(第3750页,见《县志》);于沛霖撰《族谱》(第3652页,见《或语》);于作霖撰《入闱纪事》一卷、《自治政略》一卷(第3664页,二编见《半部稿》);耿纯玉撰《滇黔纪游》(第3669页,见《采访册》)。卷132《艺文志第十·史部·史抄》:刘孝标撰《注九州春秋抄》一卷(第3670页,见《通志》);史载勋撰《二十一史纪略》三十六卷(第3671页,旧《通志》、《县志》);祝正词撰《纲鉴撮要》(第3672页,见《采访册》);卢云升撰《纲鉴辑要》(第3673页,见《采访册》)。卷133《艺文志第十·史部·地理》:史载勋撰《昌邑纲纪志》(第3686页,见《县志》);于作霖撰《安远县志》十卷(第3691页,见《半部稿》);于始瞻撰《掖县志》八卷(第3697页,据本书)。卷134《艺文志第十·史部·职官》:孙含中撰《居官要览》(第3727页,见《采访册》)。卷134《艺文志第十·史部· 政书》:史载勋撰《海运议》(第3739页,见《县志》)。

以上收录21种。

     C、子部

    卷135《艺文志第十·子部·儒家》:史载勋撰《训儿经》(第3770页,见《县志》);史褒明撰《养蒙集》(第3774页,见《县志》)。卷136《艺文志第十·子部·法家》:张志禧撰《缉逃要言》(第3797页,见《县志》)。卷136《艺文志第十·子部·医家》:黄元御撰《素问悬解》十三卷(第3809页,见《四库存目提要》,下同);《灵枢悬解》九卷(第3809—3810页);《难经悬解》二卷(第3810页);《伤寒悬解》十五卷(第3810页);《伤寒说意》十一卷(第3810页);《金匱悬解》二十二卷(第3810页);《长沙药解》四卷(第3810页);《四圣心源》十卷(第3810页);《四圣悬枢》四卷(第3810-3811页);《素灵微蕴》四卷(第3811页);《玉楸药解》四卷(第3811页);黄德静撰《痘疹辑要》(第3811页,见《采访册》);陈统三撰《痘疹辨伪》、《眼科要略》(第3814页,见《采访册》);陈丕显撰《医会》、《外科心裁》、《医学撮要》、《针法易简》(第3814—3815页,见《采访册》)。卷137《艺文志第十·子部·术数》:韩名汉撰《河洛渊源》(第3829页,见《县志》)。卷139《艺文志第十·子部·杂家》:陈瑬撰《风教一脔》(第3865页,见《县志》);于沛霖撰《省愆录》(第3868页,见张贞《或语》);于始瞻撰《左村穴见》四卷(第3896页,见《山左诗汇抄》);陈之枌撰《五伦集古》四卷(第3896页,见《县志》);于始瞻撰《奚背咫闻》二十八卷、《鸡窗饾饣丁》二卷(第3896页,见《山左诗汇抄》)。卷140《艺文志第十·子部·类书》:刘孝标撰《类苑》一百二十卷(第3907页,见《南史》本传);吴克思撰《续蒙求》四卷(第3913页,见《采访册》)。卷140《艺文志第十·子部·小说》:刘孝标撰《〈世说新语〉注》三卷(第3915—3916页,见《文渊阁(书目)》)。卷140《艺文志第十·子部·道家》:黄元御撰《道德经悬解》二卷(第3952页,见《四库存目提要》)。

以上收录32种。

      D、集部

     卷141《艺文志第十·集部·别集》:刘孝标撰《梁平西刑狱参军刘孝标集》六卷(第3969页,见《隋志》)。卷142《艺文志第十·集部·别集》:黄福撰《黄忠宣集》八卷(第4009页,见《四库存目提要》);黄福撰《家集》三十卷、《使交文集》十七卷(第4009页,见《明志》);黄福撰《后乐堂集》(第4009页,见《明诗综》);翟瓒撰《虫吟集》(第4018页,见《县志》)。卷144《艺文志第十·集部·别集》:韩名汉撰《南中》、《京邸》、《故园》、《归来》等集(第4101页,见《县志》);于沛霖撰《西坡集》(第4108页,见《县志》);于始瞻撰《虫焦螟吟诗集》六卷(第4118页,见《山左诗汇抄》);张勿竞撰《补斋诗》(第4121页,见《县志》)。卷145《艺文志第十·集部·别集》:翟德先撰《蝶阶百咏》(第4230页,见《山左诗汇抄》);卷146《艺文志第十·集部·别集》:徐河清撰《养志堂诗文集》(第4279页,见本传)。卷146《艺文志第十·集部·诗文评》:于始瞻撰《左村诗话》二卷(第4354页,见《山左诗汇抄》)。

