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辩论?没查字典,我觉着就是各执一词,互相争论;换言之,因为不一致而产生的争执、争吵。
辩论,可能发生在两人之间、多人之间,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一人)、多人对多人都可以辩论。辩论当然以语言辩论为主,有的辩论者同时使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各种表情等,为辩论提供了帮助,辩论也可用信息、书信等,形式多样,都无可厚非。
单从“辩”字上看,它是由两个“辛”加一个“言”构成的,“辛”字可能是说辩论会很激烈,充满辛辣,充满艰辛吧。两个“辛”就像相对而立进行辩论的双方;两“辛”而“立”,两方进行辩论,貌似平等,细细看来,辩论双方总是不对等的,就像两“辛”不完全相同一样。一人对多人显然不平等,即使一人对一人,也是不对等的。领导和下属争吵,或长辈与晚辈争论,聪明的下属或晚辈即使再对,也要给领导或晚辈留面子;没水平的领导或长辈就是错了,也会摆出架子,无理争三分。曾看电视上举办的大专辩论会,正反方各四人,辩题是临时抽签决定的,这种辩论基础、起点是平等的,但看“辩”字,左边那个“辛”字,弯直为撇,就像辩论中少不了的“诡辩”一样,双方辩论技巧不同,辩论就变得异常精彩而有吸引力。
既然是辩论,就要有个高低上下。不是说,真理越辩越明吗?!但若争论起天安门城楼共有多少台阶,上海50层以上的高楼有几座,等等,不用争,到北京、上海数一数,一切明了,这就是常说的事实胜于雄辩。然而最高辩论境界是什么呢?先看看以下几个有趣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仲由的人,一次在集市上闲逛,见一买主和卖主争吵,就走了过去。 卖主说:“我一尺鲁缟三钱,你买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了一个子也不行。”买主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钱是何道理?”仲由对买主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可买主固执己见,并问仲由敢不敢打赌。仲由性烈,他以新买的头盔做赌注。买主也不含糊,赌注居然是项上人头。二人击掌为誓,然后去找孔子裁决。孔子问明情况后,笑着和仲由说:“仲由,你错了,快把头盔给人家吧。”买主得意地拿着头盔走了。仲由大惑不解:“老师,明明是三八二十四,你为何判他对呢?”孔子说:“你输了,头盔还可以再买,要是那买缟人输了呢?”仲由猛然醒悟。用一个头盔换一个性命,这是智者的善良。
无独有偶,说古时有两个人激烈争论。一个说《水浒传》上的好汉黑旋风名叫李逵,另一个说是李达。说李逵者愿赌二十吊钱,说李达者愿以店铺做赌注。官司打到一个权威那里,权威判定:那好汉就是李达,说李逵者输二十吊钱给人家。事后,说李逵者不服,找权威评理。权威答曰:“你不过损失了20吊钱,而那小子呢,如果输了,我们会害他破产。对谬论唯唯诺诺随声附和,恰恰是对谬论的最大惩罚,也是对乘谬者无情的讽刺。
还有一例,也是古代两个人发生了争执。一个说四七二十七,另一个就纠正说四七二十八。说四七二十七的不服,坚持说四七二十七;另一个人坚决纠正他,一定要他承认四七二十八。两个人争论不止,官司便打到县令那里。县令听罢,就做出判决:“对坚持说四七二十七的人无罪释放,对坚持说四七二十八的人打屁股二十板。”事后有人觉的这样判决没有道理,坚持四七二十八的人太冤了,便问县令。县令答道:“那个人糊涂到了四七二十七的程度了,可是这个人还要和他没完没了地争论。和糊涂人争论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
足可见,辩论之趣,多也,辩论之妙,大哉!
2011 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