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游 三 合 山
三合山位于家乡东南方向十三华里处的平度市境内,海拔一百零九米,因其由铃山、横山、土山三个山头合成而得名。山不算大,却因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谭震林两位将军曾指挥过扭转山东战局的三合山战役(胶河战役)而闻名。今年春天,携妻带子一同上山春游,旧山重游,倍感亲切。
游山那天不巧有雾。上午八点多钟,我们来到三合山脚下。站立山下,映入眼帘的只有铃山和居其西侧的横山,土山很小,隐匿在铃山东侧。抬头仰望,青山依旧,松更繁茂;雾气缭绕,如临仙境。铃山其状圆圆如铃铛,万株马尾松披青覆荫其上,只有上端多露山石,很是壮观。横山稍低于铃山,犹如一巨大脊背横卧,星点松枝点缀其脚下,给人以雄浑负重之感。老天作美,我们登上铃山峰顶后,云雾也多半散开。阳光照射,山风吹拂,居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这时,我忽然清楚地记起早年在家乡读初中时,曾作文描述过的有关三合山的情节:三合山北偎绵延潍石公路,西望潺潺胶莱河水;三山紧依,漫山松翠;虽不险峻却秀色诱人;山上景观不多,但其多有来历讲说,不由令人凝思遐想……。
我导引二人一同游览了铃山天池、王母娘娘庙等,又到横山上,侧耳倾听“云磨眼”发出的“嗖嗖”声响,不由地使人联想到当年那激烈的战场冲杀场面。看缕缕云雾,又恰似那战地硝烟……。在铃山东边的土山山顶上有一巨石,上面有两个紧靠并排着的脚趾石印,一男一女,形象清晰逼真,传说是吕洞宾与何仙姑东去蓬莱,路经此山时所踩印……。在山上,儿子陈松忽然指着三个山头说道:“西(横)山是爸爸,中(铃)山是妈妈,小(土)山是我”。我惊愕,是啊!横山像是男人的脊梁,土山像是一孩子紧紧依偎在铃山母亲身旁,儿子才五岁,妻和我会心地笑了。我思忖着:天地人合一,应是三合山象征之所在,便即兴吟起诗来:“三山天合一,沧桑铸一魂。虔虔寻梦来,母慰游子心……。
时已正晌,游仙人洞、看远古石羊、擂山鼓等只好割舍留作下次了。带着些许的遗憾和永久的寻觅,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三合山。因为季节的缘故,山上还没有大蚂蚱“蹬倒山”。拣拾了许多块铃山石,却没有一块能发出铃铛响声的,只是午餐桌上多了一道菜——山苦菜子。那根特别粗,味道也特别苦,它茹含着三合山的苦难与血泪。三合山,母亲山!你寄托着我多少童年的梦,启示着多少人生道理。历经战火洗礼,风雨沧桑,你依然那么逶迤安详!
三合山,我还会常去看望你的!
注:此文写作于2001年12月,同月登载于原《昌邑日报》文艺天地首篇位置。次年,又登载于《潍坊晚报》等刊物。