以上收录16种。

     3、见于正史与《四库全书总目》 的有关著述

    昌邑的历代先贤著述见于正史的数量不多,明以前不论,明以来见于《明史·艺文志》的仅有黄福的著作3种,分别是见于《集部·别集类》的《后乐堂交藩文集》十七卷;《后乐堂集》三十卷;见于《史部》的《安南事宜》一卷。见于《清史稿·艺文志》的有《子部·医家类》的黄元御医学著作11种,《经部·易类》的黄元御的《周易悬解》,《子部·道家类》的黄元御的《道德经解》,计13种。见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亦仅为黄福《后乐堂集》八卷与黄元御著作13种。《清史稿·艺文志》则仅著录黄元御著作13种,旁无所及。

     4、《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著录昌邑家谱情况

    由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1997年,中华书局)是目前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的目录著作,共收录1949年以前编修的家谱14719种,其中著录昌邑家谱14种,分别是:

民国·陈明侯等修《陈氏家乘》(民国三年山东印刷公司铅印本);清·姜舜龄修《昌邑姜氏族谱》八卷(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清·戴泽远、戴泽庆修《昌邑戴氏家乘》一卷(民国十五年抄本);清·潘洪亮修《昌邑刁氏族谱》一卷(清咸丰八年续修,1958年抄本);《昌邑董氏家谱》老六支一卷(道光十二年抄本);清·姜亦铎重订(六刻)《昌邑姜氏族谱》五卷(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清·佚名修《昌邑刘氏家谱》(同治八年修,1964年抄本);清·王日芹、王焕章等续修《昌邑王氏族谱》一卷(咸丰二年抄本);清·王云书修《昌邑王氏族谱》十一卷(清光绪二十八年抄本);民国·杨春堂、杨述铤修《昌邑杨氏家谱》六卷(民国二十五年六修抄本);《昌邑翟氏宗谱》一卷(民国二十二年抄本);清·张元秀、张征吉等修《昌邑张氏族谱》一卷(清同治十二年抄本);清·张恩典修《昌邑张家寨张氏族谱》五卷(民国九年抄本);民国·张照普修《昌邑张氏族谱》一卷(民国二十五年稿本)。

    姜舜龄《昌邑姜氏族谱》八卷,著录有误。康熙二十四年刻本为姜扬波一刻本,全一册;姜舜龄参修本为姜焯康熙六十年徐州刻本,四册四卷;八卷本则为乾隆三十三年姜讠鬲三修本。姜亦铎重订(六刻)《昌邑姜氏族谱》五卷,著录有误,该谱六册六卷,主修为姜凤瑞等六人,姜亦铎任监定。以上著录除陈明侯《陈氏家乘》、姜舜龄《昌邑姜氏族谱》分别为国家图书馆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绥化市档案馆收藏外,其它12种,均根据昌邑地方提供资料收录,收藏单位均昌邑乡间。根据笔者调查,此14种家谱,约占昌邑1949年之前修续家谱存世量约300种的1/20,不足以反映昌邑家谱文献的现状。但由上面14种家谱的存世版本可知,昌邑民间家谱除少量刊印外,主要是以抄本形式流传,历经劫难,这部分家谱绝大部分已经成为罕见本和孤本,弥足珍贵。

     5、 《山东文献书目》著录昌邑先贤著述情况

    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齐鲁书社,1993.12)是近年来研究山东先贤著述的重要著作。其考证著录山东文献5208部,其中著录明代以来存世的昌邑先贤著述21种,并标注版本与著录情况,分别是:

   《莱阳事变实地调查报告书》一卷,清·刘肇唐等撰(清末抄本,省图);《莱阳乱事征实录》一卷,清·刘肇唐等撰(清末石印本、1973年泰州市古旧书店抄本,省图);《道德经悬解》二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抄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素问悬解》十三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同治十一年阳湖冯氏刻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灵枢悬解》九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光绪六年阳湖冯氏刻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难经悬解》二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同治十一年阳湖冯氏刻本、古本医学从书影印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伤寒悬解》十五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伤寒说意》十一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咸丰十一年燮和精舍刻本、黄氏医书八种本、清抄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黄氏医书八种本、清光绪二十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燮和精舍刻本、清望云草庐刻本、清咸丰二年小琅环山馆刻本、清光绪二十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本、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四圣悬枢》四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素灵微蕴》四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温病解》,清·黄元御撰(黄氏医书八种本,山东中医、省图)(波按:温病解为《四圣悬枢》卷一,此误);《玉楸药解》八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四库总目》及《山东通志》作四卷。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长沙药解》四卷,清·黄元御撰(见《四库存目》、清乾隆十八年刻本、黄氏医书八种本、总目、山艺、山东中医、省图);《黄忠宣公文集》十三卷、《别集》六卷,明·黄福撰(见《四库存目》,作《黄忠宣集》八卷。明嘉靖间刻本,总目、山艺、国学、善本提要);《东道集》、《玉牺馆诗集》、《紫薇阁诗集》、《纶音堂诗集》,清·徐河清撰(清同治刻本,青图)。

