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凌德全先生诗歌赏读

凌德全先生诗歌赏读

                    凌德全先生诗歌赏读

                               若渴  文

每读凌先生诗作,总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细细品味,意蕴绵长。尤其是他的新体诗,更是印象深刻。

   凌德全,号淡远庐主人,作为政府官员,文化局长(现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他的主业,诗歌创作则是业余为之,但他又是昌邑市作家协会会员,这就不难想见作品总带些专业的品位了。

凌先生的作品让人提神,惹人心痒,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观察、思考与提炼加工的诗外功夫了得。

因工作关系,与凌先生早就相识,但他对于“写字”却是深藏不露。直到去年冬季一次小聚,他才向大家透露正在写《二十四节气歌》,并谦逊的请大家给予指导。当时我认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整天忙于公务,随便写点东西换换脑子,释放一下紧张的神经而已,哪有精力坐下来写东西?也就没把这事放心上。不想,今年3月底昌邑作协网站正式开通后,凌先生作品很快问世,于4月1日上传《二十四节气歌》,在我(甚至不只是我一个)目瞪口也张的惊讶状态下,一口气读完后又复读一遍。作品史料之翔实、知识面之宽泛,文笔之流畅,节令与农时关联之准确,都让我体味了作者功底的厚实。于是钦佩之下赶紧发留言:“‘……上半年在六二一,下半年在八二三’。与儿时课堂上对着老师威严的目光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不同,这里是文学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的解读,细读一遍犹如品味一幅西域高原的风景画,高处雪山白头,原上牧童牛背,四季分明,若不是妻小在旁,真想随着文章换几件时令行头感受一番……”

《二十四节气歌》虽不是诗作,却有诗得凝练,读来赏心悦目。再读他的诗作,更被漂亮的诗句、美的意境牢牢牵住。请看诗歌《岁寒三友颂》中对竹的描写:

虚心有节君子风,

春光羞与群芳争。

不立庙堂享富贵,

独向寒江钓秋声。
    文学描写注重写景状物,诗亦然。寥寥四句就把竹的风骨刻画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三友松竹梅、四诗风雅颂(雅分大雅与小雅)有着不同的描写和推崇,说实话,凌先生对竹的描写确是见地独到,与众不同,真乃上乘之作。他怎么会把“钓秋声”放在这里?岂不怪才。也难怪,谁叫先生就是干文化的呢。

诗歌《老家的概念》关于母亲的怀念描写自不说了,因为这是

既温馨又凝重的永恒主题。但诗中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却又是更深一层阐释:

似乎一切都没改变 一切似乎都已改变

火炉代替了土灶 温度高了 却少了往日的温暖
鸡鸭鱼肉代替了粗茶淡饭 日子好了 却少了往日的香甜
兄弟姐妹年年相聚 感情依旧 却少了些许往日的缠绵

……

老家就是娘啊!娘就是老家的全部概念!

……

老家的牵挂日渐淡了 乡愁却越来越浓!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决定包括全民文化素质在内的

由低到高的主见意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不断递进变化,人们对由“瓜菜代”到“鱼肉肥”这一迅速变化的新生活还嫌有点慢,甚至是碗与筷子之外的看法。于是能说了,敢说了,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特色”现象。

诗中没有一味去说教,而是通过家常事、传统理去善诱,而让人慢慢想细细思——没改变的是亲情,改变的是物质与精神现状;条件好了,每顿都有肉蛋主料的烧菜,却没有原来一家人围着锅台扒着只有大盐粒作调料的黑面条热气腾腾;骨肉相聚,平时各忙各的,聚在一块免不了“亲顾亲顾”的经济来往,长了也会有纷争,甚至因物质利益而脸面撕破。

这一切的形成,窃以为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就像新生命的诞生

前后会有阵痛一样,不可大惊小怪,但也别忘了家常的理,传统的道。所以,作者苦劝这个广义的“老家”:“老家就是娘啊!娘就是老家的全部概念!”,在人们静思的同时,也没忘点题:“老家的牵挂日渐淡了乡愁却越来越浓!”可以理解为作者的祈愿,。

散文诗《寻梦》,说写意还兼细致,说工笔还如童话,恰到好处

的倾述,给人无限美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似乎把我拉回到那个“没心没肺”的稚嫩童年:

……寻找昨夜丢失的梦。
问山峰,山峰默默无语。
问星星,星星调皮地眨眨眼,赶紧隐去了身影。
问露珠,露珠晃着亮晶晶的小脑袋,带着秘密,一打滚儿钻进了花间草丛。
问小草,小草有些迷惑,一阵交头接耳后,点点头,又摇摇头。
问野花,野花羞羞答答,欲言又止,笑了。
……
哦!我的梦被星星藏到星空里去了;被鸟儿衔到云朵里去了;被风儿捎到远方去了;被小溪带到大海里去了。••••••

以拟人化的笔法进行勾勒,给不具灵性的山水花草以生命内涵,实乃形象思维的结晶。

诗言志,亦言心境,《挑山工》就是作者对劳动者的礼赞:

短短的扁担两头
一头挑着沉重的货物
一头挑着曲折的人生
一头挑着平凡的生活
一头挑着幸福的憧憬

社会需求形成社会分工,挑山脚夫是诸多分工中的一个行当,他们既有门前躬耕的传统,也有土地之外的收获,作者在用平常心来评价特殊体力劳动者——“你双肩挑起的/不只是生活/也有责任;更有淡定的襟怀/奉献的人生!”所以这些挑山工才是人们心中”一道最美最美的靓丽风景!”

凌先生的诗句美,在于呼之欲出的自然,读过之后久难释怀:

热了 抓把云彩擦擦汗
冷了 就着太阳烤烤火
渴了 喝口他乡的西北风
想家了 哼声故乡的老山歌(——《打工谣》)

即使爬得再高
也无须炫耀
离开了大树
你还能站住脚?!(——《藤》)
……
虫弹三两曲,
蛙唱七八声。

翁媪话稼穑,
童稚逐流萤。(——《夏夜纳凉感怀》)

这里有抒怀,有警示,有钦佩,还有写一个成一个的严谨学风。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着精雕细刻,有量但必须以有质为前提。一首诗总得给人留下一点印象,说白了得让人记住几句,有点嚼头。

“可以不做诗人,但要充满诗意地活着。”凌先生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既在诗意中潇洒,也在诗行中游吟。

期待先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1-8-5 夜于绸乡斗室)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