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

    1955年3月8日,我出生在昌邑市卜庄镇庙头村。父亲在城里做工,母亲在家里务农。从上小学起就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学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革命歌曲。当时虽然对这些歌词没有太多的理解,但热爱党,共产党好,跟着共产党走的意念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地心灵上。

    人生求学的路是漫长而又短暂的。1977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潍坊师范学校。当时国家实行精英教育,设立的大中专学校少,毕业生也少。昌邑1977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总共二百多名。那一年县委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了二十名,充实到县乡机关。我有幸也在其中,先后在县人事局、饮马公社、塔尔堡公社担任过干事、公社团委干事、公社团委书记等职务。1982年9月调到昌邑县广播局工作,1984年4月担任副局长,直至退居二线。

    我刚到广播局时,一切都感到新鲜。院外拱形的小石桥,院内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楼前枝叶繁茂的芙蓉树,给人以神秘洁雅的感觉。

    广播局干部职工总人数32名,设有办公室、编播股、技术股等内部机构。主要职责是有线广播宣传、广播设备管理和广播线路管护。局内从干部到职工个个待人祥和,爱岗敬业,有专业技能。相处不久就会发现,广播局是藏龙卧虎之地。编辑们写的稿子除在县站播出外,还在党报党刊上发表;播音员普通话说的流利且庄重、清脆、甜润;线路师傅们早出晚归把广播线路架设的规范壮观,架线搭地锚时8号铁丝握在手中就像玩面条一样随心,真可谓行行出状元。在他们面前论技术还是论写作,自己都是门外汉,只能甘当小学生。特别是在1984年当上副局长时,心里想自己是领导干部了,干部就应该先干一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长期当外行那是不行的。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创作出优秀作品是第一位的,探讨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管理更为重要。在处理好日常政务后,我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搞好创作上。由于努力学习,写作水平逐渐提高。自1989年开始,每年都有数十篇新闻、消息、通讯、散文、诗歌、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被党报党刊、上级业务刊物和多种媒体采用。所著《县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行政执法与管理》、《昌邑市广播电视管理局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广播电视信息》杂志上登载,《论县级电视宣传改革》、《浅析绿色品牌栏目的成功要素》等论文在山东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山东视听》上发表,业内影响较大。为此,我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编辑。所著作品经常获奖。在行政工作方面也经常受到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厅)、潍坊市委市政府、潍坊市广播电视局、昌邑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多次被昌邑市机关党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