以上著录,除刘肇唐2种以及《温病解》为误收外, 其余18种均见于清代三种昌邑县志。

 

                        二、《昌邑著述考》著录昌邑先贤著述情况

    《昌邑著述考》的编纂经历了10几年的时间,凡1949年以前昌邑先贤著述有稿本、抄本、刻本、存世者以及前人书目或史志著录而其书不存或未见传本者均予收录,共312种,按照四部分类法著录。每大类下根据情况设置下级类目,每目所著录著作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所收录著述之作者,俱做简要介绍,凡有版本可据者,并加注版本。并仿照《文献统考》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例,各为提要,序跋评论也广加搜讨附后,以加大内容含量,提高可利用价值。其著录情况如下:

     1、经  部

    A、经部·易类:《易经体要》四卷/清·孙尔周撰(清容忍堂抄本,四册);《周易悬象》八卷/ 清·黄元御撰(佚);《易卦集说》四卷/ 清·吴颖思撰(佚);《周易集说》/ 清·姜秉深撰(佚);四圣心法/ 民国·宋逵升撰(民国二十四年潍县和记印书局铅印本)。B、经部·书类:《禹贡九州山水图解》/ 清·李麓泉撰(光绪间刻本)。C、经部·诗类:《诗选》一卷/ 民国·陈干编(民国十四年油印本、1979年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影印本);《诗经归意》一卷/民国·刘云瀚撰(未见)。D、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辑要》/ 清·张芸台撰(佚)。E、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辑要》/清·张芸台撰(佚)。F、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比事》/宋·辛次膺撰(佚)。 G、经部·四书类·大学中庸之属:《学庸管窥集》四卷 /清·姜秉深撰(清姜以铎抄本卷一)。H、经部·四书类·论语孟子之属:《乡党详解》二卷/清·吴克思撰(佚);《论孟集解》/清·姜秉深撰(佚)。I、经部四·书类·四书总义之属:《四书朱子发明抄略》/清·焦其仁撰(佚);《四书体要》六卷/清·孙乾元撰(佚);《四书日札》/清·张芸台撰(佚);《四书引蒙》/清·魏振翮撰(佚);《四书辑要》/清·魏公恒撰(佚)。J、经部·群经总义类:《十三经集解》/清·祝正词撰(佚);《六经碎语》/民国·陈干撰(佚)。K、经部·小学类·训诂之属:《释俗语》八卷/梁·刘霁撰(佚);《字别义通》/清·于始瞻撰(佚);《千字文注解》一卷/清·于始瞻撰(佚)。L、经部·小学类音·韵之属:《声律启蒙》/清·黄景轼撰(佚);《韵谱汇宗》/清·张允中撰(稿本)。

以上收录26种。

       2、史  部

     A、史部·正史类:《汉书注》一百四十卷/ 梁·刘孝标注(佚)。B、史部·别史类:《历代世系考》/清·祝正词撰(佚)。C、史部·杂史类·事实之属:《莱阳事变实地调查报告书》/清·刘肇唐等撰(清末抄本);《莱阳事变征实录》/清·刘肇唐等撰(清末石印本、1953年泰州书店抄本);《昌邑县东礼义社新立军需车局册》/清·姜亦铎撰(光绪间姜亦铎稿本);《鲁案》一卷/民国·陈干撰(民国十四年铅印本);《青岛案》一卷/民国·陈干撰(佚);《威案》一卷/民国·陈干撰(民国十四年铅印本);《欧战拾遗》/民国·陈干撰(佚);《山东革命党史稿后编》/民国·丁惟汾、于恩波编(台湾铭华制版印刷公司影印1933年稿本);《麻湾战役纪念刊》/民国·四纵队政治部编(1932年鲁东文化社铅印本);《三十二年春》/民国·四纵队政治部编(1943年鲁东文化社铅印本)。D、史部·杂史类·琐记之属:《东宫新旧记》三十卷/梁·刘杳撰(佚);《胶滨记事》/清·夏焕文撰(稿本)。E、史部·史抄类:《注九州春秋抄》一卷/梁·刘孝标撰(佚);《廿一史纪略》/明·孙洪撰(佚);《廿一史纪略》三十六卷/明·史载勋撰(佚);《纲鉴撮要》/清·祝正词撰(佚);《古史积粹》/清·张兰台撰(佚);《左史精粹文集》八卷 /清·张芸台撰(佚);《纲鉴辑要》/清·卢云升撰(佚)。F、史部·史评类:《读史论略》/清·祝正词撰(佚)。G、史部·传记类·总传之属:《高士传》/梁·刘杳撰(佚);《名士节烈传》清·王化南撰(佚);《山东革命党史稿·先烈传》/民国·丁惟汾、于恩波编(台湾铭华制版印刷公司影印1933年稿本);《山东革命先烈碑传录存》/民国·丁惟汾、于恩波编(台湾铭华制版印刷公司影印1933年稿本)。H、史部·传记类·别传之属:《故少保户部尚书黄公挽诗》二卷/明·黄琮编(嘉靖年间冯时雍刻本);《郡守李侯德政诗》/清·佚名编(佚);《显考梅村府君行述》清·傅凤扬、傅凤翔撰(光绪九年写刻本);《蓼洲于公暨德配傅太夫人家庙记》/民国·陈恒庆撰(民国八年写印本);《李刘氏哀荣录》/民国·李澍编(民国十年石印本)。I、史部·传记类·年谱之属:《年谱》/清·于沛霖撰(佚);《桓文实录》一卷/清·于始瞻撰(佚);《注释孔子年谱》/清·张兰台撰(佚)。J、史部· 传记类· 家谱之属:《于氏族谱》/清·于沛霖创修(未见);《姜氏世谱》八卷/清·姜扬波等创修(康熙三十六年苏州刻本);《昌邑姜氏族谱》四卷/清·姜焯等二修(康熙六十年徐州刻本);《昌邑孙氏宗谱》/清·孙尔周创修(乾隆七年孙尔周稿本,残);《曹氏族谱》/清·佚名修(乾隆时期抄本);《昌邑姜氏族谱》八卷/清·姜讠鬲等三修(乾隆三十三年刻本);《昌邑姜氏族谱》/姜镤等四修(嘉庆二十二年刻本);《昌邑董氏家谱》(老六支)一卷/清·佚名修(道光十二年抄本);《昌邑韩氏族谱》/清·韩联栋等二修(道光二十三年抄本);《昌邑高氏族谱》/清·高子震创修(道光二十四年高子震抄本);《昌邑宫氏族谱》(八甲)/清·宫瑞周创修(道光三十年宫瑞周抄本);《宋氏族谱》/清·宋源明等修(咸丰元年宋源明抄本);《董氏族谱》 /清·佚名修(道光时期抄本);《昌邑王氏族谱》一卷/清·王日芹等二修(咸丰二年抄本);《徐氏支谱》/清·徐丙南二修(咸丰四年抄本);《昌邑刁氏族谱》一卷/清·潘洪亮续修(1958年抄本);《徐氏族谱》四卷/清·徐襄清二修(同治四年抄本);《昌邑王氏家乘》三卷/清·王建邦创修(同治六年王琴声抄本);《昌邑姜氏族谱》十六卷 /清·姜鸿文等五修(同治八年刻本);《昌邑刘氏家谱》/清·佚名修(同治八年修,1964年抄本);《昌邑孙氏宗谱》十卷/清·孙连敬三修(同治九年抄本);《昌邑朱氏族谱》/清·朱启泰、朱麟阁等五修(同治九年抄本);《昌邑黄氏族谱》/清·黄志澄等创修(同治十年后乐堂刻本);《曹氏族谱》/清·曹绍庭等修(同治十二年抄本);《昌邑张氏族谱》一卷/清·张元秀、张征吉等修(同治十二年抄本);《昌邑韩氏族谱》/清·韩建之等三修(光绪四年抄本,残);《徐氏支谱》/清·徐谦初等修(光绪五年抄本);《昌邑董氏族谱》/清·董芸、董建椿等修(光绪十年抄本);《隋氏族谱》/清·隋同文等修(光绪十八年致和堂刻本);《昌邑陈氏族谱》/清·(潍县)翟文华三修(光绪二十二年抄本);《姚氏宗谱》/清·姚春霆二修(光绪二十五年姚春霆抄本);《昌邑王氏族谱》十一卷/清·王云书修(光绪二十八年抄本);《昌邑张氏族谱》四卷/清·张道均、道行创修(光绪二十八年抄本);《都昌葛庄谭氏族谱》四卷/清·初星海创修(光绪二十九年抄本);《姚氏支谱》/清·姚泰逢修(光绪二十九年抄本);《王氏长支谱》/清·王步瑞、王德普等修(光绪三十二年抄本);《逄氏族谱》/清·逄泽新、维烈三修(光绪三十二年抄本);《昌邑姜氏族谱》(河西派)六卷/清·姜凤瑞等六修(光绪三十三年刻本);《邢氏族谱》/清·邢殿臣、邢怀远修(光绪三十三年抄本);《昌邑姜氏族谱》二十四卷/清·姜楟等六修(宣统元年刻本);《宫氏族谱》(八甲)/清·宫好友修(宣统元年抄本);《郭氏支谱》/清·郭鸣桐修(宣统二年郭鸣桐抄本);《昌邑韩氏族谱》/清·韩建之等四修(宣统二年抄本);《昌邑傅氏族谱》/清·傅宗汤等七修(宣统三年抄本);《昌邑傅氏支谱》/民国·傅文德等二修(民国初年抄本);《陈氏家乘》一卷/民国·陈干编(民国三年山东印刷公司铅印本);《昌邑黄氏族谱》/清·黄铭吉等二修(民国六年后乐堂刻本);《邢氏族谱》/民国·邢作圣、邢德源等修(民国时期抄本);《昌邑张家寨张氏族谱》五卷/清·张恩典修(民国九年抄本);《昌邑董氏族谱》/民国·董梦兰等修(民国十四年抄本);《苑氏族谱》/民国·苑荣昌等修(民国十四年抄本);《昌邑戴氏家乘》一卷/民国·戴泽远、戴泽庆修(民国十五年抄本);《张氏支谱》/民国·张宏烈、张宏钧修(民国十一年抄本);《昌邑张氏族谱》/民国·张兰桂等修(民国十七年抄本);《宋氏族谱》/民国·宋德基、宋德顺修(民国二十年抄本);《昌邑翟氏宗谱》一卷/民国·佚名修(民国二十二年抄本);《昌邑王氏宗谱》 /民国·王立爱创修(民国二十四年渠邱广文印刷局石印本);《昌邑杨氏家谱》六卷/民国·杨春堂、杨述铤修(民国二十五年抄本);《昌邑张氏族谱》一卷/民国·张照普修(民国二十五年稿本);《孙氏族谱》/民国·孙跻堂二修(民国二十五年稿本);《张氏族谱》/民国·佚名二修(民国二十六年抄本);《谭氏族谱》/民国·谭凤彩等三修(民国二十九年石印本);《吕氏宗谱》/民国·吕殿显修(民国三十一年稿本)。K、史部·传记类·家传之属:《史氏杂传》/明·史褒明撰(佚);《孟氏典录》/清·孟广名撰(佚)。L、史部·传记类·贡举之属:《孙氏闱墨朱卷》清·孙乾元、孙尔周、孙含中、孙斯盛、孙世求撰(雍正乾隆间刻本抄本合订);《李信基乡试朱卷》/清·李信基撰(乾隆六年原版);《张殿栋乡试朱卷》/清·张殿栋撰(道光二十四年刻本);《中式十六艺》/清·徐河清撰(佚);《于先通乡试朱卷》/清·于先通撰(清抄本)。M、史部·传记类·杂录之属:《安南水程日记》/明·黄福撰(嘉靖年间冯时雍刻本);《武陵源记》/明·史褒明撰(佚);《日履志》/清·于沛霖撰(佚);《平政纪略》/清·黄运启撰(佚);《入闱纪事》/清·于作霖修(佚);《自治政略》/清·于作霖修(佚);《滇黔记游》/清·耿纯玉撰(佚);《峡中记》一卷/清·徐河清撰(佚);《遇难节略》/清·李钟麟撰(佚);《遇难记》/清·胡继禹撰(佚);《记事珠》/清·姜臣丰撰(佚)。N、史部·政书类·职官之属:《居官要览》/清·孙含中撰(佚)。O、史部·政书类·邦计之属:《海运议》/明·史载勋撰(佚)。P、史部·奏议公牍类:《奏议》/宋·辛次膺撰(佚);《牍表》/宋·辛次膺撰(佚);《安南事宜》一卷/明·黄福撰(佚);《议礼疏》/明·孙洪撰(佚);《李大中丞政略》八卷/清·李士桢撰(康熙四十一年刻本);《奏疏》四卷/清·张志栋撰(佚);《李煦奏折》/清·李煦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197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鲁案札存》一卷/民国·陈干撰(佚);《旅大问题汇纂》一卷/民国·陈干撰(佚);《山东革命党史稿·附录》/民国·丁惟汾、于恩波编(台湾铭华制版印刷公司影印1933年稿本)。Q、史部·地理类·方志之属:《昌邑县志》/明·侯鹤龄修;李应兆等纂(佚);《昌邑纲纪志》/明·史载勋撰(佚);《昌邑县志》八卷/清·党丕禄修;李肇林等纂(顺治十八年刻本,康熙十一年增修);《安庆府志》十二卷/清·李士桢修(佚);《新昌县志》六卷/清·黄运启修(康熙四年刻本);《安远县志》十卷/清·于作霖修(未见);《感恩县志》/清·姜焯修;李茂纂(未见);《徐州志》三十六卷/清·姜焯修纂(康熙六十年刻本);《昌邑县志》八卷/清·周来邰修;于始瞻纂(乾隆七年刻本、光绪三十三年刻本);《掖县志》八卷首一卷/清·张思勉修;于始瞻纂(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嘉庆十二年刻本);《采访册》 /清·王德本修;佚名纂;《昌邑县续志》八卷/清·陈家楷修;韩天衢等纂(光绪三十四年刻本);《高阳志》/清·张绍文撰(道光三年稿本);《续高阳志》/民国·邱立亭等撰(1939年稿本);《昌邑县志》/民国·刘毓章修;刘选卿等纂(1937年残稿本)。R、史部·地理类·杂志之属:《古今地舆图》/清·卢云升撰(光绪间家刻本)。S、史部·地理类·专志之属:《胶莱之运河》/民国·李秀洁纂(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未见);T、史部·地理类·游记之属:《灵寿纪闻》/清·吴克思撰(佚);《京师日游记》/清·李寿恒撰(佚)。U、史部·目录类:《古今四部书目》五卷/梁·刘杳撰(佚);《藏书楼目录》/民国·陈干撰(1923年青岛石印本)。

以上收录127种。

     3、子   部

     A、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训儿经》/明·史载勋撰(佚);《养蒙集》/明·史褒明撰(佚);《百舜篇》/清·黄运启撰(佚);《家诫》/清·于沛霖撰(未见);《李大中丞宗训》/清·李士桢撰(存《姜氏族谱》中);《孙氏家法》一卷/清·孙乾元撰(佚);《陈氏家训》/清·陈以恬撰(未见);《名儒言行录》/清·张芸台撰(佚);《庭话》/民国·陈干撰(佚);《家庭琐言》/民国·陈干撰(佚)。B、子部·道家类:《阴符经解》/清·韩名汉撰(佚);《道德经悬解》二卷 /清·黄元御撰(清抄本)。C、子部·法家类:《缉逃要言》/清·张志禧撰(佚)。D、子部·医家类:《广孝集》/清·李中简撰(清抄本);《痘疹集要》/清·黄得静撰(佚);《素灵微蕴》四卷 /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伤寒悬解》十五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金匮悬解》二十二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伤寒说意》十一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四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四圣悬枢》四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长沙药解》四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玉楸药解》四卷/清·黄元御撰(存,见正文);《素问悬解》十三卷/清·黄元御撰(同治十年刻本);《灵枢悬解》九卷/清·黄元御撰(光绪六年刻本);《难经悬解》二卷/清·黄元御撰(同治十年刻本);《玉楸堂稿》/清·黄元御撰(佚);《批〈伤寒论〉》/清·耿纯玉撰(佚);《批〈景岳全书〉》/清·耿纯玉撰(佚);《痘疹新书》四卷/清·韩永存撰(佚);《眼科要略》/清·陈统三撰(佚);《痘疹辨伪》/清·陈统三撰(佚);《医会》/清·陈丕显撰(佚);《外科心裁》/清·陈丕显撰(佚);《针法易简》/清·陈丕显撰(佚);《分类药方》清·杨玉京辑(佚);《名医指掌》民国·王汉礼撰(稿本);《百病主治大全》/民国·王汉礼撰(稿本);《征集名医粹语》/民国·王汉礼撰(稿本);《伤寒浅析》/民国·陈延恺撰(未见)。E、子部·术数类:《奇门五总龟》/明·孙洪撰(佚);《河洛渊源》/清·韩名汉撰(佚);《阳宅纂要》/清·李大千撰(佚);《阳宅口授集》/清·孙九龄撰(佚);《地理口授集》/清·孙九龄撰(佚);《重订阳宅易简》/清·孙乾元撰(清抄本);《地理易简》四卷/清·孙乾元撰(清单炜堂抄本);《地理考验三昧》/清·姚承宪撰(佚);《左村穴见》六卷 /清·于始瞻撰(佚);《选择吉日》/清·孙尔周撰(佚)。F、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绿草堂画集》/清·陈洪祺撰(未见);《桐荫堂画册》/清·姜臣丰绘(存);《桐荫堂画册二集》/民国·姜凤翔绘(存);《伴云山房画册初集》/民国·姜凤翔绘(存);《伴云山房画册二集》/民国·姜凤翔绘(存)。G、子部·艺术类 ·音乐之属:《琴谱》/清·孙尔周撰(佚)。子部·艺术类· 印谱之属:《嵩莱印存》/清·张元斌撰(佚)。H、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贤圣杂语》/南齐·刘善明撰(佚);《要雅》五卷/梁·刘杳撰(佚);I、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石嵩问答》/清·黄运启撰(佚);《寿光问答》/清·孙乾元撰(佚);《西园偶笔》/清·孙乾元撰(佚);《鸡窗饾饤》一卷/清·于始瞻撰(佚);《闻见日录》 /清·张芸台撰(佚);《见闻志略》 /清·孟广名撰(佚);《闻见日录》/清·刘瀛海撰(稿本)。J、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风教一脔》/明·陈鎏撰(佚);《省衍录》/清·于沛霖撰(佚);《醒心录》/清·陈王丹撰(佚);《达孝篇》/清·李钟麟撰(佚);《感应篇》/清·李钟麟撰(佚)。K、子部·杂家类·类书之属:《类苑》一百二十卷/梁·刘孝标撰(佚);《寿光书苑》 /梁·刘杳撰(佚);《启蒙对偶》三卷/明·孙洪撰(佚);《五伦集古》/清·陈之枌撰(佚);《奚背咫闻》二十八卷 /清·于始瞻撰(佚)《续蒙求》(真珍船)五卷/清·吴克思撰(清抄本);《训蒙偶语》/清·孟广名撰(佚);《幼学津梁》四卷/清·吴绰撰(佚)。L、子部·小说类:《世说新语(注)》三卷/梁·刘孝标注(存,见正文);《泰山记》/清·孟广名撰(佚)。

以上共收录81种。

      4、集  部

    A、集部·楚辞类:《楚辞草木疏》一卷/梁·刘杳撰(佚);《离骚解》/清·黄德静撰(佚)。B、集部·别集类·梁:《齐豫州刺史刘善明集》/齐·刘善明撰(佚);《梁平西刑狱参军刘孝标集》/梁·刘孝标撰(有辑本);《文集》/梁·刘霁撰(有辑本);《文集》/梁·刘杳撰(有辑本);《刘高欠集》/梁·刘高欠撰(有辑本)。C、集部·别集类·明:《使交文集》十七卷/明·黄福撰(佚);《后乐堂续集》/明·黄福撰(佚);《家集》三十卷/明·黄福撰(佚);《黄忠宣公后乐堂文集》十三卷、《别集》六卷/明·黄福撰(嘉靖年间冯时雍刻本);《后乐堂别集》/清·黄志澄编(同治十年后乐堂刻本);《后乐堂文别集》/民国·黄铭吉编(民国六年后乐堂刻本);《副宪遗诗》一卷 /明·孙昂撰(佚);《西皋遗诗》一卷/明·孙暹撰(佚);《虫吟草》/明·翟瓒撰(佚);《孙槐窗诗文集》/明·孙梦豸撰(佚);《史孝廉文集》/明·史载勋撰(佚)。D、集部·别集类·清:《南游草》/清·李肇林等撰(佚);《南中》、《京邸》、《故园》、《归来》/清·韩名汉撰(佚);《衡阳酬唱集》/清·陈以诗撰(佚);《虚白斋尺牍》/清·李煦撰(清抄本);《补斋诗》/清·张勿竞撰(佚);《张孝廉四书文》/清·张勿吝撰(佚);《浙灵诗稿》/清·张汝杭撰(佚);《西坡集》/清·于沛霖撰(佚);《北园藏遁斋诗稿》/清·孙熙火享撰(佚);《南游诗草》/清·孙熙火享撰(佚);《还故集》/清·孙乾元撰(佚);《寒号集》/清·陈之极撰(佚);《乐山堂文集》/清·李珠璟撰(佚);《蟭螟吟》八卷/清·于始瞻撰(佚);《左村艺录》/清·于始瞻撰(佚);《敬业堂文集》/清·孙尔周撰(佚);《宜园诗草》/清·孙尔周撰(佚);《渔家乐诗集》/清·孙尔周撰(佚);《叙九遗诗》/清·黄德彝撰(佚);《象渊遗诗》/清·孙含中撰(佚);《槐荫堂文集》/清·耿纯玉撰(民国李永璋节抄本);《春秋诂题》/清·姜秉深撰(佚);《傅振鳌家书》/清·傅振鳌撰(同治时期原札);《养志堂集》/清·徐河清撰(民国李永璋节抄本);《齐东韵语》/清·徐河清撰(同治七年金陵将军府刻本);《东道集》一卷/清·徐河清撰(同治七年金陵将军府刻本);《玉牺馆诗集》一卷/清·徐河清撰(同治七年金陵将军府刻本);《紫薇阁诗集》一卷/清·徐河清撰(同治七年金陵将军府刻本);《纶音堂诗集》/清·徐河清撰(同治七年金陵将军府刻本);《诗稿》/清·张克肖撰(佚);《桐荫诗草》/清·张芸台撰(佚);《游沼荷香诗》八十首/清·杨可举撰(佚);《蝶阶百咏》/清·翟德先撰(佚);《西堂全集》八卷/清·吴克思撰(佚);《知非子存稿》二卷/清·吴颖思撰(佚);《燕子诗》一百二十首/清·吴颖思撰(佚);《诗课》/清·于渤撰(稿本);《东塾杂集》/清·姜亦铎撰(稿本);《卓韦诗草》/清·赵建栋撰(未见)。E、集部·别集类·民国:《倥偬集》二卷/民国·陈干撰(民国二年铅印本);《诗集》二卷/民国·陈干撰(佚);《贻笑大方》一卷/民国·刘云瀚撰(未见);《雅俗共赏》一卷 /民国·刘云瀚撰(未见)。F、集部·总集类·类编之属:《麟右堂文集》/清·李永璋辑(民国二十六李永璋抄本)。G、集部·总集类·文选之属:《古今文粹百一抄》/清·耿纯玉编(佚);《十八家诗选》民国·张书绅编(佚);《经国文抄》二卷/民国·陈干编(民国十四年铅印本)。H、集部· 总集类·尺牍之属:《傅廷臣友朋函札》/清·傅廷臣辑(光绪时期原札);《姜以铎往来函札》/清·姜以铎辑(姜以铎抄本);《瑶函类珍》/清·王其昌辑(光绪时期原札)。I、集部·总集类·课艺之属:《制艺发蒙》三集/清·孙乾元编(佚);《长清学署教学文》 /清·邱若愚编(佚);《凤鸣书院课艺初编》/清·董锦章编(光绪二十三年凤鸣书院刻本)。J、集部·诗文评类:《文法就正集》/清·孙乾元撰(佚);《明文一隅集》/清·孙乾元撰(佚);《柬帖便览》/清·孙乾元撰(高乃钦民国时期抄本);《文法题法》二卷 /清·李珠璟撰(佚);《左村诗话》二卷/清·于始瞻撰(佚);《诗学纲领》二卷/清·于始瞻撰(佚);《杜诗笺注》/清·祝正词撰(佚)。K、集部·曲类·戏文之属:《郭家庄秧歌戏》/清·郭万撰(今人刘汉儒整理抄本)。

        以上收录79种 。

 

                             三、昌邑著述考编撰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之所以详细罗列古今有关史志以及《昌邑著述考》对1949年以前昌邑先贤著述的收录情况,为的是使大家于《昌邑著述考》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之间有一个直观而又具体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也想简要地说一下编撰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1、对于构建昌邑地方史研究体系的推动作用

   《昌邑著述考》的编纂,是对昌邑历代著述的首次系统整理,通过这次整理,我们基本达到了摸清昌邑历代著述家底与存佚情况的目的,将在史料挖掘与整理的基础上构建昌邑地方史研究体系的工作推进了一大步。为下一步的保护、整理和利用打下了一个基础。这批文献涉及到经学、史学、方志学、谱学、医学、道学、文学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昌邑地方史、学术史的基本依据。

    2、对于古今史志的补充作用

    《昌邑著述考》对于《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山东文献书目》以及昌邑史志的补充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加上尚未能够收录此编的约200余种谱牒著作,相应数字还要加大很多。广泛辑集的相关序跋评论,也是我们补史、证史的的第一手资料。

    3、发现了大批珍贵的善本书籍

    昌邑历代著述的损失是严重的,大部分先贤遣著早已湮没无闻,在《昌邑著述考》的编纂过程中,经过辛苦征集,许多先贤著作被重新发现,这批见于公私所藏的著作,有抄本、稿本、刻本等不同形式,大多数为仅存孤本,不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还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是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读者寻绎便知,不一一列举。

    当然,《昌邑著述考》同样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和遗憾。因为诸多昌邑先贤著作大多有目无书,尚存世的著作,也有部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看到原书,在分析其内容和类别方面不可避免存在臆断之处。兼之这个工作极其繁琐,涉及到古典文献的各个门类,分类的体例、图书的归属、著录的方法,著者的排比,舛漏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敬请专家学者给予指正和批评,以期适当时机加以改正。

 

 

                                                                                                                                        二OO八年十二月于文麓两宜轩书舍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